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 眾生報:每日人事物 2025 1114 週五 Plus】杭之:俊義兄是東海老朋友,書裡面寫了不少東海往事;唐香燕說受教記。林俊義出回憶錄 李遠哲推薦給熱愛台灣的人 ;蔡其達,莊豐嘉和林淇瀁。好一個生命故事──序林俊義的回憶錄(蕭新煌) ; 。134) 最精采的師長之"生命的學問":《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2014 勇敢而美麗的人生,林俊義老師。感人的非洲家庭坦白面對。2025 1103; 【連同事、研究學生都背叛我】生物學家被身邊人監控 18 年,怒轟轉型正義不該放過「抓耙子」。曹永洋老師告訴我2024.11,林俊義老師成"植物人",在台北..... 。最精采的師長之"生命的學問":《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2014

 


勇敢而美麗的人生,林俊義老師。感人的非洲家庭坦白面對。2025 1103
經濟學人:有關台灣景氣大好的「提醒」風險。
令人佩服的Puma 及其說故事能力。


2024.11 曹永洋老師告訴我,林俊義老師成"植物人",在台北.....134) 最精采的師長之"生命的學問":《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2014  

134) 最精采的師長之"生命的學問":《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2014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94637585996427

 曹永洋老師告訴我2024.11,林俊義老師成"植物人",在台北.....

東海大學的人與書 (113) :

林俊義(1938年7月23日),台灣生物學家作家、社會運動參與者、政治人物,著有8卷本《林俊義文集》等書。是台灣環保(反汙染、反核等)社會運動的先行者。


  • 東海大學生物學系副教授
    (1975年-1978年)
  • 東海大學生物學系教授
    (1978年-2000年)
曾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立法委員(1989年)、國民大會代表(1991年)、台中市市長,只有國大代表當選,1993年與林柏榕的對決是他參與的最後1次選戰,此後輾轉多項政務職公務人員:陳水扁台北市市長任內的環保局局長、台灣第1次政黨輪替(2000年5月20日)後的首任環保署署長、台灣政府駐甘比亞大使、台灣政府駐英國代表、台灣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委員並為主任委員。



此外,台北昨晚雨勢忽大忽小,但絲毫動搖不了在自由廣場「不要核四,五六運動」的進行,包括反核的前環保署長,現為亞洲大學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教授、清大核工系畢業的高飛鷂都前來演講與分享。
林俊義說,當年他是最早反對興建核電廠的人士之一,結果被當時的警總暗示,最好去國外,「當年我反核未成,現在看到這麼多年輕人,我也要繼續站出來。」
-----

林俊義《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連同事、研究學生都背叛我】被身邊人監控 18 年,怒轟轉型正義不該放過「抓耙子」
BUZZORANGE.COM
【連同事、研究學生都背叛我】生物學家被身邊人監控 18 年,怒轟轉型正義不該放過「抓耙子」| BuzzOrange






Art of the Day: Van Gogh, The Novel Reader, November 1888. Oil on canvas, 73 x 92.1 cm. Private collection 


唐香燕說受教記
林俊義老師過世。多年前在大肚山東海大學做學生的時候,我和室友常參加生物系辦的登山、賞鳥等活動,有一年又報名做工讀生,參加他們溪頭實地考察松鼠破壞松林的研究計畫,本寢室室友做的就是拿著編號記錄圖冊,跟在研究團隊後面,一棵樹一棵樹的紀錄松鼠咬嚙樹皮的嚴重情況-如若一棵樹的樹幹被松鼠啃咬整整一圈,養分無法上達枝葉,松樹就會死,樹冠變成一片紅。遊客讚嘆紅得好美,不知那是死亡浩劫。先要調查研究,才能制定對策。研究計畫的帶頭者是林俊義老師。我們幾個無厘頭工讀生和林老師的交集不多,只記得他在晚餐後聊天時講到一本書,讓我大吃一驚。老師說:「小王子那本書到底有什麼好?那麼多人喜歡,到底是什麼原因,我真是想不通!」如果我當場能想到話反駁,那就表示我以後可以研究文學,或者考研究所念,但我完全不行。所以老師那當頭一擊簡直就是預示我以後的路武不能,文也不能。
畢業離開東海後,我沒有追蹤那松鼠研究計畫的進度和成果,但不多幾次去溪頭,看紅松樹並沒有整片蔓延成林,頗為欣慰,好像自己沾上一點邊,有那麼一點點功勞。
至於畢業十年後,林老師親身碰上的自立晚報查禁事件,我很後來才略知一點。因老師過世,看網上有人貼出老師自己在事發二十年後的敘述,感受到林老師、林太太和其他當事人橫遭打擊,不知如何是好之苦,說要如何說?要說多少?要向誰說?
之前未向老師致意,這裡就貼出老師自己的話:
223. 一個台美人在台灣受到的政治迫害/林俊義/2015/03
taiwaneseamericanhistory.org
223. 一個台美人在台灣受到的政治迫害/林俊義/2015/03
223. 一個台美人在台灣受到的政治迫害/林俊義/2015/03 March 24, 2015 Admin3 My Stories 一個台美人在台灣受到的政治迫害 作者 林俊義 政治的邪靈 《自立晚報》查禁事件 這段時候,我像活在悶鍋裡,隨時都會爆炸。 我找不到報社相關人...



