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杜甫五言古體詩陳文華(1946-2020)杜甫古體詩選講(上下)

 

杜甫古體詩選講(上下)

本書為作者在天籟詩社講授古典詩詞之整理稿。以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所收杜甫古體詩四十五題五十二首為主,旁及有關之詩篇。全書都七十餘萬言。作者為傑出之古典詩人,靈性慧心,故能分析解悟杜詩幽微之涵意,往往直探杜甫之詩心,從而見出杜甫稱為「詩聖」之原因。後人稱杜詩「無一字無來歷」,故用典繁多,非博學不能詮解。作者學養豐富,對杜詩之典故,皆能詳加推闡,窺其用意。而杜甫古體詩特有之體式、章法之變化,作者亦有獨特之析解,藉此可瞭解杜甫承先啟後之文學史地位。

陳文華(1946-2020)

  廣東梅縣人。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為汪中先生高第門生。歷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亦在民間天籟吟社講授詩詞,並指導淡江大學驚聲詩社。一生推動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不遺餘力。大學時期曾撰有《無聊齋詩稿》,屢發表於系內刊物《文風》。其詩根柢於杜甫詩律,講究鍊字鍛句、章法結構,故能雄深雅健,自出機杼;清綺夐美,情致動人。為停雲詩社社員,與當代詩人張夢機等師友,過從甚密時相唱和。詩集《珍帚集》曾獲1996年國家文藝獎。學術著作除若干單篇論文外,另著有《杜甫詩律探微》、《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詩賞析》、《杜甫傳記唐宋資料考辨》、《古典詩歌欣賞》、《海綃翁夢窗詞說詮評》等;合著有《杜律旨歸》、《歷代詩選注》、《心靈饗宴:生活的語花》等。

 

目錄

告別人間,但不會被遺忘! 顏崑陽  Ⅰ
「聽」文華講杜詩 呂正惠  Ⅴ
望 嶽 1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 11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1
高都護驄馬行 51
兵車行 65
樂遊園歌 81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95
醉時歌 119
天育驃騎歌 137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155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175
哀王孫 215
哀江頭 233
述 懷 249
玉華宮 259
北 征 269
瘦馬行 323
新安吏 331
石壕吏 345
潼關吏 351
新婚別 357
垂老別 369
無家別 381
下  冊
夢李白 其一 397
夢李白 其二 407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 411
鐵堂峽 419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433
劍 門 459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471
杜鵑行 481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93
冬狩行 513
桃竹杖引贈章留後 529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541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561
古柏行 579
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 597
王兵馬使二角鷹 617
縛雞行 633
君不見簡蘇徯 649
寫 懷 二首錄一 659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并序 669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693
望 岳 705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 并序 723
附論:古體詩之格律 755
附圖:李白行跡簡圖 767
跋  張富鈞  769
 
 



告別人間,但不會被遺忘!


  杜甫〈夢李白〉:「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似乎「死別」的傷痛比「生別」短暫,可以快點兒淡去,甚至遺忘。我倒覺得,「死別」是絕望的傷痛,強過於「生別」;「生別」雖然日子綿延,不知終點;然而至少還有再相聚的希望。而「死別」的傷痛果然很快就會淡去嗎?果然就會遺忘逝去者嗎?我感受到的卻是東坡「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沉思懷。

  我寧可文華與我們只是「生別」而非「死別」;即使「西出陽關無故人」,仍然可以期盼有朝一日,我們就在邊界酒店,迎接他的歸來,而歡然洗去風塵,不用勸,談笑間,我們都已更盡千杯酒。

  這是夢想,只是夢想。知交摯友陳文華教授,庚子疫情如熾中,於孟秋七月告別這多難深苦的人間世。我曾「含著悲傷又帶著微笑」送走了他,至今還不到一年,誰說這場「死別」真的已「吞聲」!他的至親好友,登堂入室的門生們,哀傷還沒有淡去,更沒有遺忘他彷如古梅傲雪,那人格、學問所凝聚顯現的身影。

  有些人即使豐功偉業,權勢燻天,財富敵國;一旦嚥下萬金難買的最後一口氣,群眾立即想盡辦法也要將他掃出記憶庫,免得繼續帶給人們有如鬣狗貪狼的惡感,「遺忘」是最療癒的良方;而有些人一襲布衣,兩袖清風,縱使得盡天年以逝,也會讓愛之者、敬之者,將他的人格、學問所凝聚顯現的身影,鐫刻在心版上,時時懷想,如何會「遺忘」!這是每個人生命存在意義價值的選擇。文華很清明的選擇他自己,終身不改其志的做他自己。他,雖然已告別人間,但不會被遺忘。

