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王榮文 王榮文與遠流的50年文化編年2025、沈登恩、鄧維楨、張天立 傅月庵

傅月庵//讀書讀到到35歲,甘願了出社會,進一座宛如大山的遠流出版公司,拜師學藝,結婚生子,13年後出師下山,闖蕩江湖。遠流是祖庭。
人生最好的青春時刻都在這座大山裡漫遊度過:台灣館,遠流博識網,編輯本部,文化生活領域;走看過這塊島嶼也跨海向西摸索過那片大陸。
印象最深刻的是「理想與勇氣的實踐之地」與「出版的蔡元培主義」這兩句話,企業的精神,絕非對外的虛言,而是對內的踐履。
1997年左右,主持遠流博識網,天天在【聊齋】留言板與人吵架,初生之犢不畏虎,管你天皇老子,來此眾生平等,敢來踢館便踢回去,顯然得罪一拖拉庫人。其中一名大學者某日告到王榮文老闆那裡去,王老闆破天荒找我去,彷彿有點不好意思地問我到底怎麼回事?我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他仔細聽完,笑了笑道:
「看這也不算罵。」
「本來就沒要罵他,他自己太過敏了。」
「那就好,你繼續加油!」
這是我在遠流博識網到處「以言賈禍」的時光裡,王老闆唯一的垂詢,連關切都談不上,遑論干涉。基本上一概放手讓我玩(日後回想他應該替我擋掉很多直「客訴」),這種寬容,大約也就是「出版的蔡元培主義」的本質,背後則是一種「理想與勇氣的實踐」。
當然,其他方方面面的例子還很多,真要總結,我會說王老闆根本是一個「慣老闆」——慣壞員工的老闆。自從待過遠流,被慣壞了的我完全不願意受老闆的氣,只接受「工作夥伴」的說法,不分大小,甚至沒大沒小了。
昨天老東家遠流出版公司五十週年慶,如今恐懼冠蓋雲集場合,卻還是摸過去了,四處看看打招呼,最後跟王老闆致意:恭喜恭喜!謝謝董事長!
——晚上找出最後一張遠流名片,三本遠流日記本,加上新領到的遠流稿本,合照一張,一個踏實的出版的夢,與有「榮」焉。//


王榮文與遠流的50年文化編年:一位出版人與他的時代長談
VERSE
https://www.verse.com.tw › article


Sep 29, 2025 —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採訪/張鐵志攝影/汪正翔 ...


𝐕𝐄𝐑𝐒𝐄 𝐏𝐞𝐨𝐩𝐥𝐞┃王榮文與遠流的半世紀2025年




Facebook · VERSE
10+ reactions · 17 hours ago

一個從南部上 台北念大學的鄉下青年,第一次感受到文化震撼。 這個青年是王榮文。 8年後他創立遠流,50年過去,從戒嚴到數位時代,遠 流不只是出版社,更是台灣 ...


Facebook · 張鐵志

王榮文與遠流的50年文化編年:一位出版人與他的時代長談自1975 年創立以來,遠流不僅是台灣最重要


2013
 80-90年代我是遠流出版公司的讀者幫手等. 
自從他決定不出版張戎夫婦寫的毛澤東傳
我決定盡可能遠離該出版社.
-----
我也買過鄧維楨先生出的獨立評論翻版等書
 ----
約1998年  張天立先生等人到我公司開過一次會....




 《服貿研討會》張天立:如果博客來變中資 你還敢買書嗎

博客來網路書店及TAAZE讀冊生活創辦人張天立。(記者劉信德攝)
掌控通路 將影響言論自由
〔記 者陳慧萍/台北報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出版業者強烈反彈,讀冊生活(TAAZE)、博客來網路書店創辦人張天立昨天表示,服貿協議對台灣「百害無一利」, 連文化部官員都認為不妥,只是不敢公開反對;中資若掌控台灣書店通路,將直接影響台灣言論自由,造成寒蟬效應,「如果博客來變成中資,你還敢放心買書 嗎?」
台大經濟系、台大社科院公共經濟研究中心昨天共同舉辦「如何簽定服貿協議,共創兩岸雙贏」系列研討會,張天立出席指出,政府一再強調 服貿協議沒有開放出版業,只開放印刷業和發行通路,但是通路就等於是出版業的媒體,會直接左右消費者接觸的出版品,「如果中資實質控制台灣書店通路,討論 民主、法輪功書籍還有可能上架嗎?」
張天立強調,看待兩岸服貿協議不能單純以商業邏輯思考,中國大陸沒有言論自由,不是正常國家,全國五、六百家出版社全都是國營,台灣的業者完全不可能與這樣的國家資本對抗;如果台灣是和紐西蘭、澳洲等其他國家簽服貿協議,相信民眾不會這麼擔心。
他指出,許多台灣出版社背後股東是印刷廠,就算出版業不開放,也會被對岸印刷、通路業者影響甚至夾擊;台灣開放唯一籌碼讓大陸進來,百害無一利,「想起來就毛骨悚然」。
消費者購書資料 落入北京
投入網路書店十八年的張天立提出警告,若台灣網路書店被中資攻佔,台灣人在網站上瀏覽的頁面、書籍評論,都將會被對岸政府掌控,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博客來擁有五百萬個會員,如果變成中資單位,消費者購書資料全被大陸官方掌握得一清二楚,「你還能放心買書嗎?」
張天立並說,政府和對岸簽署服貿協議輕忽草率,不僅沒有和業者溝通,連文化部都是簽署後才被告知,據他私下了解,包括部長龍應台在內,文化部各級主管其實都是反對的,只是不敢公然表態,足見政府決策過程有多不透明,令人擔憂。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沈登恩