林俊義《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出版分享會



此次新書(林俊義《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發表會可能有70人參加,估計賣出一百多本書。來者多半是林俊義生命中有緣的朋友,氣氛很溫馨。這是我第一次在公共場 合認識真誠的林俊義 (的確有淋漓盡致的生命)。林舉Karl Popper《開放社會及其敵人》要人戒除崇拜政治偉人的習慣,因為偉人造成重大的悲劇和損失......相信素人寫回憶錄的好處。舉Steve Jobs的Stay Hungary ,Stay Foolish 以及Amazon老闆Jeffrey P. Bezos與其外祖父母的一則著名的故事。

林俊義 (1938~ ) 76歲;李遠哲78歲,讓林的末節題目改成"熄燈不謝幕")。
請向陽(當年副刊編輯,現為林教授) 說明他登〈政治的邪靈〉之後與警總的故事。   

1984年,林俊義在《自立晚報》發表〈政治的邪靈〉一文,遭當局查禁,被迫出國、滯美3年.....
李遠哲得諾貝爾獎,林俊義專程到伯克萊訪問2天,寫第一篇訪問稿.....
「我從林俊義教授這本回憶錄學到很多,這本書確是非常生動精彩的好書,我願推薦給每一位想了解台灣與熱愛台灣的人。曾經有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認真地生活過,也滿懷著理想為改造我們的社會而奮鬥過。」( HC:林俊義老師要用它作墓誌銘。)

漢清兄:
    轉寄一活動消息。
    俊義兄是東海老朋友,我會去,裡面寫了不少東海往事,如你有興趣,也請
去捧場。文章內容已在 newtalk 新頭殼連載一年多: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10551
杭之


年輕前往美國時曾說「再也永不回來」的林俊義教授,
因著對土地與人民的責任和牽掛,懷抱「教育」與「顛覆」的理想,毅然決定回國任教,並積極投入環境保護運動,率先指出使用核能的不當,卻於1984年在《自立晚報》發表〈政治的邪靈〉一文被查禁後,被迫出國,滯美三年;其後歷經三次大選、擔任國大代表參與制憲、擔任環保行政與外交公職十多年,走過起伏、波折與不安。
最新著作《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以「人文演化的生命故事」為主軸,由像小說般生動精彩的文字,述說他那淋漓盡致、多姿多采的人生,期望透過自身的故事,讓更多朋友,尤其是年輕朋友,找到生命真諦與價值的啟發。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教授及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蕭新煌教授特地為本書撰寫序文大力推薦
玉山社出版公司將於1017日(週五)下午7:30-9:00在唐山書店舉辦:
《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出版分享會。
林俊義教授將於現場和讀者分享如何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誠如他在書末所言:「只要珍惜生命、愛惜時光,做一個不隨俗的人,培養對知識、人、自然的好奇,透過閱讀、體驗後,就隨著您的心與夢到處漫遊吧!」

本活動自由入場,歡迎參加!

