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習近平 Xi Jinping (2): 三中全會公報解讀

知名學者微博解讀三中全會公報


李迅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有兩件小事決議沒有談及】一件小事是房市一直漲,另一件小事是股市一直跌。通篇決議找不到“調控”兩字,更加確信了這兩件小事不足掛齒。不過,公報上兩次提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就暗示這兩件小事讓市場去解決吧。

陸天明(作家)三 中全會公報把三十多年來早己被故意忘卻的那個基本理論信條又提了出來:重視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關系。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和回歸, 因為這在告訴人們:只抓經濟只注意提高生產力,而不去認真解決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總有一天會丟掉“中國特色”。

鄧聿文(報刊專欄作家)三 中全會公報終於出來了。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有點讓人意外,這說明中央改革的決心很大,但從公報內容看,我有幾點印象:一改革內容沒有超出預期; 二經濟偏自由化,政治偏保守,三會給民眾一定的民主權利,四全面改革的核心目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即提高中共的執政能力。

屈宏斌(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讓 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和福利均等,成立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是三中全會公報的三個亮點。預示利率,匯率,能源和服務價格改革以及土地改 革或提速。改革關鍵在執行力,有中央領導小組來統籌推進改革措施有利於減少部門利益的阻力。但在國企改革上缺乏新意,可能會令市場不少人失望。

徐昕(法律學者)強 調司法體制改革,審判獨立,人權保障,維護憲法法律權威。雖然未直接提出司法獨立,但仍體現對法治建設的重視,有助於提升司法的獨立性。下一輪司法改革將 因此打開空間,在司法的去地方化去行政化方面推行實質性改革。但確立司法獨立原則,仍是繞不過去的關鍵,中國遲早須面對該問題。

易鵬(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這次三中全會公報中沒有提戶籍等城鎮化相關制度改革,其實是因為三中全會公報是更多是宏觀原則,不會具體到具體政策。但其中提到了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城鎮化體制就是對戶籍制度改革的回應,戶籍是名,公共服務均等化才是實。

馬光遠(經濟學者)【改 革,帶著鐐銬的舞者】這是一次不提反壟斷的改革突圍。我概括為四權改革:政治強權,政府限權,社會還權,司法獨立權!但在國企、土地、戶籍及反壟斷,特別 是在思想解放方面的過度收縮和回避,使得這樣的設計只能使改革成為帶著鐐銬的舞者。又一次改革的期待,就這樣被放飛?



司馬觀點:真正的習近平還未現身(江春男)


更多專欄文章
中共三中全會決定成立國安會,給習近平更大權力。有人說它像清朝的軍機處,有人說它像白宮的國安會,但是中國經濟越發達,政治反而越趨保守,看不到深化改革的氣象,連股巿也看不到後巿,聞聲下挫。

官僚體制勞民傷財

會議公報洋洋數千字,找不到重點,要作文也找不到標題,十五項改革都是又乾又扁,例如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強化權力運行制約體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對老百姓而言,這不是文言文而是有字天書,沒人知道啥意思。
當年,中共的標語口號甚至政策,都是淺顯易懂,生猛有勁,貼近人民心聲。現在呢?都是套話官話,饒舌難懂。中共每次開完會,都要組織學習會,由中央到地方向各級幹部解釋其神祕含義,好像信徒參加查經班一樣,大家煞有其事,其實勞民傷財,助長形式主義和官僚作風。
習近平的政治資本比江胡深厚,許多人對他的期待特別高,他的一舉一動,都有善心人士給予沒有保留的正面評價。
他提出「七不講」,「九號文件」,「兩個互不否認」,「兩不變」,「三個自信」,反對體制改革,反對司法獨立,抵制普世價值,他已將自己紅色接班人的臉譜刻劃得維妙維肖,但有人還是對他款款深情,說這一切都是障眼法,「保護他的盾牌,長矛是向前衝的」。
其實,習近平政績平平,只是個性溫和平穩,沒有樹敵,在大老妥協下,脫穎而出。
他的父親習仲勛是改革派,但兒子至今看不到改革的意志,只有拒腐防變的決心,看不到與時代潮流接軌的路線。

人民恐漸疏離政治

中國危機四伏,有人對習寄以太多不切實際的期望,那是望治心切,渴望強人下凡,其實,真正的習近平還未現身,不必急著替他立雕像。不少學者為他曲意吹捧,這是奴性表態。廣大的中國人民,對政治始終冷漠與疏離,反而比較正常。

