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觀點:我是不是我的阿輝伯(江春男)
中國對日抗戰期間,台灣被日本統治,台灣人被徵召當兵,替日本打仗,這是無法抹滅的事實。硬說台灣人參加中國對日抗戰,所以兩岸一家親,這樣的史觀,稍微了解台灣歷史的人都無法接受,這是反課綱運動的主要動力。
日據時代的抗日活動此起彼落,每個時期不同,但是抗日活動和對日抗戰,不能混為一談。有些台灣人跑去中國參加抗戰,那是極少數的例外,一般台灣人任命運宰制,毫無選擇餘地。
有人說,那時的台灣人,沒有選舉權,沒有參政權,在殖民統治下低人一等,這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沒有人會以此為榮。不過,很失禮,如果反過來問一聲,那時的中國人有選舉權嗎?過得比當時的台灣人更好或更有尊嚴嗎?恐怕也是一個尷尬的問題。
李登輝懷念他兄長,說他們為日本祖國而戰,雖然是事實,但沒有考慮他的身分地位和場景,造成很大誤會,甚至以為他以此為榮,的確是失言,他後來補充說,「又不是我愛作日本人,就是你們把台灣丟掉」,其實,丟掉台灣的是滿清,不能全怪國民黨,而且國民黨抗日八年犧牲太大,今年要擴大紀念,只要不把台灣硬扯進來,也應給予理解和尊重。
台灣人沒參加武昌革命,沒推翻滿清,沒看到過軍閥和五四運動,沒參加抗戰剿匪,對中國歷史沒有參與機會,要讓台灣人把別人的神主牌背在自己身上,在資訊化時代是白費工夫的。
日據時代的抗日活動此起彼落,每個時期不同,但是抗日活動和對日抗戰,不能混為一談。有些台灣人跑去中國參加抗戰,那是極少數的例外,一般台灣人任命運宰制,毫無選擇餘地。
有人說,那時的台灣人,沒有選舉權,沒有參政權,在殖民統治下低人一等,這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沒有人會以此為榮。不過,很失禮,如果反過來問一聲,那時的中國人有選舉權嗎?過得比當時的台灣人更好或更有尊嚴嗎?恐怕也是一個尷尬的問題。
李登輝懷念他兄長,說他們為日本祖國而戰,雖然是事實,但沒有考慮他的身分地位和場景,造成很大誤會,甚至以為他以此為榮,的確是失言,他後來補充說,「又不是我愛作日本人,就是你們把台灣丟掉」,其實,丟掉台灣的是滿清,不能全怪國民黨,而且國民黨抗日八年犧牲太大,今年要擴大紀念,只要不把台灣硬扯進來,也應給予理解和尊重。
台灣人沒參加武昌革命,沒推翻滿清,沒看到過軍閥和五四運動,沒參加抗戰剿匪,對中國歷史沒有參與機會,要讓台灣人把別人的神主牌背在自己身上,在資訊化時代是白費工夫的。
應關心主體性建立
不過,台灣社會變化很大,親美、親日、親中各種情結都要重新定義。李登輝經歷大時代折騰,常有「我是不是我」之嘆,這一次,基本上只是懷舊傷感,有點返祖現象,他最關心的應該是主體性的建立,這一點台灣社會有很大共識。
陳芳明教授的文章,敬請大家參考。
Fang-Ming Chen
[誰在出賣台灣]
李登輝在日本的雜誌「VOICE」發表文章,指出在戰爭期間台灣與日本是站在同一國,結果引來國民黨上下的集體圍剿。這次所引起的爭論,不僅牽涉到史觀的問題,也牽動了兩岸的敏感神經。這是反課綱學運以來的一次總爆發,也是明年台灣總統選舉前夕的一次暖身賽。在台灣畸形的政治結構下,我們必須承認,史觀問題其實就是政權的問題。李登輝所提出的觀點,無疑是一個歷史事實,卻普遍遭到泛藍陣營的強烈反彈。這個事實,更加可以說明為什麼會有反課綱運動,為什麼會有反服貿運動?為什麼馬英九會那樣氣急敗壞指控,詆毀李登輝是「出賣台灣,作賤自己」?也更加證明,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始終是站在同一立場。
由於共產黨與國民黨大張旗鼓紀念抗戰七十週年,表面上是回顧歷史,骨子裡卻是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明眼人都知道,共產黨從來都是攘奪抗日戰爭的果實,完全否定國民黨。如今,為了進行「兩岸一家親」的統戰,終於攜手合作紀念抗戰七十週年的活動。然而,國共兩黨的歷史,完全不能用來解釋台灣的歷史脈絡。因為台灣人在戰爭期間,正好站在中國的對立面。誠如李登輝所說,當時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國。這樣的歷史經驗,絕對不可能與國共雷同。李登輝要說的是,國共兩黨的史觀,不能強制台灣人接受。對於1949年來台的外省族群,或許可以成立。但是,對第二代年輕人,已經沒有中國經驗,這樣的史觀更是偏離他們的生活越來越遠。
李登輝說出台灣人的心聲,竟然被馬英九扭曲成「出賣台灣,作賤自己」。究竟誰在出賣台灣?誰在作賤自己?現在已經有客觀的事實充分證明了。民調只剩九趴的總統,老早就已背叛了台灣人民。他所堅持的「九二共識」,徹徹底底站在北京的立場,開門讓中資佔領台灣,導致現在股市的慘跌。這不是賣台是什麼?誠如李登輝指出,九二共識完全是捏造出來,為的是欺騙台灣人民。現在國民黨紀念抗戰歷史,又與共產黨緊緊站在一起,等於是展開第三次國共合作。兩黨的共同敵人,原來是台灣人民。在任何民主國家,所有的歷史教育,都是以人民與土地為主體。只有獨裁政權,史觀必須依照統治者的主觀意願。今天發生的反課綱運動,正好顯示台灣年輕一代的不滿,他們再也不能接受國民黨的史觀。
