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邱毅,鄭麗文,秋意、Bbrother (王家俊 秋意甚濃。(2021))。 Banksy 街頭藝術。2025 BBC 等報導:New Banksy mural appears at Royal Courts of Justice。書籍Banksy: The Man Behind the Wall By Will Ellsworth-Jones 2013. Here are the hidden details in eight works that reveal the artist's genius. 2024 BBC。 顏振發手繪看板近50年顔さんの仕事」


王家俊:因為鄭麗文,邱毅又浮上台面。邱毅在台灣是很微妙的存在。2005 年底他在TVBS《2100 全民開講》公佈陳哲男「濟州島賭博祕照」,自此展開「爆料天王」的奇幻旅程。邱毅因在扁案扮演揭弊者角色,名噪一時 。媒體影響力之大。2008年12月,邱毅在監察院門口被人掀開頭頂的假髮,網友戲稱是「撕髮迫害」。大概是轉捩點。
我忘了何時起,邱毅及其背後的神秘勢力不演了。路人皆知,他發言代表某一種顏色,目的是毒害台灣人。自此喪失政治上的Credit。邱毅當然是黃國昌的借鏡、鄭麗文的借鏡。這是一個民主國家。從政者不能喪失靈魂。不能只問顏色、利益,不問是非。喪失靈魂的政客,什麼都不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台灣再度秋意甚濃。
—————(平靜地活著,底下貼舊文)—————
秋意甚濃。(2021)
這種天氣,我想起10多年前,我和世宏哥聯手的圖文小品。當時有人跟我爆料,台北市臥龍街的一道牆上,有此創作。《蘋果》還問了邱毅的回應:「沒指名的事,與我無關。」我為什麼寫,並非搞笑。
塗鴉即政治。這是一段政治、歷史。
2008年12月15日,台南一家機械工廠的負責人黃永田,在監察院前把時任立委的邱毅所戴假髮給扯掉。我記得拍得最好的是《聯合報》或《聯晚》攝影記者。秋意甚濃的創作者Bbrother,把它跟天氣、政治、邱毅的形象演繹、潤飾,再製成新的作品。邱毅跟秋意,是諧音。掀髮跟那堵蕭瑟的牆、落葉,成為喧囂、破落的鮮明對比。
塗鴉作品常有諷刺意味,有顛覆性、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句子;為了逃避警察和權力者的追逐,創作者須有藝術天分、體能和快速創作能力。多數是模板、噴漆技術拓印。噴印了就跑。不少作品富有濃厚政治風格。在不同城市的街道、牆壁與橋梁出現,溶入地貌。
這和部分屁孩亂塗噴不一樣。它們的出發點是反抗權力者的定義,解構並占領公共領域、藝術空間。70年代英國的塗鴉客Banksy是,這幅秋意甚濃的創作者,政大畢業的Bbrother也是。
Bbrother就是取自喬治歐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Big Brother)。Bbrother政治意識型態的板模創作,2005年開始大量出現在台北街頭,內容從反全球化、反威權、反戰到聲援楊儒門、挺樂生等。後來本名張碩尹的他進入體制了。在國內外獲獎,作品收藏在台北美術館、巴西駐英大使館及亞洲、歐洲私人收藏。
Banksy的創作,經過20幾、30年演繹,寂寂無聞的街頭塗鴉者成為了時代主流,資本主義追逐的藝術品、商業價值的象徵。Banksy的塗鴉屢屢成為年輕人、自拍客的流行,甚至城鎮的行銷。他在紐約展覽,在倫敦以1858萬英鎊(約新台幣7.1億元)的天價賣出新作。用碎紙機毀掉拍賣會作品的影片玩遊戲。當年反抗體制的精神已不復在?他被體制收攏還是玩弄體制?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那道秋意甚濃的牆,還在不在。Banksy、Bbrother、我如今變成什麼樣了。
但願我們的政治和反抗靈魂永存。(截圖:摘自《蘋果日報》網頁,2009)


www
2025 BBC 等報導


New Banksy mural appears at Royal Courts of Justice




Banksy: The Man Behind the Wall Hardcover – 2013年 2月 12日

Banksy: The Man Behind the Wall Hardcover – 2013年 2月 12日


While hiding from the limelight, Banksy has made himself into one of the world's best-known living artists. His pieces have fetched millions of dollars at prestigious auction houses. He was nominated for an Academy Award for his film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Once viewed as vandalism, his work is now venerated; fans have gone so far as to dismantle the walls that he has painted on for collection and sale.

But as famous as Banksy is, he is also utterly unknown―he conceals his real name, hides his face, distorts his voice, and reveals his identity to only a select few. Who is this man that has captivated millions? How did a graffiti artist from Bristol, England, find himself at the center of an artistic movement? How has someone who goes to such great lengths to keep himself hidden achieved such great notoriety? And is his anonymity a necessity to continue his vandalism―or a marketing tool to make him ever more famous?

Now, in the first ever full-scale investigation of the artist, reporter Will Ellsworth-Jones pieces together the story of Banksy, building up a picture of the man and the world in which he operates. He talks to his friends and enemies, those who knew him in his early, unnoticed days, and those who have watched him try to come to terms with his newfound fame and success. And he explores the contradictions of a champion of renegade art going to greater and greater lengths to control his image and his work.



Banksy offers a revealing glimpse at an enigmatic figure and a riveting account of how a self-professed vandal became an international icon―and turned the art world upside down in the process.

幾個封面  https://www.amazon.com/Banksy-Behind-Wall-Will-Ellsworth-Jones/dp/1250025737


 Here are the hidden details in eight works that reveal the artist's genius.

