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瀨先生:2訪HC。 51歲到79歲;91歲 2025 他參加台大黃春明送他四本書;《小說是什麼》《春雨424》
20250626
20250622
琦君:「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是指讀書、交友、遊玩應該融為一體,才是完整的人生。
川瀨先生第二次來訪。
之前他坐捷運等四百多趟,訪友百數十人。
由於今年是其「東洋思想」五十週年,他打算出版日中文書四五本。希望我暫時保密。
他的舊友葉龍彥博士過逝的消息,令他震驚….問我漢清講堂有無留下訪談資料等。
他抽菸時我去聯經,見廣西師範有翻譯三島由紀夫的 《小說是什麼》很可以買,但我知道他認為不該再多買書.....改天再來買。
“小說家並不是想當就能當的。” “假使想要驗證一下,自己為什麼非要當一名作家不可,最好的方法就是,嘗試寫作之外的東西,在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嘗試一下,如果發現任何一個嘗試過的領域都不適合自己,那麼等結果了然可見,再下定決心當一名作家也不遲。” “多虧了文學,我才能夠輕蔑所有學究式的智性,才能多少拯救了肉體上的無常。
僅就此而言的話,我認為文學對於精神來說(嚴格來講是只對我個人的精神來說)是有效用的,況且我還多少練就了一點取悅人的街頭藝人的招數。” 本書是三島由紀夫關於文學與創作的文章合集,以闡明小說創作原理的評論文章《小說是什麼》為中心,囊括了三島由紀夫式的創作技巧、創作觀點和思考方法等,也探討了他如何在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之間不懈思考,追尋屬他自身的那一獨特的美學境界,以及他如何在短暫的一生之中與個人才能的局限做鬥爭,與時代相糾葛。
《春雨424》作為共同的話題:
但還是花了導演六年去嘗試,她是馮賢賢。她相信這個故事背後一定有真實的什麼,在那裡。
1.被恐懼統治的逃亡之旅
本片原名《那一槍》,經歷了6年的長途跋涉之後,馮賢賢將片名改成了《春雨424》,焦點不再是那一槍發生的背景經過,而是事情發生在幾個相關聯的返鄉旅程中,他們遇到了什麼人?經歷了什麼?
用荷馬史詩《奧德賽》來表達台大外文係出身的馮賢賢這部新片非常支持,希臘英雄奧德賽在特洛伊陷落返鄉,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漂泊,回到故鄉,當時故鄉的人們都認為他死了。
《春雨424》有兩個奧德賽。一個是逃到歐洲的鄭自,他起先得到了瑞典的政治庇護,但剛到瑞典沒多久,警察把他抓到看守所,美國政府則啟動了引渡計劃,在一連串的抗擊中與法律程序爭奪後,他被從瑞典抓到英國,然後又從英國押回美國坐牢,最後在1991年終於闖關成功回到瑞典,回到瑞典被了一年。也許是世界上在最多地方坐牢的政治犯。
鄭自才擅長繪畫,在自畫像裡的鄭自才,斯文卻陰鬱,他們無畏犧牲自己一生的前途,賭上去做了這件事,但後半生卻為了保護更多曾經保護自己的同胞,不得不繼續被恐懼統治。
這些裡,有為了要幫他們打一個電話開車2000公里的人,有冒著被驅逐出境風險的同志將自己的證件借給他們的人,有的將自己的房屋貸款借給他們做保釋金的人。而這些同志很講義氣,不只不求回報也不求堅決,一生都不吭聲。
馮賢賢回顧了她的訪談過程,描述自己一直都是小心翼翼,而不是直球對決,因為雙方已經內化的恐懼有如薄冰既保護一方也有關,直到一方對她有足夠的信任,真正的對話才慢慢展開。
2024
該寫的,是未來AI 也無法想像的。譬如說,司馬請他大啖哈密瓜,寫故友(其師)交誼錄……
跟他談疫情三年,過世的朋友(六十幾到九十幾歲)好幾位……有的已不良於行,所以務必打電話問候,聊天。的確,人生很短,明年喜逢東洋思想研究所五十周年,該慶祝
---
Imamura Shogo: Illuminating the Present with Historical Fic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