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感動 (86~115) 盧瑞彥(品管學 。Al Hirschfeld (1903-2003,美國漫畫名家):音樂劇。黃昏市場人情意味濃/ 成熟學生年長學生 從《柏林記憶》談時事......《柴静访谈贺卫方:没有独立的司法,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 感動:生活感想。假仙、金光 CHAN CHAN 滾、珠戲、翻譯、遊戲。ˇ淺言、淺讀"的必要:我所知道的"A.I. 發展簡史" 。咖啡.(頌) —凱達格蘭大道1/11夜景【臺灣本來就是我們的】;曹永洋師生贈書。 阿公李遠;新港素園。鈴木大拙 (D. T. Suzuki 1870~1966) 一首古詩, 寓言 "品質金三角《台灣老樹》 龜山石雲寺、九芎樹.....同情與智慧 (the things that matter most).胡適;胡適;李顯龍李怡嚴;劉光能......富察、鈴木英司林國彰司馬中原........90秒、3天。張昭鼎 (1934~1993 籌建臺灣原子與分) 謝志偉、吳鳴等多人......賀龍年(文化、美術) 中國財新傳媒。張誌家。《雅舍遺珠》《論語今讀》元旦的一些領悟:工作可啟發靈感(Don't wait for inspiration. It comes while working' - Henri Matisse,),可促進"觸類旁通"(我的人工智慧的故事、體驗:英語學習歲末懷念故友鄭明萱(名譯家,.......品味,格調不可強辯。

 

 


感動(115) :故事開始的地方盧瑞彥(品管學會(我的「品質成本」 老師1982;《Juran 品管手冊 使用法》):盧瑞彥理事長(品質學會、淡江大學張家宜董事長、漢清講堂104 A Witness to Bravura (Tony K.J. Chen) 盧瑞彥 ) 、淡江大學(建築系賴怡成教授......)得道多助 全面品管1992,國家品質獎2009;葉清來 總經理(宏遠興業 )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390009501624569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115-19922009.html



感動 (113) Al Hirschfeld (1903-2003,美國漫畫名家):音樂劇 (Stephen_Sondheim),人物漫畫,紐約時報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557319945040973


    感動 (109)   黃昏市場人情意味濃/ 此間處處有溫情 (林公孚)   數則故事 (行天宮不義得來的飯糰(Jean Huang) 、千里送鵝毛(許定銘)[聞書下馬](山青)、美日詩 ( 北斗/林義正 )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blog-post_43.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409102103039286




   感動 (109)   黃昏市場人情意味濃/ 此間處處有溫情 (林公孚)   數則故事 (行天宮不義得來的飯糰(Jean Huang) 、千里送鵝毛(許定銘)[聞書下馬](山青)、美日詩 ( 北斗/林義正 )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blog-post_43.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409102103039286


感動 (86~108)    成熟學生年長學生  從《柏林記憶》談時事......《柴静访谈贺卫方:没有独立的司法,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 感動:生活感想。假仙、金光 CHAN CHAN 滾、珠戲、翻譯、遊戲。ˇ淺言、淺讀"的必要:我所知道的"A.I. 發展簡史" 。咖啡.(頌)   —凱達格蘭大道1/11夜景【臺灣本來就是我們的】;曹永洋師生贈書。 阿公李遠;新港素園。鈴木大拙 (D. T. Suzuki 1870~1966) 一首古詩, 寓言 "品質金三角《台灣老樹》 龜山石雲寺、九芎樹.....同情與智慧 (the things that matter most).胡適;胡適;李顯龍李怡嚴;劉光能......富察、鈴木英司林國彰司馬中原........90秒、3天。張昭鼎 (1934~1993 籌建臺灣原子與分) 謝志偉、吳鳴等多人......賀龍年(文化、美術) 中國財新傳媒。張誌家。《雅舍遺珠》《論語今讀》元旦的一些領悟:工作可啟發靈感(Don't wait for inspiration. It comes while working' - Henri Matisse,),可促進"觸類旁通"(我的人工智慧的故事、體驗:英語學習歲末懷念故友鄭明萱(名譯家,.......品味,格調不可強辯。




 感動 (108): 成熟學生年長學生:控制咖啡豆數量的英國Fred.   東海練馬可教授(Mark Thelin 1933-2014)「我的大作就是我的學生。」;顏鴻森教授 東海中系 大三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11/06/0603-2011.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00879015369591


感動 (107):從《柏林記憶》談時事(王璞)。有用的多數,重要的少數。中方向美方、日方、德方等多國嚴正交涉......heroes (useful many. vital few ):謝志偉的東吳故事;選舉觀察 國內議題,高利率……:陳方隅 黃哲斌......  耶翰 万次郎......。無情,施明德到柯文哲/盧秀燕/林志潔,苗博雅與吳音寧 .....可以。台灣選舉"遊戲"中的年輕(影片簡介streaming tags……)與利益崇拜;長期趨勢: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火車/飛機誤點率.....(美英德.....),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twitter-11.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3743251095961872

 感動 (106):世局,天候下,衆生生活多辛苦,要感恩……。感動萬分, “不受左右”的胡適,“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趕時髦,也不迴避危險;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紀念。含淚看完《柴静访谈贺卫方:没有独立的司法,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  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務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燕京大學校訓)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937292717959981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blog-post_7.html


 感動 (105):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親歷記:十字路口的志工四人.....香港朋友的反應令我驚訝。選舉風度,教育;《報導者》、野島剛等人有洞識力的選舉觀察。網路評論與發揮贏過報紙與雜誌。Life is too short to read a bad book. 堀込憲二 Horigome Kenji 的 台灣磁磚情: "小磁磚.大歷史。張己任珍藏的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 (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by Alain Corneau古大提琴的電影 戴洪軒  遺作) 想到 名家   Jordi Savall i Bernadet 。大冷天將小朋友全身緊包 (  bundled up ) "大風天,體感溫度負20度,來一杯告爾多咖啡(Cordato)。 王璞介紹札加耶夫斯:鄰人吶,你們願意過甚麼日子你們去過好了,但是我們:不!。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man-for-himself.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56102579188977


感動 (104):生活感想。假仙、金光 CHAN CHAN 滾、珠戲、翻譯、遊戲。ˇ淺言、淺讀"的必要:我所知道的"A.I. 發展簡史" 。情、友情、愛情、"真智慧"等之難得與難能可貴。人與、推理小說《女畫家》與AI(人工智慧)。 無法"愛"、"同情、理解、智慧、"真智慧"的悲哀:無法克服的"愚蠢之牆"「バカの壁」。......."馬英九和戰鬥藍的言行,是舔共賣台,是公然叛國"(曹興誠)。十年後仍反服貿的幾大理由。"respect vs smart"-- 中美交流的重點:我注意過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的台大演講及《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China》對談。陳耀昌談:鍾肇政譯連城三紀彥(1948-2013)《一朵桔梗花》(林白出版社,1985)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104194820131985life-and-afterlife-in.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914341126865641


感動 (103):咖啡.(頌)   — James Boswell, The Life of Samuel Johnson, LL. D.....'.......For any thing I see, foreigners are fools?......'998元首款咖啡糖果 買就送500ml星巴克保溫杯_咖啡杯;日航和阿拉斯加航空事故「奇蹟」的真相:監管、培訓、專業知識、努力、不斷改進基礎設施的奇蹟,也是機組人員專業素養和英雄氣概的奇蹟。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337474155863951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103.html