  如今,「死別」還未「吞聲」,我卻情不容辭的為文華這本遺作《杜甫古體詩選講》寫序。由於是講學音檔轉寫成文字,現場對著學員講課的情境,音容笑貌鮮活如在眼前。閱讀過程中,除了激賞、佩服文華學養功深,對杜詩詮釋精微之外;與文華如同元白知交數十年的記憶,又被片片段段的召喚回來。而斯人卻已回歸天地,氣散芒芴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文華究竟去了哪裏?真的有讓人不憂不懼、不爭不奪、不哀不苦的華胥之國、無何有之鄉嗎?我尚友莊周大半輩子,雖然深知「齊死生」之理,此時仍然為之感傷不已。

  許多年前,我還在淡江大學任教。文華已經先受三千教育中心創辦人、天籟吟社前社長姚啟甲先生之邀,向愛詩的一般民眾講授古典詩,以高步瀛所選編的《唐宋詩舉要》為教本。過些年,因為文華的推介,姚先生也邀我與文華同登三千教育中心的講壇。那時,他的健康已亮起紅燈,肺腺癌罹身,體力日衰。於是,我們就隔週輪流講課,都依《唐宋詩舉要》而各自選材。文華大致以「杜詩」為主;我則設計幾個主題,選擇範例以詮釋,各體都有。某日,文華對我說,他構想把《唐宋詩舉要》所選的杜甫「古體詩」全部講完。這一選本中,杜詩五七言古體總數四十五首,文華果真全講。我想像他拖著病軀,撐著衰弱的體力,提著一口氣,講述著大篇長幅的杜詩古體。這樣的魄力,就已叫人讚嘆。

  杜詩無一字無來歷,他曾自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詩用典特別多,尤其「古體」為甚。用典是古事,必須從典籍追察,非博學不能詮解杜詩。仇兆鰲《杜詩詳注》所徵引杜甫用過的古代典籍,就多達二百餘種,可見讀杜、解杜何等之難!

  從唐代孟棨《本事詩》以降,「詩史」已成杜甫特享的封號,比「詩聖」還具有文學批評的意義。明清時期,「詩史」更引發紛雜的爭議,成為詩學史上的重要論題。故杜詩除了善用古代典故之外,他的詩幾乎都關聯到當代「時事」,也關聯到他個人的身世遭遇,時代與個人相即不離。而且非僅做為背景而已,更多時代與個人經驗,已經由杜甫「詩心」的釀造,而入其詩中,融化為情志內容。因此,不懂唐史也難以讀通杜詩,或只見皮相,或誤解其意。例如不識唐代兵制、稅制、邊防、與吐蕃幾次戰役,就讀不懂、解不通〈兵車行〉;不識唐代兵制、宦官與節度使以及節度使與節度使之間兵權的角力消長、安史之亂的歷程實況,就讀不懂、解不通三吏、三別;不識安史之亂與杜甫的人格、思想及遭遇,就讀不懂〈哀江頭〉、〈月夜〉、〈北征〉等詩。

  杜詩少用比興,多以賦法直陳其事、直寫其景、直抒其情、直述其意,又何以能得委婉深曲之妙?其功全在敘述形式、方法的千變萬化,也就是杜甫自稱的「沉鬱頓挫」。「沉鬱」乃詩中深沉鬱結的悲情怨意,是表現的內容、效果;而「頓挫」則是敘述章法之抑揚、開闔、跌宕、曲折,乃表現的形式、方法。以此形式、方法得此內容、效果,融合為一體,而展現杜詩特有的體式,更為後世建立豐富靈妙的法門;然則,不識杜詩之章法變化,也難以讀杜、解杜。

  第一流的杜詩學者必備以上幾個條件,這是學養,乃經由習成的「知性」;我敢說文華都具備了。然而,第一流的杜詩學者,不僅必須具備豐厚的學養,更必須具備靈性慧心,最好既是學者又是詩人;在知性學養的基礎上,能直契詩境,體會沉深幽微的涵意,這是直觀解悟,乃生具而未鈍去的「感性」;缺乏這種「感性」,只靠學養,搬弄史料以考實,而不能憑藉靈性慧心以會虛,僅算是僵固的「學究」而已,何足以成為第一流的杜詩學者。宋代以降,箋注、評論杜詩,號為「千家」,其中「學究」恐怕佔了大半以上吧!