不隨俗的生命故事,啟發每一個年輕的未來
《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出版分享會

主講者:林俊義教授(本書作者,前環保署署長)
與談者:向陽(詩人)、蘇正平(新頭殼董事長)

時間:1017日(週五)7:30-9:00PM
地點:唐山書店(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3339號地下室一樓/(02)2363-3072
主辦:玉山社出版公司、唐山書店
聯絡人:許家旗 (02)2775-3736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前環保署長林俊義新著作《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出版分享會,17日晚間7點半將在唐山書店舉行。圖:玉山社提供
新頭殼newtalk2014.10.16 周佑政/綜合報導

前環保署長林俊義新著作《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林俊義回憶錄》出版分享會17日將在唐山書店舉行,詩人向陽及《新頭殼》新聞網站董事長蘇正平也將到場與林俊義對談。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與學者蕭新煌也為此書寫序,李遠哲指出,這本書除可了解一位知識份子的一生,也能了解台灣75年來的社會轉變。

林俊義的新書以「人文演化的生命故事」為主軸,利用生動的筆觸訴說多采多姿的人生,期望透過自身的故事,讓更多人找到生命真諦與價值的啟發。此書內容也曾自2012年8月起一連3年在《新頭殼》網站上連載。林俊義將在17日晚間7點半開始的分享會上,與讀者分享如何「活出淋漓盡致的生命」。

李遠哲在此書序言裡指出,「林教授有很好的文筆,他把自己精彩多樣的人生與對許多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做了非常細膩的描述,也因為他喜歡閱讀,思想豐富,『愛書如愛妻』。」李遠哲說,從這本書不只可以了解一個知識份子的一生,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台灣過去75年的歷史與社會轉變。

李遠哲也表示,「我從林俊義教授這本回憶錄學到很多,這本書確是非常生動精彩的好書,我願推薦給每一位想了解台灣與熱愛台灣的人。曾經有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認真地生活過,也滿懷著理想為改造我們的社會而奮鬥過。」( HC:林俊義老師要用它作墓誌銘。)

中研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蕭新煌則在序言中指出,林俊義的回憶錄以「演化的生命故事」為主軸,不失他身為生物學家的本色。蕭新煌說,「俊義兄的公共知識份子角色,在他回台後一展無遺,除了專攻的演化生物學外,他寫了不少有關哲學、社會科學、文明、環境、政治的文章,堪稱1970年中後期重要的台灣作家和良心。」

蕭新煌表示,林俊義的一生有太多起伏、不安和波折,也有很多名聲和光環,但他似乎從未讓自己或家人好好享受那些浮世榮華,「說起來有點感傷,不過這也恐怕是不隨波逐流的性格所要付出的代價」。

年輕前往美國時曾說「永不回來」的林俊義,因為對土地與人民的責任和牽掛,懷抱「教育」與「顛覆」的理想,毅然決定回國任教,並積極投入環保運動,率先指出使用核能的不當。1984年,林俊義在《自立晚報》發表〈政治的邪靈〉一文,遭當局查禁,被迫出國、滯美3年;其後歷經3次大選、擔任國大代表參與制憲、擔任環保行政與外交公職10多年。

林俊義在自序中表示,「在一生忙碌的生命中,我未曾動過寫傳記的念頭。」會在退休後花了3、4年時間寫回憶錄,是要告訴3名子女「自己忙碌的一生是在做什麼」。林俊義說,「你們(子女)不知道我在幹什麼,是我的錯,我答應你們,我退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我的一生,給你們知道」。

林俊義表示,2008年退休後,他開始斷斷續續撰寫自己的生命故事,但事與願違,一拖再拖。幸賴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和編輯蔡明雲的催促與包涵,及《新頭殼》部落網站上每週必登1篇的壓力,終於在2014年3月底完成。林俊義說:「對我個人而言,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

----
莊豐嘉林淇瀁作家向陽 林淇瀁 回想當年在自立晚報副刊因為刊登一篇林俊義文章而被警總約談的經過,雖然有驚無險,但印證白色恐怖的餘威,依然令人膽戰心驚。
向陽一直提到妳阿爹(楊青矗)~. 我回覆: 1985年他們一起去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國際作家計畫研究>3個月.




好一個生命故事──序林俊義的回憶錄

2014-10-20[完整介紹]


蕭新煌
臺灣社會學者,臺北市客家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及興趣:發展社會學、環境社會學、東亞與東南亞中產階級、社會運動、民間公民社會與亞洲新興民主、非營利組織與第三部門研究、台灣與東南亞客家研究。

林俊義教授的公共知識份子角色,堪稱1970年中後期重要的台灣作家和良心。(網路資料翻攝)


俊義兄這本回憶錄以「演化的生命故事」做主軸,真不失他身為生物學家的本色。從前言讚嘆自己能有如此神奇的生命,到書的尾聲說道「還能存活,何其幸哉,我只有感恩」,就可感覺俊義兄寫回憶錄時的筆觸是平和的,心境看來也是惜福和感恩的。