感動 (102):凱達格蘭大道1/11夜景 ( 台北Erin Wu 2024). 52 Places to Go in 2024 (By The New York Times): Yamaguchi Prefecture (山口県)【臺灣本來就是我們的】;"國共合作"新的《毀滅的種子》(SEEDS OF DESTRUCTION)。台灣美國中國日本.......電影 〈教父〉 :“ 他......轉向黑手黨頭目求助,尋求復仇。”   苗栗縣長徐耀昌自省:一群只為私我卻罔顧中華民國前途的政客,例如馬英九侯友宜等這類想自欺欺人的(要解除台灣的防衛意志和力量。要把台灣的經濟、民生鎖進中國。)就是新的"國共合作"的《毀滅的種子》。且看中國百般鬥爭、摧毀香港,勞改,"中國夢",白紙革命....。 免休學離校探索計畫。 習近平連"新都河北雄安新區"都鬧空城,夢難圓:Xi Jinping’s empty dream city shows limits of his power, even in China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362186923200452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102-xi-jinpings-empty-dream-city-shows.html

 感動 (101):新港素園 非親屬關係的 愛的一家人。阿公李遠和浪花兄弟:都是基因惹的禍;紙風車劇團去年台中清水演出 人山人海 ;  曹永洋師生贈(2024.1.9):《戰爭與和平》(戰爭與群眾)  、《山色如此》(李美慧)、《紅土印象》、《齊白石》(何懷碩畫)、《芥川龍之介的世界》...... 《荒野之狼》 (赫塞著 施智璋譯-贈我2本書,詳後天文《維根斯坦》《風華再起  大稻埕百年》)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108黃哲斌推薦選情   衛報社論台灣選舉 FT 摘要三點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25157383157325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ft.html


感動(100): 

胡適與日本禪學學者之交流 (2016,漢清講堂129),偏重 鈴木大 (D. T. Suzuki 1870~1966) 鈴木大拙展 Life=Zen=Art .....》談一首詩, 寓言 "品質金三角 (The three corners of quality By W. Edwards Deming)《轉危為安》(1986)" : 鐘聲;撞木/鈴舌;詩 ( 1985~2024.1 的了解  (古印度/中國/日本 ;美國 戴明博士等。荷蘭: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高羅佩:其人其書》:"晚間的山嵐") (2023)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198520241.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722541146519562



動(99)《台灣老樹》 龜山石雲寺、九芎樹.....網路補足、充實...... 。通膨,悄悄來,悄悄去?......紐約下雪.....漫遊者如波特來爾..... John Lennon & Yoko Ono. Double Fantasy By Kishin Shinoyama (1940–2024).....   2023年台灣兩本譯界相關的書:《張清吉紀念文集:漁夫‧三輪車伕‧出版家‧文化人》《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30位譯者X 60篇譯作,重溫《拾穗》月刊開啟的文藝之窗》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95785335196641


感動(98):同情與智慧 (the things that matter most).:談點大學時代就該翻譯:胡適;.......。李顯龍(數學才華.....20年"總理)。養樂多(「Yakult」世界語的「Jahurto」,意即優格。)新廣告。李怡嚴;劉光能一張圖、賀卡,科西嘉的復仇|。737 Max 9 (FAA)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02563285541877


感動 (93):富察、鈴木英司《被中國拘禁的2279日》;林國彰 "台北道" (呂學源) 、一杯青的寧靜 (林公孚)、司馬中原前輩辭世(1933.02.02-2024.01.04 ;季季 :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 。 離台感言(Yiwu Liao廖)、202X的宏大敘事與雞零狗碎(中國網路大V李承鵬)。要了解美國慈善事業全貌,遠比前三名重要:2023年三位慈善大家:Warren Buffett, James Simons and Phil Knight ;小說靠口碑‘That Octopus Book’ 賣百多萬本:章漁哥夜遊(“Remarkably Bright Creatures”暫譯 )".......!馬麻好會教!跟魚丸一對一這麼多天!"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955873959574322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93-kids-speak-more-when-adults-around.html


 


感動 (104):生活感想。假仙、金光 CHAN CHAN 滾、珠戲、翻譯、遊戲。ˇ淺言、淺讀"的必要:我所知道的"A.I. 發展簡史" 。情、友情、愛情、"真智慧"等之難得與難能可貴。人與、推理小說《女畫家》與AI(人工智慧)。 無法"愛"、"同情、理解、智慧、"真智慧"的悲哀:無法克服的"愚蠢之牆"「バカの壁」。......."馬英九和戰鬥藍的言行,是舔共賣台,是公然叛國"(曹興誠)。十年後仍反服貿的幾大理由。"respect vs smart"-- 中美交流的重點:我注意過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的台大演講及《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China》對談。陳耀昌談:鍾肇政譯連城三紀彥(1948-2013)《一朵桔梗花》(林白出版社,1985)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104194820131985life-and-afterlife-in.htm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914341126865641


 感動 (92 ):90秒、3天。張昭鼎 (1934~1993 籌建臺灣原子與分) 謝志偉、吳鳴等多人談“在路上” (標題如果是On the Road,在美國文化史,數個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287172008620433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4/01/82.html




感動 (91 ):賀龍年(文化、美術)   "天龍"與本土本地創新。龍 vs sphinx: 翻譯之難,以情感教育Sentimental Education中一短句/語The flaps of her cap fell like the fillets of a sphinx. 為例。黃仁勳(Jensen Huang 輝達CEO) 。.   黎智英2日出庭續審 3項指控喊無罪。訃 OBI. 挽中國財新傳媒。張誌家
龍 vs  sphinx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904416647504041




感動 (90 ):元旦    遇楊碧川先生。 John Williams (91歲,繼續作曲) 。 聖保羅、戴明《新經濟學》到  托爾斯泰《一日一善 冬 生命的融合》。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雅舍遺珠》;李澤厚 1930年6月13日—2021年11月2日)《論語今讀》;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875119967730878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3/12/blog-post_30.html



 感動(89):元旦的一些領悟:工作可啟發靈感(Don't wait for inspiration. It comes while working' - Henri Matisse,),可促進"觸類旁通"(我的人工智慧的故事、體驗英語學習:注意(到"爭眼球的經濟時代)attention (economy)/ attendRichard P. Feynman — 'Knowledge isn't free. You have to pay attention.' 。"謀殺 murder"一字由來已久,從一群烏鴉到驚悚電影:A Murder of Crows )。卓別林過世,日本朝日新聞"天聲人語"專欄的一篇評論文章Memories of Chaplin (老優之死1977.12.27 )很深入;《舞台春秋》(Limelight(1952/1972))中卓別林母親舞台失聲之慘痛經他由"長良川鵜飼" (cormorant  fishing)   對日本文明的觀察、批評。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936336831185882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3/12/89-to-light-house.html



 感動(88):  "  新年頭,舊年尾!祝福大家平安喜樂!萬事如意!國泰民安!  "   (廖為民)  ;"I am very proud of him and it's a wonderful legacy for him." 英國9 歲 男童慈善家( New Year Honour )  Charles Yu游朝凱(第二代台美人) “Interior Chinatown,”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等書作者訪談 (張鐵志  Verse  13)。記湯皇珍(何定照) 。   歲末懷念故友鄭明萱(名譯家,2014.3.27去世。) 物換星移幾度秋:寄小讀者:巴森《從黎明到衰頹》中一頁: Thomas Carlyle 及其《衣裳哲學》一句 。New day. New ideas.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244290248685140