  今日,讀杜、解杜,參考文獻患多不患少,怕的是不知如何取捨。明清之際,箋注杜詩者甚眾,其中以錢謙益、朱鶴齡聲名最著。康熙年間,仇兆鰲彙集錢、朱等數十家之說,費二十餘年而成《杜詩詳注》,最為周備;其弊卻流於煩瑣,又尊杜太過,有時不免穿鑿。雍正年間,浦起龍著《讀杜心解》,則強調主觀意會,往往好為異說,穿鑿更甚。乾隆年間,楊倫著《杜詩鏡銓》,乃避仇注之煩瑣,而以精簡為尚;又避浦注之好異、穿鑿,而求語語必有著落,乃是至今最為普行的注本。讀杜解杜,會此三家,取長去短,大體不失參酌之效。

  文華是我這一世代中,可稱「博通」的學者,非只專精一業,而能博涉諸學以融會之。其中,「杜詩學」乃是他博中之精,累積數十年工夫,前述三家之注當然非常嫻熟,在這部《杜甫古體詩選講》中,都能善加參酌,靈活取用。文華既學養豐厚,又生具靈性慧心,自身就是傑出的古典詩人,故而能直觀解悟沉深幽微的杜詩涵意。我可以懇切的說,文華的確是當代第一流的杜詩學者,除了早期出版的《杜甫詩律探微》、《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傳記唐宋資料考辨》、《杜律旨歸》之外,這部《杜甫古體詩選講》更展現他解杜之功深。

  這部書,雖然是對著非專業學者的常民講授杜詩,卻也不作空泛之說。他採取的是精細的文本分析性詮釋,類似漢儒解經的章句之學,卻只見其細緻,而不嫌煩瑣。文本分析性詮釋過程中,明顯可見文華豐厚的學養基礎,對典故、唐史、杜甫身世遭遇及人格、思想、性情都做了必要的考信;然後在這實學的基礎上,展現他做為傑出詩人的靈性慧心,將沉深幽微的旨意揭明出來,卻不至淪入穿鑿之弊。其中更流動著文華真實的性情,與杜甫今古相接,彼此感契,故全無搬弄文獻的學究氣。杜甫這個人以及他的詩就鮮活的再現在聽者讀者的心眼中,而覺得「詩聖」之可感、可知、可愛、可親、可喜、可悲、可敬、可佩而可法。

  去者日以遠,「死別」也終會「吞聲」,卻未必會被「遺忘」。文華果然已告別人間,八駿都追不回還諸天地的生命;但是,他絕不會被敬愛他的親友門生們「遺忘」,甚且就如同他所尚友的杜甫,在很長久的將來,也會被後起的學者們,讀其書、誦其詩,而知其人、論其世,以尚友這個詩人與學者;我經常觀看、推想,被「遺忘」的應該是那些在權力、金錢漩渦中浮沉而不能創造生命存在價值的「泡沫人」吧!
 
顏崑陽 序於花蓮藏微館
二○二一年三月辛丑仲春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北征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绸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羌村三首·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后出塞五首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壮游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
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
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
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
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
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
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
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
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昔游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桑柘叶如雨,飞藿去裴回。
清霜大泽冻,禽兽有馀哀。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
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
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
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
肉食三十万,猎射起黄埃。
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
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
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
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
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

往在

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
中宵焚九庙,云汉为之红。
解瓦飞十里,繐帷纷曾空。
疚心惜木主,一一灰悲风。
合昏排铁骑,清旭散锦幪。
贼臣表逆节,相贺以成功。
是时妃嫔戮,连为粪土丛。
当宁陷玉座,白间剥画虫。
不知二圣处,私泣百岁翁。
车驾既云还,楹桷欻穹崇。
故老复涕泗,祠官树椅桐。
宏壮不如初,已见帝力雄。
前春礼郊庙,祀事亲圣躬。
微躯忝近臣,景从陪群公。
登阶捧玉册,峨冕耿金钟。
侍祠恧先露,掖垣迩濯龙。
天子惟孝孙,五云起九重。
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
前者厌羯胡,后来遭犬戎。
俎豆腐膻肉,罘罳行角弓。
安得自西极,申命空山东。
尽驱诣阙下,士庶塞关中。
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
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
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
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
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
中兴似国初,继体如太宗。
端拱纳谏诤,和风日冲融。
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
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
京都不再火,泾渭开愁容。
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遣怀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扬旗

