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徐賢修、方賢齊、潘文淵,李家同,;張忠謀施振榮施崇棠胡定華鄭崇華林書鴻蔡明介李秉傑



為感念方賢齊一生在電信建設擘畫並培育科技人才,各方政要今日齊聚,共同追思「電信之父」方公賢齊先生對台灣的貢獻。
第一排從左到右:
總統府國策顧問楊世緘、交通大學前校長郭南宏、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交通部部長陳建宇、國防部前部長孫震、行政院院長毛治國、方公親屬方怡鴻女士、方公親屬謝文寧先生、李國鼎數位知識促進會董事長果芸、中華電信退休同仁協進會理事長周志剛、財政部前部長徐立德
第二排從左到右: 華邦電子董事長焦佑鈞、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籌委會共同召集人呂學錦、交通大學前校長鄧啟福、資策會董事長張進福、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籌委會召集人史欽泰、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交通大學新任校長張懋中、東元集團副會長劉兆凱、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王伯元、中華電信總經理石木標

工研院第二任院長方賢齊4月6日於美國紐約寓所辭世,享壽103歲,將於美國時間11日在紐約舉辦告別式,他也是聯電第一任董事長。
1974年2月,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有心發展中華民國的科技,要求秘書長費驊進行評估。費驊找孫運璿商量,再找電信總局局長方賢齊、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研究室主任潘文淵討論初步決定全力發展電子產業。
於是費驊找來孫運璿、方賢齊、交通部長高玉樹、工研院院長王兆振、電信研究所所長康寶華等7人,坐在台北懷寧街的小欣欣豆漿店豆漿店裡, 圍著一張圓桌,一邊用餐,一邊為台灣勾勒電子之路。這場早餐會報,竟成為現今台灣當紅半導體產業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
這張照片是截自胡定華先生2014年獲台大榮譽校友的youtube影片(出處https://youtu.be/kRHo00-n074),應該拍攝於1985年清大剛開闢的相思湖景點。
左起是:當時清大校長毛高文、工研院董事長徐賢修、工研院院長方賢齊,中間的張忠謀當時剛離開通用器材的總裁職位,徐賢修邀請他來台灣任職,他正在考慮中,先來一趟考察之行。他右邊是潘文淵,台灣積體電路向RCA移轉技術計畫主要策劃者。接著是當時清大工學院院長李家同,及擔任工研院副院長的胡定華先生。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指出,到中國投資設廠若以低工資為競爭優勢,這是一種迷思,低工資只是暫時的;他以中芯國際為例,當初創業憑藉中國低工資與擁有資金建立產能要跟台積電競爭,結果事實證明靠這兩項無法得勝。
張忠謀昨獲工研院頒授工研院第一屆院士獎章,並在授證典禮中以「學而優則創」專題演講。
創新、創造 也是創業
張忠謀認為,學而優不一定要做官,學而優則創對社會也能有很多貢獻。學分兩段,第一段是指小學到大學時期,培養好奇心、獨立思考與建立基本知識;第二段是步入社會的終身學習期,需要有系統、有計畫與有紀律的不斷學習,包括工作不同職位的需求與充實生活的學習。
對於創,張忠謀認為包括創新、創造,也是創業;創新可能很值錢,也是創業能成功的關鍵,因新技術不易被模仿。
舉中芯為例 無法勝台積電
張 忠謀舉例,二○○二年成立的中芯國際,曾受到台灣半導體業界矚目,他觀察到中芯雖有資金建立產能,但建立產能沒人來生產,豈不更壞;另中國人工比台灣便 宜,這也是一種迷思,即使低工資也是暫時的,不是長期的競爭策略。事實證明,中芯靠著資金建立產能、低工資,還是無法勝過台積電。

控管創新帶來的負面衝擊
對於公司企業如何創新?張忠謀認為,要秉持重賞創新,不罰失敗的創新,但也要控管創新帶來過大的負面衝擊,例如美國金融界的JP摩根前不久出大亂子,恐虧損七、八十億美元,就是因沒有限制創新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執行長需要負責任。