李登輝的文字,終於造成了泛藍陣營的反彈。這樣的事實,正好劃清了台灣經驗與中國經驗的界線。我們對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一直都是採取批判的態度。但不能因為批判,就把自己放在中國史觀裡。李登輝絕對不是「老番顛」,他以高齡的智慧,點出台灣現存的歷史教育之荒謬。身為台灣歷史、台灣文學的研究者,我當然支持李登輝的歷史觀,而且對於他的誠實與勇氣,也不能不表示最高敬意。在中國威脅越來越危險的今天,我們必須再一次清理自己所受的歷史教育,也必須重新整理自己的歷史經驗。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也必將是一場史觀的對決。誰站在台灣立場,誰站在北京立場,都將成為總統選舉的決戰點。我們又來到一個關鍵時期,歷史回顧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照片取自《風傳媒》)
蘋論:兩個李登輝 台灣人的功課
政治人物最忌諱把個人的生活經驗與意識形態強加到所有人身上,尤其,當他面對的是一個高度異質化的社會時,那種激烈的碰撞與話語權的爭奪常釀成悲劇。常常在兩蔣陵寢落淚、一心要「化獨漸統」的馬英九是如此;而稱「日本曾是台灣祖國」、「台灣對日抗戰不是事實」的李登輝同樣地令人尷尬。
李登輝的這些談話並不新,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新.台灣的主張》裡早有記載:「我和哥哥(李登欽)都還很年輕。一心懷抱著,為了國家(大日本帝國)挺身作戰、光榮赴死的理想。」從個人生活經驗出發,李登輝說「台灣對日抗戰不是事實」,「台灣感謝日本的統治」很難說不對;問題在於,李登輝是中華民國的卸任總統,還曾是國民黨主席,這樣的談話勢必讓不同歷史記憶的人有強烈的相對剝奪感。
台灣曾經歷長期的威權統治,加上民主化後從未做好民主轉型的工作,使得各種歷史記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理解,甚至滋生了難以宣洩的仇恨,一旦迸發,常沛之難禦。即便是大東亞戰爭時期,也有李友邦等人遠走中國組「台灣義勇隊」抗日(雖然他最後以涉及匪諜案遭到國民黨處死),李登輝的「台灣人不抗日」說法,顯然是片段而殘缺;更遑論近百萬與日本對抗的中華民國軍民渡海來台,這位前總統的說法讓他們情何以堪?
但我們同樣不認同馬英九痛批李登輝「出賣台灣、羞辱人民、作賤自己」的重話。過去400年,台灣人屢屢遭不同的統治者出賣,何時當過自己的主人?當年18萬台灣子弟無可選擇地為日本赴南洋作戰,其中3萬人還客死異鄉,這是他們的錯嗎?
但我們同樣不認同馬英九痛批李登輝「出賣台灣、羞辱人民、作賤自己」的重話。過去400年,台灣人屢屢遭不同的統治者出賣,何時當過自己的主人?當年18萬台灣子弟無可選擇地為日本赴南洋作戰,其中3萬人還客死異鄉,這是他們的錯嗎?
沒關照所有人感受
像李登輝這樣的耆老及其子孫在台灣何止百萬,為何只要緬懷日據時期就是「羞辱人民、作賤自己」、「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如此冷峻的談話讓彼此鴻溝越來越深,無益於縫合社會傷口,更毫無領導人的格局。
龍應台在她的《大江大海》一書裡描寫在1949年顛沛流離的中國人,如果你曾經為故事裡的美君、槐生生離死別的遭遇流下同情的眼淚,當然也會為李登輝在談到他那戰死南洋的兄弟之情感到觸動。發動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該被譴責,但戰爭的荒謬,讓人性的脆弱與苦痛全無可遁逃,那份憐憫,是無分侵略國與被侵略國、戰勝國與戰敗國的。
作為一個卸任總統,李登輝的說法沒關照所有人民的感受,顯得失格;但作為一個92歲的老人,李登輝對兄長的懷念與眼淚卻應該被理解赦免。兩個李登輝,照見多舛的台灣歷史,卻是所有台灣人共同的功課。
龍應台在她的《大江大海》一書裡描寫在1949年顛沛流離的中國人,如果你曾經為故事裡的美君、槐生生離死別的遭遇流下同情的眼淚,當然也會為李登輝在談到他那戰死南洋的兄弟之情感到觸動。發動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該被譴責,但戰爭的荒謬,讓人性的脆弱與苦痛全無可遁逃,那份憐憫,是無分侵略國與被侵略國、戰勝國與戰敗國的。
作為一個卸任總統,李登輝的說法沒關照所有人民的感受,顯得失格;但作為一個92歲的老人,李登輝對兄長的懷念與眼淚卻應該被理解赦免。兩個李登輝,照見多舛的台灣歷史,卻是所有台灣人共同的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