http://www.vistaread.com/aboutshen.php
文/葉麗晴


沈登 恩(1949─2004)嘉義人,成長於靜瑟優美的蘭潭附近俯養天地的靈氣,造就不凡的思想;從小酷愛閱讀的他笑言學校的圖書館藏書早已不敷閱讀,遂常利 用投稿《國語日報》所得稿費購買自己喜愛的圖書,及至就讀嘉義高商後編輯《嘉義青年》初試啼聲即得到文壇眾多知名作家的賞識,漸漸嶄露頭角始與文壇結下不 解之緣,這一路的冥冥安排也註定一段足堪玩味的人生。

沈登恩於嘉義高商畢業後先後在明山書局及晨鐘出版社短暫任職旋於一九七四年與鄧維楨、王榮文三人共同創辦遠景出版社,出版台灣、香港作家作品及有計畫的大 規模邀請名家譯筆,翻譯外國知名作品出版《世界文學全集》共一百三十冊是青年學子提升心靈之美最佳讀物,當時旗下擁有鹿橋、黃春明、陳映真、宋澤萊、吳 晟、鍾肇政、李喬、陳若曦、七等生、白先勇、李敖、高陽、林語堂等重量級作家,至此沈登恩引領出版風騷開創其創立的遠景出版社進入一段輝煌歷史,更在台灣 出版史上留下一頁令人懷念的篇章。

辭後鄧維楨和王榮文相繼退出遠景出版社由沈登恩獨掌大局,致力發揚台灣文學陸續推出由張良澤主導整理出版《鍾理和全集》、《吳濁流全集》、《吳新榮全集》 及由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出版之《光復前台灣文學》共十二冊。同時引進多位香港作家,是早期出版界與香港文化圈互動最頻繁的出版社之一,最為讀者熟悉且津津 樂道的是開啟國人閱讀《金庸武俠小說》的大門,其後的《倪匡科幻小說》也不遑多讓,擁有廣大的讀者至今熱情不滅,另外令學術界所稱道的是不計盈虧的大手筆 出版素有香江第一健筆之稱的《林行止作品集》,十幾年來已印行九十餘冊蔚然成林。





沈登恩一生的重大轉折點是始於一九八三年出版《諾貝爾文學獎全 集》,這雖是將「遠景」的文化地位和形象帶入另一個高峰的壯舉,但也是讓遠景從巔峰墜入不可救藥的財務窘境的開端,這一役是沈登恩的奮力一搏還是孤注一擲 恐怕很難論斷,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誰能預言未來呢?誰敢斷言此投資會成功或失敗呢?也許這重重的一擊對沈登恩及遠景有著不可抹滅的深遠影響,但時至今 日如用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宏觀角度看待此事的話,仍不免讓人對沈登恩的獨到眼光及恢宏魄力給予讚賞;但終究時空是改變了,跟隨著讀者的閱讀品味亦不同了,沈 登恩任性的堅持出自己喜歡的好書,似乎也逐漸的失去對市場敏銳的嗅覺,這是一位出版人的悲歌或更甚者是讀者的損失,因為好書和暢銷書不全然是劃上等號,沈 登恩當然也意識到時代的轉變,但或許是時不我予吧!往後諸多出版品幾乎是叫好不叫座,屬於他的那個盡情揮灑的年代似乎已漸行漸遠了……

沈登恩一生熱愛出版,用生命燃燒理想,擘劃他的出版版圖,也可以說是個何其幸運的人,在知識匱乏的七○年代懷抱著興趣,出版好書滋養無數當代的讀者也完成 自己的夢想闖出一片天,是在警總耳目密佈的時代敢於挑戰威權的人,是將台灣圖書封面由黑白變彩色的人,是第一位參加國建會的出版人,張愛玲曾說「成名要趁 早。」對照沈登恩的發跡算是早了!然而隨著他的去世也宣告沈登恩的時代已結束,縱使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我們從他過去的種種事蹟或許可以肯定他是一 個出版的先行者,我不禁要問:到底是時代拋棄了他,還是他鄙視這個時代?這位寂寞的先行者在他閤眼的最後一刻,據說在嘴角揚起一抹微笑;或許這答案他早已 了然於胸……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