記得二十五年前(1989)我為他的「林俊義文集」寫過序,那是他在最意氣風發的歲月裡寫的一百六十八篇文章大合集,每篇文章都散發著他作為公共知識份子的理想主義和社會批判精神。二十五年後這本由九十五篇文章匯集成為的「林俊義生命故事」,確實多了一分私人的感情,和對自己一生大小事的回憶和珍惜。

長年以來,我對俊義兄的印象,就是他的文藝修養、浪漫情懷和理想堅持。讀這本回憶錄,我更豁然開通,原來俊義兄從小就是一位文藝青年,至今也還不改其色。他訴說他「少年維特的煩惱」時代的往事,從中學逃學泡圖書館,到大學愛上英美文學,再到搭貨輪赴美的驚嘆大海美景感觸,到後來的結婚、分離,俊義兄都是以「愛」來看待。俊義也是一個從小就好強和執著原則的男人,他自己也承認他與青年時代的女友會分手,就是過分堅持「不必要」原則所使然。文藝、浪漫、理想、原則綜合起來,恐怕就變成了俊義的叛逆、挑戰和冒險。毅然決然帶著美籍新婚太太到非洲是一例;從求學到教書再到從政,他一直相信批判可帶來進步,又是另外一例。

「非洲經驗」是俊義兄常談到的往事,可以看出他對那段與太太牽手奉獻肯亞的歲月是既懷念、又得意,這可能也解釋了他為何會在阿扁政府時代請纓外派,前往甘比亞當大使。讓我感動卻又不意外的是他的非洲年代仍不改初衷,對非洲文學和歷史有高度興趣。俊義兄不管在哪裡做什麼,都還是那個浪漫、理想、文藝的林俊義。而他的太太Kathleen更是一位「樸素、務實、獨立、勇敢、奉獻」的女人,俊義兄自白婚後二十七年分手,他自責很深。這種對太太的自責,似乎也改變了一些俊義兄對人間世的看法,他對「悲劇」有另一種感受,對人生的反省更是帶著謙卑以對。讀俊義兄所寫那幾段對太太、孩子的自責和懊悔時,我不禁鼻酸。

這本書首次公開他在1970年代初「密訪」中國的短暫舊事,他對那些在當時「回歸祖國」的台灣保釣熱血青年很好奇,也想多跟他們談,但總是不得要領,而且會面氣氛總是「十分詭譎」。他對時值文革運動的中國也很想多瞭解,但所碰到的中國學術界反應也都是緊張和不語。「中國初體驗」顯然沒有讓俊義兄留下深刻或是好的印象。畢竟台灣才是他的故鄉和祖國。

第一次出走台灣,雖然他在赴美的船上大喊「Sallaba,台灣,永不見面」。但他還是在學成後選擇回台灣。而且回台灣後,他說「我的每個細胞好像都活化起來,充滿精力,像一隻動物回到他成長熟悉的環境,奔奔跳跳、自由自在,我好像變了一個人。我不再像十年前那樣,接受那種『立足台灣,遙指神州』、違背『生物地域主義』法則的政治口號」。大概只有生物學家才能寫出這麼「生動」的回家感言。而且他到今天也都沒一丁點後悔選擇了東海,拒絕了台大。他說那是傻勁和直覺的決定,也是違逆世俗傳統價值觀及流行風潮的選擇。我想真的沒錯。

回台灣以後的林俊義,對許多讀者可能就比較熟悉了,我在前述「林俊義文集」的〈良知煎熬後的抉擇〉序裡,重點寫的就是他回台十四年決定加入民進黨並參選台中市立委的另一種重大決定的觀察。說老實話,俊義兄一生「選擇」的「決定」和「抉擇」,都有「驚人之舉」,更是「異於常人」的約定俗成行為,這也正突顯「林俊義是林俊義」的原因。

俊義兄的公共知識份子角色,在他回台後一展無遺,除了專攻的演化生物學之外,他寫了不少有關哲學、社會科學、文明、環境、政治的文章,堪稱1970年中後期重要的台灣作家和良心。他抒發正義、批判時事的立場,也讓他遭到威權國民黨政府的反制,不但刁難他出境,最後因一篇在《自立晚報》的〈政治的邪靈〉專欄而被國民黨「上面」透過警總迫他「實質放逐」滯美三年,不准返台。