江雨飒长夏,府中有馀清。
我公会宾客,肃肃有异声。
初筵阅军装,罗列照广庭。
庭空六马入,駊騀扬旗旌。
回回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来缠风飙急,去擘山岳倾。
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
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
三州陷犬戎,但见西岭青。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宁。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草堂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
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剃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病橘

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
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
剖之尽蠹虫,采掇爽其宜。
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萧萧半死叶,未忍别故枝。
玄冬霜雪积,况乃回风吹。
尝闻蓬莱殿,罗列潇湘姿。
此物岁不稔,玉食失光辉。
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
汝病是天意,吾谂罪有司。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
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

行次昭陵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
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重经昭陵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
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
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陈拾遗故宅(宅在射洪县东七里东武山下)

拾遗平昔居,大屋尚修椽。
悠扬荒山日,惨澹故园烟。
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
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
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剑门

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凤凰台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九日寄岑参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
谿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
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塞芦子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彭衙行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
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
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
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
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
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
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
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飧。
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
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
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喜达行在所三首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遣兴五首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砂砾。
长林何萧萧,秋草萋更碧。
北里富熏天,高楼夜吹笛。
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

长陵锐头儿,出猎待明发。
騂弓金爪镝,白马蹴微雪。
未知所驰逐,但见暮光灭。
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
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
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
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
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朝逢富家葬,前后皆辉光。
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
送者各有死,不须羡其强。
君看束练去,亦得归山冈。

遣兴五首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八哀诗

赠司空王公思礼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
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
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
贯穿百万众,出入由咫尺。
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
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
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
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
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
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
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
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
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
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
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
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屯兵凤凰山,帐殿泾渭辟。
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
禁暴清无双,爽气春淅沥。
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
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
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
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
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故司徒李公光弼

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
胡骑攻吾城,愁寂意不惬。
人安若泰山,蓟北断右胁。
朔方气乃苏,黎首见帝业。
二宫泣西郊,九庙起颓压。
未散河阳卒,思明伪臣妾。
复自碣石来,火焚乾坤猎。
高视笑禄山,公又大献捷。
异王册崇勋,小敌信所怯。
拥兵镇河汴,千里初妥帖。
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
内省未入朝,死泪终映睫。
大屋去高栋,长城扫遗堞。
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雅望与英姿,恻怆槐里接。
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叠。
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箱箧。
吾思哭孤冢,南纪阻归楫。
扶颠永萧条,未济失利涉。
疲苶竟何人,洒涕巴东峡。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
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
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
历职匪父任,嫉邪常力争。
汉仪尚整肃,胡骑忽纵横。
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
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
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寂寞云台仗,飘飖沙塞旌。
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
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
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
西郊牛酒再,原庙丹青明。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
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
四郊失壁垒,虚馆开逢迎。
堂上指图画,军中吹玉笙。
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
时观锦水钓,问俗终相并。
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
以兹报主愿,庶或裨世程。
炯炯一心在,沉沉二竖婴。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
飞旐出江汉,孤舟轻荆衡。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
空馀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
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往者开元中,主恩视遇频。
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群臣。
爱其谨洁极,倍此骨肉亲。
从容听朝后,或在风雪晨。
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羽旗动若一,万马肃駪駪。
诏王来射雁,拜命已挺身。
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
翻然紫塞翮,下拂明月轮。
胡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
王每中一物,手自与金银。
袖中谏猎书,扣马久上陈。
竟无衔橛虞,圣聪矧多仁。
官免供给费,水有在藻鳞。
匪唯帝老大,皆是王忠勤。
晚年务置醴,门引申白宾。
道大容无能,永怀侍芳茵。
好学尚贞烈,义形必沾巾。
挥翰绮绣扬,篇什若有神。
川广不可溯,墓久狐兔邻。
宛彼汉中郡,文雅见天伦。
何以开我悲,泛舟俱远津。
温温昔风味,少壮已书绅。
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

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
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
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众归赒给美,摆落多藏秽。
独步四十年,风听九皋唳。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往者武后朝,引用多宠嬖。
否臧太常议,面折二张势。
衰俗凛生风,排荡秋旻霁。
忠贞负冤恨,宫阙深旒缀。
放逐早联翩,低垂困炎厉。
日斜鵩鸟入,魂断苍梧帝。
荣枯走不暇,星驾无安税。
几分汉廷竹,夙拥文侯篲。
终悲洛阳狱,事近小臣敝。
祸阶初负谤,易力何深哜。
伊昔临淄亭,酒酣托末契。
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
论文到崔苏,指尽流水逝。
近伏盈川雄,未甘特进丽。
是非张相国,相扼一危脆。
争名古岂然,键捷欻不闭。
例及吾家诗,旷怀扫氛翳。
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
钟律俨高悬,鲲鲸喷迢递。
坡陀青州血,芜没汶阳瘗。
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
子孙存如线,旧客舟凝滞。
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
朗吟六公篇,忧来豁蒙蔽。

