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別再強行灌輸學生仇日的心態: 孫逸仙;西來庵事件

印裔英籍學者 Bhikhu Parekh 認為國族認同並非定著不動的情感,它往往會依隨著環境與歷史情境的變動、群體成員自我概念的轉變,與所要追求的共同目標的改變等等而不斷變化,國族認同是過去的承傳、當前的需求與未來的期望三者間不斷重組調整的結果。(p.385)
書名: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軟精裝),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3263425,頁數:448,出版社:遠流,作者:陳翠蓮,出版日期:2008/08/01,類別:人文史地
BOOKS.COM.TW


http://tkuir.lib.tku.edu.tw/....../6385/1/902414H032001.pdf
:去殖民與再殖民的對抗: 以一九四六年<台人奴化>論戰為焦點

(一)中文摘要 二二八事件前的一九四六年,台灣官民雙方曾在報紙期刊上展開歷時一整年 的激烈論戰。官方指控受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的台灣人已經「奴化」,非得經過 「中國化」,不能享有同等對待。台灣人知識份子則強力反擊,認為官方以此為 藉口掩飾統治失敗,並對日本統治功過重新評價。 本文旨在檢視此項「台人奴化」論戰的過程與內容,並指出,戰後陳儀當局 的統治帶有嚴重的政治歧視,其「中國化」政策的思維方式與舊殖民者無異,對 台灣人而言,祖國的「光復」只不過是同族的「再殖民」。其次,「奴化」的指控 對台灣人尊嚴傷害至深,受挫的台灣精英企圖自我防衛,乃從過去被殖民經驗中 尋找「我者」與「他者」的區別,亦即,「日本統治近代化論」其實可以說是「台 人奴化論」的反論。 最後,本文也指出戰後台灣人知識份子對台灣文化主體性的主張,而對中國 的失望與自主、自治意識的增強,在二二八事件之前,台灣人的祖國認同已逐漸 消褪。 關鍵詞:去殖民、再殖民、同化、台人奴化論戰、國家認同




-----
大人的世界史相片


「在小弟我的心目中,日本就是我的第二祖國。」
 


大人的世界史


都忘記有沒有分享過這個了。

這一次課綱「微調」中,特別加入以下段落:

「說明甲午戰後清朝面對的挑戰,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以及台灣與此變局之互動,包括梁啟超、孫中山來台尋求台人支持,以及羅福星、許贊元等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


為什麼要寫這一段,其實目的很清楚。

不過奇妙的是,1914年3月3日,羅福星被日本政府處死。才隔兩個多月(1914年5月11日),孫中山就寫信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跟他求救,信裡面說:

「竊謂今日日本、宜助支那革新,以救東亞危局,而支那之報酬,則開放全國市場,以惠日本工商。此中相需至殷,相成至大。」

(翻譯:我想今天的日本應該要幫助中國改革復興〔對的,國父也用支那,那時候這個詞彙還沒有那麼大的爭議〕,以挽救東亞世界的問題。中國對日本的回報,就是開放國內市場,讓日本工商業能夠從中獲利。)

還不只這樣,就在三年以前(1911年7月16日),人在美國的孫中山,就寫了一封信給他的日本朋友宗方小太郎,信裡面對日本的態度更是親切了:

「弟所交遊者,以貴國人為多,則日本之對於中國革命事業,必較他國人更為關切,為吾人喜慰者必更深也,他日唇齒之交,將基於是,弟之視日本無異第二之母邦。」

(翻譯:我的朋友裡面,日本人最多。日本人對於中國的革命事業,比起其他國家也更為關切,一定也更為我們感到高興。將來兩國的交往,就會奠基在這樣的基礎上。在小弟我的心目中,日本就是我的第二祖國。)

(這段話真的不是李登輝寫的。)

(如圖,圖片來自國父紀念館──上個月中國國民黨才在這裡開了全代會,還宣讀了國父遺囑。)

其實日本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並不是什麼太特別的事情,甚至應該說是常識才對。日本有其居心和考量,也無庸諱言──孫文何其沒有?不過不知道檯面上的名嘴、政治人物,乃至於微調小組的成員們,有沒有這些常識當常識。

最近因為課綱的議題,一講到日本,馬上就有人跳出來大聲叫囂,把人扣上皇民的帽子,實在太可不必。

這段歷史,不是正好可以和學生一起思考臺灣、日本與中國,從過去到當代的複雜關係?裡面存在這太多有趣的問題了。

別再想著撥亂反正、強行灌輸學生仇日的心態了。

--

我不是國父專家。要認識國父,請看金老師的教學日誌:
http://gushi.tw/…/%E9%87%91%E8%80%81%E3%84%95%E7%9A%84%E6%9…



******
有人說日本人大量屠殺台灣,甚至"日軍取一竹竿作為標準,凡身高超過此竹竿者一律斬首,...."

原來出自漢文WIKIPEDIA之"西來庵事件"項目之一注/傳說:

老家在當地的臺灣農民組合幹部簡蛾說,當時日軍取一竹竿作為標準,凡身高超過此竹竿者一律斬首,埋屍大坑之中,爾後四周村落家家戶戶同日舉辦忌日祭典,就是這個原因。"

西來庵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西來庵事件

Translate this page
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玉井事件、噍吧哖事件,是發生於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領導人為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西來庵事件是 ...

我是外行人,就問:不知道日本人怎麼紀錄它的。隨即到"西來庵事件"的日文版:

它根據松下芳男『暴徒鎮圧史』柏書房、1977年等書----一位朋友說:這是日方的定論:

事件に関連し逮捕検挙された者の総数は1957人を数え、死刑判決を受けた者は866人となった。しかし、死刑囚866人はさすがに多すぎるため、被害者と同数の95人のみを執行し、その他は大正天皇即位記念恩赦ということで減刑した。
意思大略說:逮捕 總人數為1957人,判866人死刑---不過這數目大得離譜---實際殺95人,其他已"恩"等方式減刑。

當然,這是"加害方" (日方)的說法而已。不過,這些確實的樹字,也不容易亂編的。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