在回憶錄的最後,他自評後半輩子做了三次重大的生命抉擇,一是加入民進黨,投入三次選舉,這讓他對台灣政治生態愈來愈失望;二是加入阿扁的台北市府團隊,這讓他全力投入環保行政,確有工作成就感,但卻逼得愛妻無法再接受他;三是加入阿扁的中央行政院團隊,先是環保署長,接著三項外交公職,直到2008年8月退休;這也讓他終於一個人單獨從公共生涯走回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平靜。

我看俊義兄的一生,有太多起伏、不安和波折,也有很多名聲和光環,但我始終覺得他似乎從來沒有自己或與家人好好地一起享受那些有過的浮世榮華,說來有點感傷,不過這也恐怕是不隨波逐流的性格所要付出的代價。

俊義兄在回憶錄中稱他摯友陳明澤是「一個歷盡人生滄桑和悲痛的智者」。讀完這本書後,我也看到一些過去我不知道的林俊義的內心深處;在他那熱血、專注和堅持的外表裡面,卻有著孤獨、淡然和謙卑。我直覺要說,林俊義其實更是「一個歷盡人生波折和不安的仁者」。

俊義兄,多保重,祝福你!



-----蔡其達




聽聞林俊義教授過世,87雖屬高齡但仍覺有憾。
林俊義,台大外文系畢業,留美改習生物,返台後擔任東海大學生物系教授,是台灣環保(反汙染、反核等)社會運動的先行者。80年代他喊出「反核就是反獨裁」,就是彼時最響亮的口號之一。
由於林教授係《中國論壇》編委,所以他當然也是我效勞的學者之一。但因他在1989年決定投入立委選戰,依論壇規定必須辭掉編委一職,所以我與他在論壇相處不到一年。倒是爾後常在街頭遊行遇到他,爽朗的他頗健談,所以邊走邊聊頗愜意。
林教授是2000年政黨輪替後阿扁的首任環保署長,但因2001年1月的阿瑪斯號貨輪油汙事件,遭在野立委炮轟辭職下台,改由郝龍斌接任,這又是別則曲折故事,暫且不論。
此後我好像就沒見過他,祇知他出版回憶錄,以迄於今聽聞其噩耗。
我想說還有一事,就是多數人不知林教授的大姊林至潔(本名林雪嬌)是白色恐怖初期遭槍決的台大醫師郭琇琮的太太。1950年5月2日林至潔與郭琇琮在嘉義遭逮,9月保安司令部軍法處以「參加叛亂之組織」,依《懲治叛亂條例》第五條判處林至潔有期徒刑10年。1960年5月1日刑滿出獄。
林至潔先後擔任臺北市五○年代白色恐怖平反促進會會長,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董事。她立場當然傾統,但20多年前在一個場合遇到她,我和她談起林教授辭官種種,她頗心疼其弟,認為他太正直、忠厚不適官場。林至潔除了致力推動白色恐怖平反運動,並翻譯《呂赫若小說全集》(INK),姊弟兩人容或統獨立場有異,但樂觀進取、對台灣各有貢獻。特為誌!































WWWWW

令人佩服的Puma 及其說故事能力王貞治 (文化勳章)。林俊義老師勇敢而美麗的人生 。感人的非洲家庭坦白面對。 《經濟學人》有關台灣景氣大好的「提醒」風險。說台灣出口強 一般消費者卻被剝奪了成長的果實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中國看起來很強勢 (如各國爭相購買中共安全國家的工具和技術),但這裡的生活卻截然不同:擔憂失業、工資縮水和難以維持生計~~紐約時報 China Looks Strong. Life Here Tells a Different Story.。中國出口的挑戰,正要開始.......。北京強迫使用中國國產中芯AI晶片晶片荒迫使產能必須實施配給。 新竹大部份人?


勇敢而美麗的人生,林俊義老師。感人的非洲家庭坦白面對。
經濟學人:有關台灣景氣大好的「提醒」風險。
令人佩服的Puma 及其說故事能力。

---

Thomas H. C. Lee

意外!昨天才看見紐時文章,稱贊中國的環保領先世界,並帶領許多窮國在保護環境!

me: 不同面向,各有長短。然而人民福祉當第一。

梁國淦

這期的 Science 談同一件事,看法很不同。因為習近平第一次公開明確提出中國要為減碳設定目標,2035以前減少 7% 碳排。但這種宣示被 Science 提出了很多的檢討。


----

Countries are queuing to buy the tools and techniques of the CCP’s security state 

各國爭相購買中共安全國家的工具和技術。

→ Explore The World Ahead 2026

 

台灣出口賺翻,人民卻無感? 《經濟學人》罕見點名批台灣央行

《經濟學人》直言,央行過時的貨幣政策,讓製造商在備受呵護的同時,台灣一般消費者卻被剝奪了成長的果實,還得面臨飆漲的房價。
「新台幣對美元的幣值被低估了55%,為全球之最,」《經濟學人》直言,失衡的貨幣政策,將害台灣陷入絕大風險.....