BBC


Whimsical Parade of Banksy Animals Sends Fans on a Giddy Hunt

Each day for nine straight days, a new Banksy artwork appeared somewhere in London. For some, it became a citywide treasure hunt.


https://www.nytimes.com/2024/08/14/world/europe/banksy-london-street-art.html?searchResultPosition=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nksy



******


2:11
Taiwan's last cinema poster painter


After 48 years of immortalising Hollywood legends, one of the world’s last film painters is now partially blind but vows to continue until he can no longer see, by Eliot Stein.

10 November 2023

台灣國寶級師傅手繪電影海報48年 BBC專文介紹

2018/11/9 14:42(11/9 15:02 更新)

(中央社倫敦8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手繪電影看板大師顏振發,因作品不輸數位輸出的成品而屢受外媒矚目,英國廣播公司(BBC)旅遊版今天也刊出鉅細靡遺的報導,詳盡介紹這位台南全美戲院的鎮館之寶。

66歲的顏振發這輩子沒見過電影明星,但出自他畫筆的電影海報之多,他早記不清總數了。過去48年來,顏振發幾乎每天手持小型圖片及5桶油漆,日復一日地在台南全美戲院對面的人行道上作畫。

在這個數位輸出及電子廣告招牌的時代,全美戲院是台灣唯一仍持續使用手繪電影看板的電影院,而顏振發是全球碩果僅存的手繪師傅之一。

一個炙熱的午後,顏振發如往常在人行道上賣力工作,他結合了建築師追求的精確度及印象派的創作天賦,在線條劃分的網格中勾勒圖像,「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裡的「阿湯哥」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瞬間躍然於紙上。

顏振發蹲在萬花筒般的油漆罐旁,他靜靜地說:「我一生畫過數千部電影,但我的名字從未出現在工作人員名單上,我也從不在作品上簽名。不過,在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我是電影製作的一分子。」

只要有電影,就有電影海報。1910年代全球掀起默劇熱時,各處的劇院都聘請藝術家繪製新片海報,藉此在觀眾走入戲院時,攫取他們的目光。

到了1940年代,好萊塢電影公司開始將印刷海報輸往全球。但許多地方的手繪熟手工資仍低於告示牌大小的印刷品費用,因此十幾年來,電影院持續使用手繪電影看板妝點自家門面。



Jun 28, 2024 — 不,現在有了,由日本導演今關明好歷時一年拍攝的「顔さんの仕事」《顏師傅的看板人生》,講述的是今年榮獲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的顏振發老師,精彩的人生 ...

他一生手繪了無數電影看板,卻不曾出現在任何一部電影。

不,現在有了,由日本導演今關明好歷時一年拍攝的「顔さんの仕事」《顏師傅的看板人生》,講述的是今年榮獲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的顏振發老師,精彩的人生紀錄故事。

週五晚間在顏振發老師最熟悉的全美戲院舉辦首映。

這部電影不會在全國上映,只在台南全美戲院看得到,6/29、6/30、7/6還有機會。

顏振發老師,值得一部屬於他自己的電影。



印度寶萊塢也在上個世紀聘請300位藝術家,為播放公主和大君系列電影的戲院添色。在1990年代前,非洲迦納的藝術家則在麵粉袋上畫電影海報,戲院工作人員可將海報捲起,帶到下一個放映地點展示。泰國、緬甸及菲律賓的藝術家們則在竹梯上繪製電影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及角色劇照,直到1990年代末為止。

但也許手繪電影看板的工藝在台灣扎下得更深、更實的根,巨型油畫海報曾經是各街道上最吸睛的景色。

多年來獨自工作的顏振發個性害羞且話語輕柔,他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幅畫,「一切都從畫臉開始」。

台灣電影業1970年代鼎盛期間,顏振發每個月以驚人的速度產出100到200張手繪電影海報。如果他喜歡這部電影的數位印刷海報,他會仿照海報畫一幅巨大,夢幻般的作品。

如果顏振發不喜歡海報,他就會坐在空盪盪的戲院前排觀賞電影,然後帶著比他本人還大得多的6塊帆布面板,將自己的風格與電影的情節融為一體後,提起畫筆創作,「以一種新的方式向它致敬」。

把繪畫視為人生伴侶的顏振發一生未婚,投入手繪創作,如今台南全美戲院雖已成台南人氣最高景點之一,但多年來,在對街作畫的藝術家卻被人們忽視。

顏振發說:「民眾經過時常常看著我,不敢相信這出自我手,這讓我難過。」

「但是當我看到小朋友抬頭看著劇院,還一臉興奮,我就會想起自己的童年,然後我就笑了。」

全美戲院經理吳俊誠表示,這間戲院孕育了李安的電影夢,當年李安還只是個年輕的學生,電影海報也非常吸引他。吳俊誠說:「只要顏師傅可以,我們就會盡力維持這項傳統。」

顏振發一生作畫,對他的視力造成嚴重傷害。多年前,醫生發現他的視網膜嚴重受損,雖然院方救回他的左眼,但右眼幾乎全盲。然而顏振發仍堅持畫下去,直到再也看不見為止。

幾年前另一位師傅放棄手繪電影看板之路後,顏振發驚覺台灣的手繪電影傳統很可能隨著他的視力衰退而失傳。因此,在手繪看板近50年後,顏振發4年前開始培養接班人,延續這項傳統工藝的生命。(譯者:鍾佑貞/核稿:盧映孜)1071109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