昨獲頒首屆工研院院士獎章的除張忠謀外,還有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建邦創投董事長胡定華、台達電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長春石化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書鴻、聯發科董事長暨執行長蔡明介、晶元光電董事長李秉傑,清一色為企業界極具份量的領導人。

遴選召集人劉兆玄說,工研院院士為終身榮譽職,台灣創業力量不足,未來希望能凝聚院士的寶貴經驗及智慧,強化產業界的創業動能。


-****

 記者黃瑞仁 黃宣儒/新竹報導

「不聽蕭邦的音樂,我的人生就缺了一塊。」身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於今日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後,以第一屆工研院院士的身分進行一場演講,演講中他分享了關於自己對於人生態度以及終生學習的看法。

張忠謀的第一份工作為半導體工程師,對照今日的高成就,「學而優則創」就是他的成功法則;這短短五個字的句子,張忠謀用了一輩子來實踐,也確實證明了這個 觀念的成立。「學」即為學習,「創」則為創造,他在講述「學」這個觀念時,認為人在大學畢業之前都是累積知識的時期,此時學到的知識是基礎,可以養成品 格、價值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但真正的學,是在大學畢業後才開始,張忠謀表示:「業尚未畢,此時為始。」畢業後的工作不僅僅是一份為了餬口謀生的工作,更 是以更寬廣視野來學習新技能的絕佳機會。

“▲「學而優則創」是張忠謀的成功法則。(圖/記者黃瑞仁攝)"
▲「學而優則創」是張忠謀的成功法則。(圖/記者黃瑞仁攝)

終身學習已經不是新鮮的觀念,張忠謀特別提出他學習的方法─「系統化學習」,為了讓這個觀念簡單易懂,張忠謀以實際例子說明。他曾經擔任工程師,那時學校 教的知識不敷使用,於是他充實了更多半導體的相關知識;到張忠謀成為經理後,他發現選拔人才和人事方面的知識不足夠,於是他將學習系統擴大,學習到新的知 識;後來等升任到總經理的位置,他又必須懂得行銷和財務,這是張忠謀之前沒有想過的,也驅使他更努力充實自己的系統。而至今他已然成為董事長,但張忠謀絲 毫沒有鬆懈,他更需要學習,掌握住國家情勢和經濟狀況,才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這也是他一直強調的系統化地終身學習。

“▲演講期間座無虛席,第一屆工研院士及全場觀眾專心聆聽。(圖/記者黃瑞仁攝)"
▲演講期間座無虛席,第一屆工研院士及全場觀眾專心聆聽。(圖/記者黃瑞仁攝)

張忠謀進而解釋「創」的概念,他認為現在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必須要轉知識為經濟,才能夠值錢。且日益發達的網路技術使得知識越來越不值錢,幾乎垂手可 得;當每個人都握有相同知識,還能有什麼成功的機會嗎?張忠謀表示「只有創新,才可能值錢。」新產品、新技術,都是致勝關鍵。而這些出類拔萃的創新是建立 在既有知識上,累積後再透過洞察,引發創造的靈感。但是人生難道只有忙碌的追求著各種知識嗎?張忠謀笑著說中西方文學和古典音樂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 塊,在求學時期除了課業上的專注之外,同時他也涉獵了許多休閒娛樂,成為工作之餘的放鬆。他也提及「要充實人生,更應該有其他的系統。」張忠謀同時也鼓勵 每個人尋找自己的興趣,讓人生更加精彩。


授證成為工研院院士的張忠謀,對於工研院目前擁有許多研發成果和領先的專利技術,非常讚賞。當演講進入尾聲,他也勉勵工研院的後進自行創業,表示只要處理 好智慧財產權的合法正當性即可放手一搏,幽默的言語引發眾人大笑,也為這場充滿人生智慧的演講畫下一個圓滿的句點。(新聞來源/NOWnews台灣味)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