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董座首談謝幸恩!
-
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今(8)日接受網路節目《台灣青一色》專訪,首度正面談論前記者謝幸恩化名「蕭依依」發稿案。他坦言,這起事件堪稱中央社百年來最嚴重的醜聞,嚴重損害新聞信任與公信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彌補」。
------
曾獲吳舜文新聞獎的前聯合報記者侯俐安一則臉書告白,讀罷,不免令人長嘆,此非個人之恩怨,實乃當代新聞志業淪為政爭白手套之活描,一幅二十一世紀東亞民主櫥窗內,精心裱糊之《群醜圖》。
她身上可見舊派新聞人之風骨,英文世界稱之為"integrity"。
接獲密報,知其職分所在為「監督」,而非「羅織」。故親身查證,訪及屋主,得悉「租金照付」一節。此乃法證之精神,盎格魯撒克遜文明之基石。倘若報導止於此,則是一篇合格之調查新聞,縱潘氏貴為總統府秘書長,亦當受此檢驗,此謂「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程序公義,無可厚非。
然其可敬處,在於查證之勤,更在於忤逆之勇。
當聯合報編輯室那隻「看不見的手」,不再是引導真相,而是直接封喉,命其嫁接於政客王鴻薇時,侯氏竟能「立刻表達強烈反對」。
此一「反對」,在今天此「識時務者為俊傑」之醬缸中,便如荒原上最後一株拒絕低頭的蘆葦,脆弱而高貴。
她所欲者,乃"Media Scrutiny";報社所命者,卻是"Political Assassination"。最終掛冠而去,十二載青春付諸東流,是為保全此身為「記者」之名,而非淪為權力鬥爭中一介「刀筆吏」。
再觀聯合報此等百年大報,其高層之擘畫,可謂盡得「厚黑學」之精髓。
一篇本應由記者署名、事實平衡之報導,竟要假手於政客,上演一齣「借刀殺人」之戲碼。此舉之卑劣,在於它徹底混淆了第四權與立法權之界線。媒體不再是仲裁者,而自甘為鬥雞場中,為其中一隻鬥雞身上所綑的一片利刃。
更不堪者,乃其商業操作之猥瑣。將「有付租金」此一關鍵平衡資訊,藏於付費牆之後,猶如舊時上海灘小報,將最駭人聽聞之標題印於頭版,而澄清之小字則縮於報縫之間。
此非辦報,乃是設局。
設一個引君入甕、任人唯「錢」之局,沒付會員費的讀者眼球跨不過那堵牆,無法讀到牆後的真相。
如此,新聞之公器,淪為一門宰割真相、販賣偏見之生意。
昔日報人「文人論政」之風雅,至此已蕩然無存,徒留一身銅臭與黨派之腥臊。
至於王鴻薇委員,其人其事,缺的是政治家之遠見,有的是選舉機器之精算。
侯記者已將「潘有付租金」之事實送至嘴邊,王鴻薇於記者會上,依舊高舉「被供養」之大旗,口沫橫飛。
何解?非不知也,乃不為也。
真相於其眼中,遠不如一句聳動之口號能換取更多之聲量。其後挨告敗訴,也不過是政治投機生涯中,可負擔的一筆成本。
此類人物,將國會殿堂作秀場,視媒體麥克風為權力春藥,民粹為燃料,是此島嶼不堪之景。其可鄙處,不在於言辭之凶悍,而在於其對事實本身之輕蔑與褻瀆。
綜觀此事,侯記者求去,是一聲清脆響亮之決裂。聯合報群臣作為,是一種制度性之沉淪。王鴻薇之言,是一種常態化之墮落。
當媒體失其魂,政客失其格,僅餘一二記者如侯俐安者,以唐吉訶德式之姿,衝向那早已腐朽之風車,其舉悲壯,為這個失序時代下一抹蒼涼注腳。
------
EMMMY
剛剛看了聯合報前記者侯俐安的臉書,她說潘孟安「金屋藏潘」的事件始末,看起來這整件事情是這樣的:
侯俐安採訪了潘孟安住綠能廠商建案的新聞,寫成報導,但第一時間她已經寫明潘有付租金(每月6.8萬),結果她的主管要求她把這個新聞丟給王鴻薇立委去爆料。
到了王鴻薇那邊,王的前助理張凱維去偷拍了很多照片,依照目前線索看起來,應該是拿給黃國昌狗仔隊去偷拍的(謝幸恩),然後王鴻薇看圖說故事,指控潘孟安被廠商供養。
而侯俐安不堪獨家被丟給王鴻薇爆料,自己的獨家新聞最後變成跟新聞,平衡報導(付租金)的段落也被放進付費會員區,根本沒有平衡報導。
以上可得出幾個重點:
1. 王鴻薇這個人真的非常可怕,她還是以前經濟日報的主管,明知消息而隱匿,惡意毀壞別人名聲,你的新聞都是這樣處理的嗎?你以前爆過的料,還糟蹋過多少人?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跟大立委對抗的,你就是這樣做事情的嗎?
2. 那所以黃國昌集團到底哪裡來的爆料消息呢?是用這種串通報社主管、串通菱傳媒高層,欺壓一線記者,叫別人不准寫,拿別人的獨家過來加工,再跟拍製造成所謂的爆料嗎?(果然加蔥風格一以貫之。)
這難道就是謝幸恩口口聲聲說的她是公平,她是正義,她是第四權嗎?難道你們是打壓一線記者才拿到的狗仔跟監線索嗎?你們好意思出來發那種聲明?
3. 聯合報的這位主管到底是誰,真的應該立刻開除了,以前我在一線時,誰敢奪我獨家,一定是拼生死到底。
把一線記者辛苦工作得來的線索,當作送給王鴻薇的禮物,請問聯合報可以這樣坐視自己的獨家報導被主管們流失掉嗎?這個主管做過多少這種事情,他手底下欺負過多少小記者呢?
我就是從一線小記者一條一條新聞熬出來的,每一個署名、每一個標題、每一塊版面,我老闆有沒有把我的文章亂改,有沒有保護我的獨家,就是這麼一點一滴累積自己的信譽和成就,這是要熬多少年,多少個日子小心翼翼、日夜用功才能出頭,你們這些人做這些事情真的太噁心了,沒有查證流程,沒有機構信用,欺負一線基層,都是一些社會上有名聲的人,結果私底下就是這麼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