感動 (86~87):動態雕塑與音樂.......張目看歷史:習近平難過的 2023 。台灣的政績好 (蔡英文)。上野:吳昌的世界 (Ben Chen ) ;陳舜臣:"遠離一切顛倒"夢"想";明朝 香使(大白鯨時代;澳門);金農:青木正兒。紐約大學商學院的戴明講座(Toyoda 家族捐贈) 首屆的主持人。 重溫2021年直播:東海-台北:相識50年活動,訪師友。 "Dear Theo,大學時代梵谷的故事; ‘告別東海 TIME 05 、非官方論壇 :感謝按過讚的朋友。人工科學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059012285348601


https://hcmemory.blogspot.com/2023/12/8687-2023-ben-chen-toyoda-2021-50-dear.html


感動 (86 ):“Happy New Year)” 品味,格調不可強辯:講到品味 那是無法爭辯的 De Gustibus,

告別兩“單位” Party's Over: 東海 TIME 、非官方論壇 。
張眼看歷史:敏隆講堂:NHK: Steven Jobs, 日本禪寺與料理等等,創新大國 從電鍋到潛艦,新幹線等等,不簡單;《日本半導體復權之路》,牧本次生 (1937~ 。Ben Chen介紹)。
菸酒公賣局、公司到真假"慘品"百花齊放,懷念胡適林語堂的酒菸。何穎怡:世界的潮流都是懲罰「販毒者」不懲罰「使用者」。世界十大烟草公司:菸/鴉片 2020 2023 by market capitalization (as of Mar 31, 2023)。
洞察(或摸白象)中國的"中文網",《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德國之聲 D/Wd》。 books of the year 等:台灣的"2023文學備忘錄 " 紐約時報的多樣2023:十大書、電影......備忘錄。
最難忘照片之一:1918年Henri Matisse ( 1869 – 1954)等 拜訪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 – 1919) , Albert Marquet (1875~1947), Walther Halvorsen 1887~1972, Henri Matisse ( 1869 – 1954) and Catherine Hessling
“Happy New Year (Party’s Over)” by Norman Rockwell (1945)
告別兩“單位” Party's Over:
東海 TIME 05、
非官方論壇 : 感謝過去所有按過讚的朋友: 萬分感謝。
品味無可爭辯。講到品味 那是無法爭辯的 De Gustibus: de gustibus non est disputandum There is no disputing about tastes.
2012.4.30
我翻譯人工科學時,請教Simon 這句話 de gustibus
接下來,發現許多經濟學名家都有這方面的論文。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Author Herbert A. Simon
Subjects science, philosophy
Genres non-fiction
Published 1969 (hbk); 1970 (pbk)
Publisher The MIT Press
ISBN 9780262190510
感動 (86 ):“Happy New Year)” 品味,格調不可強辯:講到品味 那是無法爭辯的 De Gustibus,告別兩“單位” Party's Over: 東海 TIME 、非官方論壇 。張眼看歷史:敏隆講堂:NHK: Steven Jobs, 日本禪
HCMEMORY.BLOGSPOT.COM
感動 (86 ):“Happy New Year)” 品味,格調不可強辯:講到品味 那是無法爭辯的 De Gustibus,告別兩“單位” Party's Over: 東海 TIME 、非官方論壇 。張眼看歷史:敏隆講堂:NHK: Steven Jobs, 日本禪
感動 (86 ):“Happy New Year)” 品味,格調不可強辯:講到品味 那是無法爭辯的 De Gustibus,告別兩“單位” Party's Over: 東海 TIME 、非官方論壇 。張眼看歷史:敏隆講堂:NHK: Steven Jobs, 日本禪寺與料理...



感動 (87)

寫在手背上的字(Ruey-Shiun Hwang);
名星Hugh Grant 為長者端上聖誕餐上桌‘This was the real Love Actually’ 。
重溫2021年直播:東海-台北:相識50年活動,訪師友。 "Dear Theo,大學時代梵谷的故事; ‘
習近平難過的 2023 年 (作者顧爾德,真高手也)。
The Economist:英帝國子民:邱吉爾。
笨蛋,差距就在“土地正義”加美琴效應。陳續升:
侯友宜也加入土地正義這局混戰後,其實也蠻衰。
收入經濟學人的FB粉絲頁 數則:導演 Stanley Kubrick 不敢拍的片子,老先生拍出精簡/奇想版本 :拿破崙;溫習托翁的戰爭與和平。
Robert Solow是紐約大學商學院的戴明講座(Toyoda 家族捐贈) 首屆的主持人
上野:吳昌的世界 (Ben Chen ) 陳舜臣:遠離一切顛倒夢想;明朝香使;金農:青木正兒。

羅曼菲,邱坤良寫的羅曼菲刊登於《 文訊》,待補。「人生就像派對,只要玩得開心,早走晚走並沒有差別」羅曼菲過世享年51歲【2006年3月24日訊】維基新聞,自由的新聞源《浩然藝文講座》等等

 

羅曼菲 邱坤良 文訊

-----

才華洋溢的羅曼菲,兼舞者、教育家、藝術總監於一身,是台灣當代舞蹈蛻變歷程中,優秀代表之一。

她於九零年代初期赴美專研舞蹈表演,返國後於皇冠舞蹈教室貢獻所學,教學及理念開風氣之先,之後應聘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對後起之秀啟發更多。

邱坤良回憶,雲門舞集經典作品「輓歌」首演夜晚,羅曼菲迴旋不停的身影撼動人心,滿場觀眾熱淚盈眶、掌聲不息;如今,她放下與病魔的迴旋,默默地退場,但她一貫細膩且具爆發力的舞蹈風格永遠讓人印象深刻。

邱坤良指出,羅曼菲的舞蹈作品很多,「羽化」、「短歌」、「日月流轉」、「破陣而出」、「走過大地」等都是代表作。她一生對舞蹈貢獻甚多,英年早逝,邱坤良除感到惋惜懷念,也對她致上最大敬意。



維基新聞,自由的新聞源

【2006年3月24日訊】

臺灣知名舞蹈家羅曼菲罹患肺腺癌長達四年餘,因癌細胞轉移腦部,於24日凌晨4時30分病逝於台灣台北市和信醫院,享年51歲。

羅曼菲1955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成長於宜蘭;1999年起擔任「雲門舞集2」藝術總監。曾擔任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台北越界舞團創團團長、世界舞蹈聯盟亞太編舞家大會主席。歷年重要編舞作品有:「天籟」、「沈香屑」、「蘆葦地帶」、「蛇的練習三種」、「牧神的午後」、「騷動的靈魂」、「蝕」、「天國出走」、「天空之城」、「心之安放」、「兩人之間」、「羽化」、「也許」、「短歌」、「綠色大地」、「城市邊緣」、「匯流」、「走過大地」、「與風景對話」、「日月流轉」等等;其中「蘆葦地帶」是她在2002年病癒時的復出之作。其傳記「羅曼菲-紅塵舞者」在2002年12月出版。

羅曼菲編創的最新舞作「尋夢」刻畫與姊姊羅蘇菲的姐妹情深,將與布拉瑞揚的「將盡」及鄭宗龍「莊嚴的笑話」,在雲門舞集的2「春鬥2006」中演出。此作由她的學生、同時也是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許芳宜共同編舞並擔綱演出,羅蘇菲也將在舞台上清唱崑曲「牡丹亭」的「遊園」、「驚夢」和「尋夢」。