----

習近平提出的改革計劃雷聲大雨點小


幾個月來市場對中共三中全會的期待日益高漲,官方已承諾將公報一個全面計劃,為實現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民族復興之夢指引未來的前進道路。

就在幾天前,一些與習近平、總理李克強和一批政府及軍隊領導人會面的外國人士得到的明確信息是,他們應當期待三中全會提出一個全面的改革藍圖。黨報文章也透露了(未詳細說明的)政治改革的前景,這是幾十年來不曾觸及的領域。

然而在周二公布的三中全會公報中,最終公布的改革方案非常具有選擇性。

Getty Images
周二,北京,一名商販向路人展示一款帶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前主席毛澤東相片的紀念品。
而且公報幾乎沒有涉及改革的具體細節,盡管國內外通常給中國改革列出的那些目標有許多都在公報中得到了提及,其中包括承諾進行金融體系、醫療和教育改革。

中共通常通過措辭來釋放政策調整信號,這在局外人看來就像是猜謎遊戲,同樣此次公報的措詞也為未來深化改革的方向提供了一些令人遐想(可以說是比較隱晦)的線索。

舉 例來說,一些分析師探究了公報中使用“決定性”這個詞的意義,公告稱,讓市場而不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前的提法是起“基礎性”作用。然 而措詞變化的確切含義無從知曉。許多自由派經濟學家一直憧憬,共產黨將發出收縮國有企業權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明確信號。但是公報重申了國有企業的領導 作用。


中國觀察人士一直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預計公報會在中國實現首要任務方面拿出具體方案是不切實際的,這個首要任務就是如何推動經濟進入更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扭轉破壞環境的局面,縮小社會差距,控制迅速膨脹的信貸規模,建立更強大的機構來改善經濟治理以及清理腐敗。

即使對於許多觀察人士希望公報能夠對關鍵改革內容作出高級別承諾這一較為溫和的期望,公報也未能完全予以滿足。

比如,公告中沒有提及戶籍制度改革,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一改革可推動中國轉型至由生產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改革也沒有提及讓農民獲得更多土地權利--包括出售土地的權利,這被認為是他們移居城市的前提條件。

公報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利率市場化或資本帳戶開放等金融業改革措施的細節,而這是將經濟增長引擎由效率較低的國有企業轉向創新型私營企業的計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報中對政治改革只是一筆帶過,吳敬璉等中國自由派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改革必須以政治改革為起點。這是因為真正的經濟改革意味著將對中國共產黨的既得利益造成沖擊;中國經濟對投資的專注創造了大量實現個人富裕的機會,令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受益。

公報指出有必要加強司法獨立,與政治改革齊頭並進。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相關表述。

現在的問題是,究竟是公報對改革那種乍看上去顯得半心半意的態度是中共改革派在保守派的反對面前所能表現出的最佳水平,還是公報的文字中隱含著施政方向的一種更為根本性的改變,這種改變可能要到中國決策機構認真研究相關細節時才會明朗起來。

另外,也不清楚公報是會議的最終結論,抑或只是需要稍後完善的框架草案。

在三中全會前的大規模舖墊之後,結果令人失望幾乎不可避免。但三中全會仍然標志著習近平在任第一年的頂峰,在此期間,他提出了“中國夢”的宏觀概念。

事實上,習近平就任主席後前幾個月中,最值得一提的舉措是治理腐敗以及重提毛澤東思想,對網絡上的自由言論予以嚴厲打擊。

對習近平“左傾”姿態的一個解讀是,他在為將於三中全會後發布的大規模經濟改革計劃尋找掩護。在更多改革細節浮現出來之前,上述觀點必然受到質疑。

習 近平稱自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實際上,中國在19世紀初前後的清朝達到了頂峰,但之後迅速衰敗,一部分原因是外敵侵略和掠奪,但同時也因 為國內出現諸多問題,其中很多問題直到現在仍然對中國造成困擾,包括不利的人口結構、受到嚴重破壞的生態環境、無所不在的腐敗和國內的不滿情緒。

當前國內很多精英(互聯網企業家、房地產大鱷、學者和實業家)一直在私下交流,討論在不進行重大改革的情況下當前制度本身是否會面臨危機。對他們中的很多人而言,三中全會提供了一個對未來恢復信心的契機。

在三中全會開幕前,中國一位主要的科技投資家表示,他的朋友要麼背井離鄉,要麼生活在恐懼之中。現在的問題是,三中全會公報及之後的措施是否會吸引他們回國。

Andrew Browne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