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武功少也孤,徒步客徐兖
读书东岳中,十载考坟典。
时下莱芜郭,忍饥浮云巘。
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
夜字照爇薪,垢衣生碧藓。
庶以勤苦志,报兹劬劳显。
学蔚醇儒姿,文包旧史善。
洒落辞幽人,归来潜京辇。
射君东堂策,宗匠集精选。
制可题未干,乙科已大阐。
文章日自负,吏禄亦累践。
晨趋阊阖内,足蹋宿昔趼。
一麾出守还,黄屋朔风卷。
不暇陪八骏,虏庭悲所遣。
平生满尊酒,断此朋知展。
忧愤病二秋,有恨石可转。
肃宗复社稷,得无逆顺辨。
范晔顾其儿,李斯忆黄犬。
秘书茂松意,溟涨本末浅。
青荧芙蓉剑,犀兕岂独剸。
反为后辈亵,予实苦怀缅。
煌煌斋房芝,事绝万手搴。
垂之俟来者,正始征劝勉。
不要悬黄金,胡为投乳畎。
结交三十载,吾与谁游衍。
荥阳复冥莫,罪罟已横罥。
呜呼子逝日,始泰则终蹇。
长安米万钱,凋丧尽馀喘。
战伐何当解,归帆阻清沔。
尚缠漳水疾,永负蒿里饯。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鶢鶋至鲁门,不识钟鼓飨。
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笼养。
荥阳冠众儒,早闻名公赏。
地崇士大夫,况乃气精爽。
天然生知姿,学立游夏上。
神农极阙漏,黄石愧师长。
药纂西极名,兵流指诸掌。
贯穿无遗恨,荟蕞何技痒。
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
子云窥未遍,方朔谐太枉。
神翰顾不一,体变钟兼两。
文传天下口,大字犹在榜。
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
沧洲动玉陛,宣鹤误一响。
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
嗜酒益疏放,弹琴视天壤。
形骸实土木,亲近唯几杖。
未曾寄官曹,突兀倚书幌。
晚就芸香阁,胡尘昏坱莽。
反覆归圣朝,点染无涤荡。
老蒙台州掾,泛泛浙江桨。
覆穿四明雪,饥拾楢溪橡。
空闻紫芝歌,不见杏坛丈。
天长眺东南,秋色馀魍魉。
别离惨至今,斑白徒怀曩。
春深秦山秀,叶坠清渭朗。
剧谈王侯门,野税林下鞅。
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词场竟疏阔,平昔滥吹奖。
百年见存殁,牢落吾安放。
萧条阮咸在,出处同世网。
他日访江楼,含凄述飘荡。

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
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
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
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
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
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
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
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
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
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编辑于 2022-03-14 11:41
写下你的评论...

7 条评论
默认
最新
戒了酒的李白
我认为古体诗成就最高的就是李杜了,二者可以说并驾齐驱,区别就是风格题材不同,杜甫纪实史诗特别多。如果再细比,杜甫的五古可能略胜李白半子,但七古可能稍逊李白,尤其是杂言歌行体。
2021-12-29
李瑞奇
杜甫的五古也不如李白,杜甫的五古佳作较少,只有三十多首,李白有一两百首

李白只选四十首五古代表作和杜甫比较的话,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作更受重视,但李白的五古现实主义水平并不逊色于杜甫(如果杜甫没 咏怀五百字 的话),只是杜甫的这些诗更能代表他的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成就





李白的五古论艺术上的创新不如七古明显,论内容基本上差不多,只不过五古佳作题材内容,艺术风格都更丰富一些,感情也更细腻点儿,但选的诗少了,这个优势体现不出来



李白的五古没杜甫的受重视,但都选四十来首诗的话(再多杜甫几乎就没特别值得去读的五古了),杜甫五古太多有关安史之乱的,大概占一半,



李白五古题材内容更广泛,言情艳情闺怨(杜甫只有佳人 ,和李白 妾薄命 题材类似,水平相近),边塞(杜甫前后出塞各有一首很好的,李白有子夜吴歌秋歌,冬歌 ,关山月,胡关饶风沙,羽檄如流星,战城南-战地何昏昏,塞上曲,紫骝马,出自蓟北门行,佳作更多)
任侠(杜甫基本上没很好的,李白有四五首,个人认为不错)