羅曼菲於2001年發現罹患肺腺第三期,經過化療後得到有效的控制,一度被認為已經痊癒;然而在2005年10月時卻發現癌細胞移轉至腦部。在服用新藥期間病況曾經好轉,但是停藥之後在2月再度惡化住院,卻已是她最後一次入院。目前羅曼菲遺體暫時停放醫院,將於3月25日移靈宜蘭。家屬將依照羅曼菲的遺願將遺體火化樹葬,不舉行告別式。雲門舞集將設置「羅曼菲舞蹈獎金」獎助創作表演人才。

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將在3月28日至4月2日舉辦紀念展覽。曾和羅曼菲共事的台灣文建會主委邱坤良對於羅曼菲的去世感到惋惜,並贊她的舞蹈寫下台灣現代舞蹈瑰麗的一章。

羅曼菲說:「人生就像派對,只要玩得開心,早走晚走並沒有差別」。[1]


消息來源

外部連結

[編輯]





  主持人(李介立老師): 歡迎你們參與這一次的座談會。有人邀請我擔任這場座談會主持人,雖然我之前不認識羅曼菲。但是我發現我和他有很多相同點,她是台大外文系畢業,我說,我有去過台大,還有我現在也在外文系教書;她在紐約唸過書,我說,我也去過紐約阿!她有學過芭蕾舞,我也學過芭蕾舞!還有,最重要的是,她非常喜歡舞蹈、跳舞,我也非常喜歡跳舞。現在讓我們來歡迎羅曼菲。

羅曼菲:

  今天可以跟大家聊聊,我,或者是說,今天在台灣的一個舞者,怎麼樣變成今天這個樣貌。

  其實舞蹈的種類多的不得了,我不可能在這邊為大家一一介紹。對一個台灣的舞者來說,熟悉的舞蹈是跟我們文化受到哪邊影響比較相關。所以,一個在台灣長大的舞者,他比較會接近的舞蹈,受西方影響非常大。當然,芭蕾舞是很重要的一種。

  代表20世紀的舞蹈叫做「現代舞」。在台灣,今天,雲門舞集,走到全世界最前面的一個舞蹈團體來講,現代舞的影響,又是非常的重要。我今天會偏重在這兩方面。找一些在西方舞蹈發展裡面比較重要的一些時期跟故事,來跟大家分享。看看舞蹈怎麼樣跟著不同時代改變,到了不同的區域而會有不同的樣貌展現出來。如果舞蹈很難用幾個字或幾個圖像來呈現,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它一直一直在改變。

  一開始,跟大家聊點芭蕾的故事。芭蕾舞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在義大利宮廷裡的社交舞。它原來是農村裡面的舞蹈,但民間產生很豐富的生命力之後,宮廷裡常會把它吸收,在一個較有錢、有制度、較多庇蔭的環境下,就可能慢慢成為一種表演的形式。後來,王公貴族為了能夠接近至高的權利中心,社交舞跳的好不好是很重要的。然後它也是會遷移的,之後它就跟著義大利一個公主-凱薩琳公主嫁到法國王室去,因此,義大利的宮廷舞就到了法國的王室。

  有一個大家也很熟悉的國王叫做路易十四,他非常喜歡舞蹈,可是大家看圖片裡路易十四蠻胖的,穿著古代的衣服,戴著假髮,穿著褲襪、半高跟鞋跟燈籠短褲。那樣的情況怎麼會是芭蕾舞?其實芭蕾舞就是這樣開始的,因為路易十四非常喜愛,而且當時芭蕾舞都是在宮廷裡面或是廣場裡,炫耀紳士淑女的進對應退、尤其是招待外賓時。所以是在社交環境內、宮廷內,很重要的社交手段。 芭蕾舞從宮廷的、大家都是平面跳的情況開始。當時,男生是穿褲襪、短褲、戴個假髮;女生穿著非常重,很幸運我們今天女生不用穿那樣長度的裙子。所以它絕對不是像我們今天看到往上跳、往上揚的芭蕾,而是很平面的。

  因為路易十四非常喜歡這種舞蹈,所以他就成立了專門的音樂舞蹈學校。舞蹈學校成立後,人們對技術要求就越高,而王公貴族也不可能達到那種地步,因此它就變成專業的舞蹈了。當初都是男士才可以跳,男生可以帶著面具來演某些女性角色,而女生跳芭蕾舞的發展要到一百年之後。

  芭蕾是以法國為中心。工業革命以後,社會產生很大的變革,新興中產階級的出現改變了觀眾的組成。1830年左右,整個歐洲,以法國為主,不管是文學、音樂或繪畫,全都籠罩在浪漫主義下,芭蕾舞當然也在那樣的氣氛下發展。於是芭蕾舞首次成為精緻的表演藝術,產生了某種風格。當年有一位非常重要芭蕾大師(當年芭蕾大師都是男的,這也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結構)。

  浪漫派芭蕾時代,有一位男性芭蕾大師(Filippo Taglioni),他有個女兒,舞跳的很好。她非常瘦,以當年的審美觀看來,豐腴的女性才是美。但是她爸爸覺得,她這麼好看,要為她塑造一些適合的女性角色,她才可以成名。因此他就把她的服裝改成了輕飄飄的白紗長裙,背上插兩個翅膀,吊剛絲,腳上穿布鞋,前面放了東西,可勉強掂起來。編了一個很重要的作品-仙女(la sylphide),來烘托他女兒的才藝。可以想像,當時煤氣燈已經發明,鏡框式的舞台-觀眾跟演員間有距離-可以營造出一種浪漫派時期以男性的角度來想的理想女性形象,就像仙女一樣,不食人間煙火。所以,當時所謂浪漫派芭蕾,又稱為白色芭蕾(white ballet)。其實女生的舞蹈能力都非常好,可是她們永遠被塑造成非常柔弱、輕飄飄的感覺。男舞者這時候就擔任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舉女舞者。

  所以在浪漫派芭蕾時期,女舞者的地位是比較高的,這是從演員的觀點來講。不管那個時候的仙女,或是待會兒要看的吉賽兒(Giselle),都是往這個路線發展。浪漫派芭蕾(白色芭蕾)的風格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先來看一小段吉賽兒的片段。

  這位男主角叫Michael Baryshnikov,是當今最偉大的芭蕾舞演員,來自蘇俄。女舞者也是當今非常重要的人物,是從蘇聯到西方世界發展的一位女舞者,叫做Makarova。吉賽兒的故事分上、下兩幕,一幕是平民農家女愛上了喬裝出去打獵的王子,但是王子當然不能娶農家女,所以女子就發狂而死。第二幕就是夜半時分,王子穿著披風,拿著一束百合花,到亂葬岡去,那裡專門埋葬為復心郎而死的女性。在那裡每到午夜,那些可憐的女子都會在精靈召喚下一起出現,只要有男子不幸闖入那個地方,天亮之前,她們就會用魔法讓那個男子一直跳舞、一直跳舞而死,女性的復仇。

  我們待會兒要看的,一剛開始,王子跑進來,許多幽靈在那裡,想跟主事的幽靈求情,讓他見他的愛人吧!芭蕾舞很注重用啞劇的動作來交代劇情,不管跳什麼舞蹈或劇情,都是那些規格化動作的組合,中間分別用啞劇動作來交代劇情。接著,吉賽兒就出現了,並開始為王子求情,所以大家會看到他們跳的一段雙人舞。我剛剛提到,男生怎麼幫助女生去營造輕盈、上揚、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重要就在動作的感覺,女舞者怎麼在輕盈、好像不受到地心引力的控制下,怎樣把手不完全伸直,讓它彎一點點,這種感覺就是浪漫派芭蕾的另一個風格。

  我一面看,一面讚嘆Makarova實在美極了,那種線條與感覺,好像完全不費力似的,這是芭蕾舞極致的表現。可是那種形象,可說是讓幾代幾代的舞者,包括全世界所有的小女生,不吃飯,軋腿,奮鬥半天呢。所以,芭蕾舞若從這方面來想也是非常慘忍的一件事情。我可以告訴各位,我跳的芭蕾絕對不是這樣。

  浪漫派芭蕾時期是在1830年到1850年左右,以巴黎為中心,芭蕾首次成為精緻的表演藝術。之後在法國就比較沒落了,因為法國觀眾就開始喜歡其他的表演形式,如歌劇。這一代優秀的芭蕾舞大師,就被俄國延攬,因為俄國從彼得大帝西化政策,除了船堅砲利外,也希望將文化引進俄國。當時以歐洲來講,俄國是很偏遠、落後的民族。所以再接下來的古典芭蕾時期,就以俄國的聖彼得堡、莫斯科為中心,那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覺得很多芭蕾舞大師都是從俄國來,因為事實上,也不過距離現在一百多年前,古典芭蕾的中心,就是在俄國。也是因為時代轉移,不同的人去了不同的地方,為不同的皇室服務以後,風格就改變了。

  當到了俄國以後,欣賞觀眾又成了只有貴族。所以它變成完全只為皇室服務的一種表演藝術。尤其其中有一位非常重要法國的大師-Marius Peptipa到了俄國,也帶了很多優秀的舞者去,此時可以看到芭蕾在技巧上提昇了很多。男舞者開始除了搬運女舞者之外,也有一些獨立、自我、技巧的發展,像彈跳跟旋轉動作;女舞者的裙子則變短了。以前浪漫派芭蕾是像剛剛那樣的感覺。到了古典芭蕾是穿tutu,因為有大量的腳尖運轉動作出現了,所以服裝是為了技巧的發展而不斷改變。我現在想給大家看另外一個20世紀,也是最重要的芭蕾男舞星,也是從俄國來的紐瑞耶夫跳的天鵝湖(天鵝湖是古典芭蕾時期才有的、最重要的經典作品之一)。我們來看看,男舞者如何在彈跳跟旋轉上變成非常的極致。我們就來看看天鵝湖裡的雙人舞。

  很會轉吧!轉圈這件事情,也讓很多舞者(尤其是男性)著迷。像我在藝術學院教書教了十幾年,每年都會看到有男生,明明是上我的現代舞課,才剛剛說下課,他們就去那邊轉轉轉。芭蕾舞有極大的、迷人的地方,會讓你沒日沒夜將自己身體萃煉成那樣。有人說,為什麼台灣沒有芭蕾?其實是有的,比如說台北市立芭蕾舞團、台北芭蕾舞團、首都芭蕾舞團,他們固定在台北某些地方演出。可是其實真的很難,因為芭蕾舞,這種東西,你跳的不好就是不好看。

  雖然,在台灣幾乎所有舞蹈都在教芭蕾舞,可是就表演藝術來說,並沒有許多芭蕾舞團在台灣,因為它實在是非常的難。事實上,當一個舞蹈變成那樣時,如果我們從“人人都應該可以跳舞、舞蹈應該有很多種表現方式”的角度來看,它就變成太精緻。其實我們常常說,芭蕾舞其實是歐洲的一種貴族美學,是一個十九世紀以前反應社會環境的表演藝術。在二十世紀,尤其民主思潮往下推的時候,它有絕對的地位,也會繼續存在,但不會是唯一的舞蹈表演形式。

  接下來我就要為大家介紹現代舞,其實現代舞的名稱也是今天大家給它的。距今約一百年前,芭蕾舞發生兩個革命,一是體制內的革命,一是體制外的革命。什麼叫體制內的革命?就是在俄國皇家芭蕾學院裡最閃亮的明星,叫做尼金斯基(Nijinsky),是當時俄國培養出來最棒、最頂尖的男舞者,他身上有一半男性、一半女性的特質,演出各種角色時,非常迷人。今天被大家稱為舞蹈之神,除了他精湛表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他有非常反叛的心情以及極佳的創造能力。他當時開始創作,可是創作出來的東西讓大家跌破眼鏡,完全是反芭蕾的美學,如果我們說芭蕾的美學是假裝地心引力不存在的話,尼金斯基做的東西,如1913、1914的作品,用Starvinsky的音樂-“The Rite Of Spring”(春之祭),我們先看看他的作品,就容易了解為什麼我會說他是一個革命性、非常反叛的人。

  芭蕾的所有美學就是,我們腳明明走路是這樣,可是你會看到很多芭蕾舞者走路是往外開的。因為他們從小就被訓練把大腿從髖關節那邊打開來,所以每個角度都可以看到你的線條是從中間延伸到最遠的地方。所以我剛剛說每個芭蕾舞者都要押腿押的相當辛苦,就是因為你要動髖關節。想把這個關節打開,“外轉”是你每天都要練的一件事情。這是芭蕾美學裡很重要的一環,不管是往上跳或是掂腳都是。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尼金斯基很會舉腳,但是他卻要把動作變成這樣子,非常平面式的,而且都是往下,好像深怕你不知道有地存在,完全是反抗。他有這種反叛、革命性的想法,也不是憑空而來。其實回到當時他與Starvinsky以及舞台的佈景跟服裝設計,當時俄國一批知識分子、藝術家們,覺得芭蕾舞太受西方影響,他們希望找到文化上的根源,是跟他們自己在基督教文明還沒傳到俄國之前就有的宗教、人民信仰和習俗裡面尋找創作體裁,這就是芭蕾舞今日在體制內的一個改革。

  再另一個也是一樣重要的,是一位女性舞者,在美國與西歐把舞蹈整個翻轉了一圈,那個人叫做鄧肯,一位非常非常反叛的人物。她是一百年前,上上個世紀末,出生在加州海岸的女孩子。

   在當時,學的舞蹈都是芭蕾舞。而她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跳芭蕾舞,就跟我們每一個人、跟你們家三歲的妹妹一樣。但她想為什麼不能走得更自然些,不要那麼限制-衣服的腰要收得很小、腳要綁那種腳尖鞋。尤其當時美國、歐洲的一批知識份子非常嚮往希臘文明。當時希臘出土的文物,器皿上的希臘人,每個人的頭髮都飄飄散散、穿著寬鬆的衣服、草鞋,身體非常自在,跟大自然非常和諧。因此鄧肯嚮往一種新的舞蹈的方式,所以她當然不願意去學習芭蕾。