安史之乱,李白虽然佳作不如杜甫多,但水平并不逊色,代表作有 忆旧游书怀(和 北征 水平不相上下),北上行,豫章行(风格内容和 三吏三别类似,水平也差不多),西上莲花山(杜甫没类似的)
南奔书怀其五(奔亡道中心理通过景色描写写出来,和成都府 水平不相上下)
赠何七判官昌浩(安史之乱时,参军报国,是杜甫五古没涉及的题材,这首诗内容重点在个人价值实现)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同样是参军报国,这首诗几乎看不出李白的个人价值实现目地,爱情情怀显得更纯粹)

杜甫关于安史之乱的佳作有十六首,李白的内容稍微有点重复,去重后可以选出十首


李白五古佳作最多的题材是山水游仙以及田园诗,艺术风格很多样,水平也很高,唐诗三百首中有十五首写景五古(包括李白的一首),李白五古中有二十首出头和这些诗水平不相上下的,艺术风格 内容也各有不同,就 艺术风格多样性来说比唐诗三百首选的那些诗 更突出一些,可能是唐诗三百首偏爱淡雅的五古风格,选的大多是这种风格的作品,李白也有这种作品,但风格更多样。 李白山水五古稍逊于 唐诗三百首水平的也算上(因为诗歌水平难以比较绝对的高下,所以水平差距并不算太明显),有六七十首,风格内容也不是太重复。但李白五古佳作挺多的,这些写景诗很不受重视,但这六七十首诗拿出来和其它诗人的山水五古代表作比,水平并不逊色


李白五古批判朝政的作品远比杜甫为多,力度也更大(不过杜甫有 咏怀五百字,这首诗的感染力是李白这类作品没达到的水平)

杜甫几乎没咏史怀古的五古(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一首佳作)

杜甫个人咏怀和酬应诗佳作就赠卫八处士,奉赠韦左丞丈,梦李白二首水平极高但数量太少,其它的应酬兼个人咏怀诗水平都比较一般,李白的这两类佳作很多,达到唐诗三百首水平的共有二三十首吧,其中最好的我个人认为是 短歌行,水平不下于 赠卫八处士,感情共鸣明显逊色一筹(不如杜甫的让人悲伤,而且主要谈时间 生命 衰老相关的内容,没涉及友情和离别,情感丰厚度不如 赠卫八处士),但艺术上(气势的壮和想象的奇特都堪称李白作品中水平最高的)又明显胜过 赠卫八处士一筹(或许这种说法不太严谨,可以换成 短歌行除了 悲这种风格外,另有 奇 壮两种风格,在风格上更丰富),月下独酌其一 ,拟古其九,宝剑双蛟龙,春日醉起言志,古朗月行,沙丘城下寄杜甫,寄东鲁二稚子,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都是不下于杜甫奉赠韦左丞丈 和 梦李白二首的作品


杜甫七古明显逊色于李白,如果单从欣赏价值来说差距极大,历史影响杜甫更胜一筹(李白诗难以模仿)。

杜甫的七古,论艺术成就略逊李白一筹,但他擅长的的题材内容较少,李白七言歌行中的山水游仙诗(杜甫歌行体山水诗不多,水平也比较普通),咏史怀古诗(杜甫好像没),言情艳情闺怨诗(杜甫基本上没)


个人抒情诗,杜甫水平还勉强可以,但远逊于李白,李白有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三首,江上吟,襄阳歌,南京别儿童入京,上李邕等神品,杜甫逊色太多


即使是酬应诗,杜甫还是不如李白,把 饮中八仙歌 算作酬应诗,他就这一首神品,不然就没有,李白酬应诗有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灞陵行送别,峨眉山月歌送蜀僧,金陵酒肆留别,赠裴十四,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其二, 江夏赠韦南陵冰,早春寄王汉阳 等佳作,这些应酬诗水平或许不如饮中八仙歌(金陵酒肆留别 古代评价不下于 饮中八仙歌,但明显不如饮中八仙歌有特色,所以我觉得不如 ),但也各有特色,也算上品佳作。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是唐代第一首 成熟的 长篇叙怀诗,艺术水平也很高,佳句较多,可以媲美 饮中八仙歌



至于杜甫的 写实诗,李白也有 远别离,战城南,胡无人,独漉篇,登高丘望远海,北风行,乌栖曲,
2022-09-12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