  鄧肯這個人,也是非常有魅力的舞者,堪稱一代奇人。你或許會疑惑,她又沒有學芭蕾舞,她的跳舞的方式是什麼?從她的書裡可知,她學一些體操,跑、跳、拉筋、讓你的筋骨變得很有力量這樣的東西。她觀察大自然的風吹樹動、海洋的波浪,從這些韻律跟節奏裡,她找到一種跳舞的方式,而這種解放自己肢體的跳舞方式,在美國是不受到肯定的,因為當時的美國是清教徒式的傳統,非常嚴格,尤其對女性的要求很多。所以在那樣的環境下,她不認為她可以在美國發展,就跟家人坐船到英國、巴黎、維也納去發展。當時歐洲有一批所謂很前衛的藝術家,包括羅丹、浪漫派詩人,這些人是會去接受這樣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因為他們也可以看到人的-尤其是女性的肢體-可以這麼自在地展現。如果以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這種舞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大家或許心中會想「我也可以跳舞」,的確,這就是她的想法。因為民主的思潮漸漸擴展,人人都可以跳舞,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在鄧肯的舞蹈之後,「解放舞蹈」的概念,讓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跳舞愈形重要。我們先看一段鄧肯的舞蹈,感受那種純真與自然。她想要用一個跟你平等的關係來跟你溝通,這是現代舞中很重要的觀念。舞蹈要重新與人發生比較近距離的關係,而不再是遙不可及,我們來看一段鄧肯的舞蹈。

  我覺得這簡單裡有一種感動,一種藝術的力量!並不是炫耀展技才是藝術表現的方式,就是很簡單也可以打動人、也是藝術更高的境界。

  鄧肯最重要即是,在她的登高一呼與身體的實踐來讓全世界所有人一張舞蹈的通行證。就是說,在辛苦拉筋押腿的學舞之外,還有另一種表現方式。尤其是在觀賞與表演者之間,不再是單方的崇拜,而是兩者間的溝通。距今八十年前,鄧肯在每個城市的演出永遠是很樸素的獨舞。她的獨舞不像芭蕾舞的大排場與大經費,只是一個簡單的藍色布幕加上一台鋼琴。但是她風靡了整個歐洲,有時候是整個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為她一個人伴奏演出,場場爆滿。

  像尼金斯基“The Rite Of Spring”在巴黎的首演在當時被視為醜聞。試想,法國的紳士淑女們去香謝大道看演出,想像幕一拉開,怪怪的音樂,群魔亂舞的舞者,他的確侵犯到很多保守人士。當然也有當時所謂前衛的知識份子,像羅丹,他們就會說,喔!終於舞蹈也跟上了其他的藝術,進入現代藝術。所以在舞蹈史上有句很有趣的話就是,「尼金斯基用“The Rite Of Spring”拳打腳踢地把觀眾們推向二十世紀」。

  鄧肯又是另一個因子,她用個人魅力,讓舞蹈呈現不同風貌,每個人都應該尊重自己個人特質、開發個人的潛力,找尋你想要說話的方式。舞蹈也是一種溝通的語言,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一種語言,不一定要模仿人家。因此今天學舞就有兩個方式,一是我們去模仿,一是開發你自己。當然這兩者是並行的。比如說我的學生在學校學舞的時候,他常常要模仿我給他的東西;可是有時我會幫他們找尋他們自己的動作、開發自己身體能力。這在現代舞是尤其重要的。

  因此講現代舞這名詞,就不像芭蕾舞那麼容易被界定,它其實是一種觀念-每個人都有絕對的權利用自己的方式來跳舞。從鄧肯登高一呼後,「原創性」就成為現代舞表演者很重要的元素。當然,現代舞也不只有一個樣貌。所以到今天,我們說台灣的現代舞是什麼東西的時候,有時候你很難去解釋。像我以前比較懶惰的時候,因為我常常會被人家問到,“你在學什麼舞阿?”我說現代舞。“現代舞是什麼樣子呢?”想偷懶就說“就雲們舞集那樣子”。其實這樣講不是很負責任,雲門舞集的舞蹈,只是林懷民在他舞蹈生涯裡,他個人與其他舞者一起發展的舞蹈樣貌。雖然我得了國家文藝獎,到今天還在尋找我自己舞蹈的風格、舞蹈的語彙,仍然一直在往前走。

  在現代舞裡,跟老師跳的很像不見得是一個稱讚。我很怕別人說你的作品跟林懷民很像,這絕對不是稱讚我。我想解釋一下,現代舞是個觀念,強調個人特質,所以可想而知它是一個在民主化的社會下才可以接受的東西。為什麼鄧肯最後在美國得到最大的發展?因為美國是一個最有民主思潮的地方,歐洲當然也是,台灣也接受的很早。相較於中國大陸跟蘇聯,他們是所謂的改革開放以後才接受現代舞的,他們現在才急起直追,之前他們不可能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現。

  鄧肯之後,有許多舞者開始尋找自己身體的語言。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大家稱為現代舞之母的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也曾經到台灣演出,她去世的時候大概97歲吧!事實上她是非常有名的歌舞女郎,因為在美國舞蹈傳統裡,娛樂方面的舞蹈發展得非常好。她是在這樣的傳統下長大。她學舞很晚,到了20多歲才開始正式學舞。

  可是她是個十足的知識分子,喜歡唸書,歌舞表演的形式是非常娛樂取向的,她無法滿足做這樣的角色,因此她就放棄了鑽石、貂皮大衣,到紐約下城區的排練教室,尋找她自己跳舞的方式。她找到了一種很簡單的語言。就是每個人都會的吸氣與吐氣的動作。她覺得腹部的收縮快慢,很能表達人的情緒。她認為人潛意識中的情緒,一樣可以在舞蹈裡表達出來。因此她發覺這樣的方式很能夠表達情感,所以瑪莎.葛蘭姆整套教學系統跟創作方式都是根據contraction 跟release來創作。為什麼要講瑪莎.葛蘭姆?除了她真的是現代舞上最重要的一個人物,留下了一派訓練身體的技巧之外,也因為現在台灣最重要的現代舞派別就是瑪莎.葛蘭姆,台灣的國小舞蹈實驗班、國、高中舞蹈實驗班、還有舞蹈科系,如果學現代舞,都是在學瑪莎.葛蘭姆這派的技巧。但是瑪莎.葛蘭姆不會發展一套東西只為了訓練,她當初完全是為了要表達人的內在,那我們現在再來看一小段她的作品。她的作品我覺得最好的是迷宮行,你可以看到用不同的contraction and release來表達,所有的動作對瑪莎.葛蘭姆來說都是從中心(腹部)帶動的。

  我剛開始接觸現代舞的時候就是學這個,有很多的contraction。因為雲門舞集的創辦人林懷民,他在紐約瑪莎.葛蘭姆的舞蹈學校學的就是這套系統。後來他回到台灣在政大新聞系教書,文化大學舞蹈系聽說他是在葛蘭姆學校學舞,就請他到文化大學教那時候對台灣還很新的瑪莎.葛蘭姆技巧。他那時很年輕氣盛、恨鐵不成鋼、上課非常凶,覺得大學生都很不認真。後來那些罵不走的的學生,就成了雲門舞集第一代的創辦團員,像鄭淑姬、吳素君等人。所以雲門舞集就在1973年,在信義路租了一個房子成立了,當然他教這些舞者瑪莎.葛蘭姆技巧,但是如果林懷民只是回來教瑪莎.葛蘭姆技巧的話,他今天就只是名字叫做林懷民而已,就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林懷民了。

  因為他要找尋適合他身處文化邊緣的表現方式,就提出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中國人作曲、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的想法。那當時,整個社會-尤其是知識份子,一群以媒體為主的人非常肯定他這樣的做法。他編了一些經典的作品,白蛇傳、奇冤報。他結合的方式是像當年尼金斯基回到俄國傳統編劇尋找色彩,而林懷民就回到古代中國尋找傳統。

  中國的舞蹈在唐朝發展到高峰,當時有像綠腰舞,還是單獨表演的方式。可是到了元明之後,因為戲曲的發達,舞蹈就被吸收到戲曲裡。因此當到了我父母那個年代,舞蹈已不再是單獨的表演藝術了。戲曲唱的部分可能不學,但是動作的部分,像男生的武功、女生的身段:手、眼、身、法、步,這些都是台灣的舞者要學習的一部份。

  所以林懷民早年都是融合了瑪莎.葛蘭姆的作品,以及他從西方找來京劇大師給我們上課所結合而成的作品,可以比較清楚看到融合的痕跡,這也都是經典的作品。如果從東西方肢體融合上來講,那時候還是第一步、第一階段的融合。會看到青蛇做很多的contraction,用腹部收縮表現蛇的感覺,也會看到白蛇拉起來手眼,就是從京劇裡面來的。他用這個方式,將兩個東西巧妙結合在一起。 當然林懷民不會一直停留在那個階段,薪傳是他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回到勞動階級的人民,講的是一個三百年前祖先移民來台的事情,胼手胝足開墾山林。因此他還把舞者帶到新店溪去搬石頭,去體會勞動的人民搬石頭的感覺,再將那種感覺搬上舞台,當然也融合了中國武術,形成第二階段的作品,名之「薪傳」。

  現在雲門舞集從1991年的復出,差不多第十個年頭,出乎想像的成功在全世界。有段時間雲門舞集暫停,舞者到各地去,那時候大家都很茫然。那一年我跟他剛好都在紐約,經常一起去看表演,可是在紐約看越多表演,就越覺得雲門一定要再開始。因為你會發覺,原來我們已經走得這麼好!之前我們都悶著在家拚命做,像薪傳,做得很辛苦,雖然也有到全世界各地,歐、美去演出,但是我們就是沒有跳自己的舞蹈。可是當你在紐約看到全世界最好的舞團,就會發覺到,我們不太差耶!我們做得蠻好的!所以就一直鼓勵林老師,回台灣後一定要再成立舞團。因此民國80年我們復出,之後林懷民又進入他下一個創作的高峰,從九歌、家族合唱、到流浪者之歌、到水月,到最近的新作「竹夢」。

  舞台上的佈景是什麼完全不重要,今天全世界只有四個舞蹈團體被請到雪梨奧運,而雲門竟是其中之一,一定不是僥倖,一定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這麼多年的融合後,林懷民真的把中國傳統的太極,尤其是太極導引身體的方法,完全的融合進舞蹈中。這樣的跳舞的式,是在全世界都看不到的,那種原創性是非常高的,而且是有根源的。所以最後這段影帶,是雲門舞集的舞者許方宜,所跳的「水月」的片段。

  我必須很驕傲的說,許方宜,六七年前從藝術學院畢業的學生,能夠跳到這樣,身體要受很多訓練,芭蕾舞、現代舞、瑪莎葛蘭姆等等。事實上她從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到紐約學舞,成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又回到台灣加入雲門舞集。這幾年雲門很強調太極導引、武功身段方面,就是她得接受許多不同的訓練後,才能有那樣的體能,將林懷民的想法呈現。身為一個舞者,有時會覺得自己尚未被開發,好像在等待大師在你身上鑿出一個藝術作品。所以舞者跟創作者、編舞者有這樣一個密切的關係,越好的舞者越能激發好的作品。林懷民今天能夠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編舞家,大功臣也是這一批批的舞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身為台灣的舞者,在今日其實是相當幸福,這種感覺是我自己在二十幾年前走進舞蹈這行業時,想像不到的。

  如果說雲門是個奇蹟,那麼當年我們跟雲門舞集到全世界演出時,三個月演出七十幾場,幾乎天天都在演出,非常的辛苦,可是那時候雲門的名氣沒有那麼大,我們每天就是坐巴士坐到一個地方,連旅館都還沒進,就先進劇場。每天舞台大小都不一樣,但是舞碼是一定要跳的,所以就必須適應不同的場地。演出完都十點多了,吃點宵夜(通常是泡麵)就休息。第二天早上起來,吃過早飯坐上巴士又往下一站。就這樣過了三個月,當時的我們很難想像,現在雲門舞集竟然可以只去世界上最重要的舞蹈節演出,而且一定是在巴黎,一個禮拜演兩天。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奇蹟,當年我覺得到林肯中心、美國甘迺迪中心、或巴黎的劇場演出是不可能的!今天,他們只去這種地方。雖然雲門不能代表台灣的所有,但它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天台灣的舞者很幸運,只要有心、願意付出,是有可能像徐邦儀一樣,走上全世界的舞台,舞評家都為她瘋狂。

  現在對我而言,我的舞台不只是表演,我還有創作與教學,我自己有越界舞團,我當舞者,也當創作者;在雲門舞集二,我是一個藝術總監,讓年輕人有最好的精力去圓他們的夢,做他們最想做的事。所以從這個觀點來講的話,我也是一個很幸福的人。


Q&A;時間

觀眾:剛才在訪談的影片裡,老師有提到說有一些舞蹈你自己不喜歡,所以你覺得也會有觀眾不喜歡你的舞蹈。想請問在老師創作舞蹈過程中,如何避免那種藝術家自溺的情感?或是你覺得藝術跟創作的本質就是自我取悅的過程?
羅曼菲:我想藝術家開始想創作時都是為了自我取悅,但我在雲門舞集編第一支作品時就知道自我陷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你知道二十出頭時你會編的作品是什麼?愛情嘛。我覺得自己有深刻的感受,就編出了跟愛情有關的東西。那個作品也演出了,但是現在我希望大家都不要提那個作品,毫不令人惋惜。
  我發現澎湃的情感跟創作之間有很大的距離,所以在創作時,動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動機之後,要如何掌握、把它變成語言,而那語言是可以溝通的。之後你又在主觀的語言之後跳出來,很客觀的檢視自己。所以跳舞編舞對我來說就是不斷的跳進跳出,必須承認,至今,跳出來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常常希望跟別人借一副眼鏡,一副新鮮的眼鏡來看我的作品。所以有時編一個作品會在一陣子後,在重新審視一遍。可是編舞家並不是常有這樣的機會,為了一個演出日期,事實上也是在首演那一剎那,和觀眾一起看到你的作品。在一個比較有組織的專業團體,像雲門舞集,往往一改再改,像水月的第一個版本跟最後帶到雪梨的版本間一定有修改。不過,到今天我還是覺得這是很困難的。

觀眾:舞蹈對一般觀眾來說可能是比較抽象的藝術,請問,您覺得對一般觀眾而言,要如何欣賞這種藝術?再者,您覺得台灣的環境對於學習舞蹈的優缺點是什麼?
羅曼菲:我從第二個問題先回答,好的地方要看跟什麼時候比較。如果我們今天要學舞,台灣資訊這麼發達,學習環境是好很多;不好的地方,跟最好的歐洲比,作一個歐洲的舞蹈從業人員會比較幸福,因為整個文化體制較健全。再小的鄉鎮,也有專屬的舞團、樂團,所以舞者的生活是很有保障的。在台灣還沒有到那地步,只有少數幾個團體,舞者可以拿到全職薪水。否則大部分在台灣即使是非常專業的舞蹈表演工作者,還是得有另一份工作,通常就是教舞。然後同時把熱情放在一些志同道合的團體裡。可是要知道這跟電機系畢業、資訊工程畢業的學生所獲得物質上的報酬是兩件事情,了解這點就可以無怨無悔了。
   另外你剛剛提到如何欣賞。我們常常要很用力的對觀眾說,觀眾不用擔心,的確它是相當的抽象,可能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你看到了什麼,但卻是非常感官、非常直接的。所以如果你記得前幾年雲門舞集的電視廣告,就是說:「舞蹈不是讓你看得懂、看不懂,舞蹈是為了要讓你感動」。舞蹈的觀賞是一種經驗,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是要經驗什麼感覺。我們希望你帶著非常不預設立場的、非常開放的一種身體,包括聽覺、視覺,直接讓舞蹈進來。請千萬不要試圖去解釋它,當你很努力想從裡面看出一點解釋後,就失去了看舞的樂趣了,就是這麼簡單。背景資料是有幫助的,就是給你一條線索,但是線索不是絕對的,所以我們常說欣賞舞蹈,尤其是現代舞,它不會給你說得出來的故事,不見得每個舞都是講白蛇傳,就算它演的是白蛇傳,詮釋的角度也不同,有人同情青蛇、有人同情白蛇、有人覺得許仙很可愛。所以若有一百個觀眾進場,應該帶走一百個不同的感覺。所以其實很簡單,放輕鬆就可以了。

觀眾:你好,我想知道是什麼支持你圓夢的勇氣?
羅曼菲:好,就是「無知」。事實上我們那時候的生活很單純,路都是人家鋪好的。我五歲就學舞,然後中學時就自動覺得不應該學舞,因為得要考聯考。我是考到台大外文系,就覺得該參加社團,那我就參加現代舞社。當時只是把它當休閒娛樂,只是發覺漸漸地去練舞的時間比我去上課的時間還要多。我那時候很幸運跟著劉鳳學老師,每年都有表演,完全地享受當舞者的樂趣。所以年輕的時只需要一個image就夠了,不用太多,可是我年輕時希望自己成為跟別人不同的形象。因此,花了很多時間在跳舞,大學畢業以後就出國了。我想給自己二年時間在紐約,好好享受在紐約當舞者生活,因為紐約是我覺得非去不可的地方,像回教徒要去麥加朝聖一樣,就覺得年輕的時候應該去紐約朝聖兩年。之後就可以安心的去另一個領域再開始。可是這一進去就忘記當初只是要去兩年。當年在中間回來時,林懷民邀請我加入雲門舞集,直到今天。我覺得就是沒有想太多,轉眼一看,已經就這麼過了二十年。

觀眾:羅老師你好,剛剛你的介紹(現代舞)還有影片當中,感覺鄧肯舞蹈的風格好像比較輕鬆,葛蘭姆的風格好像必較痛苦、歷經滄桑;鄧肯是鄰家女孩的感覺,葛蘭姆是好像中年了。就舞蹈或戲劇的觀感來講,通常痛苦的戲碼比較感動人心,林懷民先生跟你都受過葛蘭姆的課程,不曉得你對這兩種風格比較喜歡哪一種?你覺得你在編舞、或在舞蹈指導時,比較喜歡用哪種方式?再者,你剛剛一直謙虛說,你現在還一直在找你自己的風格,每一段時期都有不同的風格,可不可以請你談談你現在的風格?
羅曼菲:最後一個問題很容易,我不知道我現在的風格是什麼,我正在尋找。因為我上一個作品是在去年十一月的時候演出,現在正著手編新的作品,明天就要面對我的舞者,所以我今天非常惶恐。編舞時,有時候心裡很虛,但在教編舞課時,第一課就是,如果以後要當編舞家,要很會演戲,其實你今天根本不知道要叫他做什麼,可是如果你讓他知道你不知道要讓他做什麼的時候,他就對你沒信心了,他就更加的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你要說,OK!在高一點、高一點!不過我們相信只要把自己關在舞蹈教室,花一個鐘頭就有一個鐘頭的成果,但是永遠要到進教室前那一刻是惶恐的,所以我接下來的風格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只希望能夠有所不一樣,很感謝你稱讚我每個時期都不一樣。
  那麼再回來說鄧肯跟葛蘭姆,的確如此。剛剛給大家看鄧肯的舞是鄧肯早期的舞蹈,光講鄧肯就可以講一個晚上,簡而言之,鄧肯剛開始的時候是從對希臘的嚮往、純真、孩童一樣自然的感覺編出這樣的舞,後來她自己人生上經歷的悲劇就是,她的兩個小孩一男一女,一個意外的車禍都死了,淹死在塞納河。所以之後她的風格遽變。作品中講了很多悲痛,這完全符合現代舞的觀念-從跟生活最貼近、最有感覺、動機最強烈的事物來創作。
  就像林懷民作品跟我,因為一樣有受葛蘭姆訓練,但是我們絕對不是一樣的,因為他是憂國憂民的個性;我是不太愛管事的個性。同樣用葛蘭姆的技巧,他編的東西跟我的就是不同,而且我必須一再強調,一個真的走得長遠的編舞家,他真的會有很多不同階段。像林懷民天生就會編一些比較痛苦的作品。現在他的視野更廣,這幾年禪學對他影響很大。他每年都去印度走一趟,他真的從那裡面得到很大的喜悅,自然他現在的作品中宇宙感非常強,不像當年家國意識比較強。有時候偶爾他也會想變,像去年一個作品「年輕」,就是他覺得也想要快樂一下。

觀眾:今天有個新聞報告就講說紐約市長即將退職,他選擇的工作是一個演藝表演人員,跟歌舞團一起,看來雖很滑稽,卻又可以看到他圓夢的執著。那種感覺令人很感動。我在海報中看到一句話,你說舞蹈是一種身體的智慧,你在跟身體說話,然後發現一點點,從來沒到過的地方。雖然言語不能道盡,但是我想體會一下你的那種感覺。謝謝!
羅曼菲:謝謝你的問題。其實這個感覺是可以描述出來的。我每天工作是什麼?講白一點就是拉筋,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對我們來說,每天都是在推到極限,我今天到這裡,那我明天是不是可以再多一點。如果你經常對你的身體專注,你就知道限制在哪裡,的確是會發現,這裡我確實沒有來過,contraction我從來沒有做這麼深,那種感覺就是這樣。但是這對我來說,尤其在我人生閱歷多一點之後,會覺得跟我的心靈有直接關係。我年輕時跟大家一樣生長在不是那麼開放的社會,可是我是透過舞蹈以及身體展開來,直接影響到我心理,就是我對事情的包容度。 我有故事告訴大家,年輕時接觸到一群藝術家,他們生活在夏威夷一個藝術的社區裡,在那裡大家都是兄弟姊妹,沒有男女的界線(當然不是指亂七八糟的關係),就是說,在台灣對同性戀這一議題還很少正面討論,都會覺得那是個禁忌。我覺得我看到一種意像是,我的身體像海綿一樣吸收東西!我的身體像花,慢慢打開,能夠接受、包容的東西越來越多,其實是對身體的感覺要放開來。謝謝。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