→ Taiwan’s amazing economic achievements are yielding alarming



 China Looks Strong. Life Here Tells a Different Story.

紐約時報
中國看起來很強勢,但這裡的生活卻截然不同。
如今,我們許多人很難再懷有那份自豪感。在日常生活的井然有序背後,暗流湧動著一種無聲的絕望。在社群媒體和私下談話中,人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擔憂失業、工資縮水和難以維持生計。
That pride is harder for many of us to summon today. Behind the orderliness of everyday life, a quiet desperation simmers. On social media and in private conversations, there is a common refrain: worry over joblessness, wage cuts and making ends meet.


//.......國家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其許多願景已經實現。
但更有可能的是,共產黨明白,在夢想逐漸破滅的民眾面前,這種說辭顯得空洞無物。//

The state might say that’s because much of its vision has become reality. More likely, the Communist Party understands that such rhetoric now rings hollow among a population that is watching its dreams fade.
----



----

自川普實施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以來,對等關稅對中國出口以及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影響是否顯著,是對等關稅對中國經濟影響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標。中國海關總署在11月7日公布,以美元計價,相較於9月出口年增率為8.3%,中國10月出口年減1.1%,前10個月出口年增率為6.2%,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持續衰退。中國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5年前10個月,中國前三大出口市場為東協、歐盟和美國,中國對東協出口年增率為14.3%,對歐盟年增率為7.5%,對美國出口則年減17.8%。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持續降低也反映在中國為美國最大進口來源國地位陸續被墨西哥與加拿大超越可以得到驗證。
中國對外貿易的變化除了因美國對等關稅而受到關注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國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中國唯有透過出口擴張支撐中國經濟成長,否則,中國要達到經濟成長率5%左右的目標是非常困難的。
發展內循環仍否成功對中國經濟影響甚大
在中國最新公布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全文中,「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官方的目標,在美國自2018年開始以不公平貿易為由對中國加徵關稅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至今並未改變,對中國的科技也未放鬆。就經濟目標而言,發展「內循環」與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從十四五規畫開始就非常重視的兩個政策方向,即使在第十四個五年計畫中,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已呈現連續36個月的衰退。
在中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中國生產過剩使得廠商必須低價競爭而傷害自身利潤的問題進一步擴大。為此,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在《求是》雜誌中強調「整治企業低價無序的內捲式競爭」。近期,中國太陽能廠商為了避免低價競爭,也預計建立一個平台協調產業的生產以避免低價競爭。
無論美國是否開放晶片輸中 中國都會做到科技自立自強
其次,科技要自立自強是中國對抗美國科技管制的重要政策。雖然輝達等美國廠商持續強調,若禁止美國晶片銷售至中國,就會加速中國研發晶片,反而對美國產生不利的影響,但是,這樣的說法並不合理。這是因為,只要有市場利可圖,中國都會投入大量資源研發晶片,與美國是否放鬆管制無關。若人工智慧(AI)產業的發展才剛開始,則中國沒有理由不自行研發晶片。進口替代是中國政府一直在做的事,「紅色供應鏈」崛起對各國廠商的影響就是明顯的案例,因此,AI晶片的研發與製造也不會例外。若一國政府將廠商為了維護自身短視利益的說法做為國家政府選擇管制或開放的重要依據,就會傷害國家經濟的長期利益。
對等關稅影響的不會只有中國對美直接出口
最後,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自8月初起才正式實施,在此之前,美國的進口商一定會加速進口,無論是對美出口或繞過第三地出口至美國,這是導致各國對美出口大幅增加的原因。若未來各國對美國的出口可以持續增加,則只有在市場具成長性高的產業才可能發生。當各國對美出口因對等關稅而降低時,全球貿易應會減緩,貿易參與國的經濟成長也會減緩。以目前中國最大出口市場為例,若美國對東協國家的洗產地執法取締趨嚴,則中國對東協市場的出口會減少,對中國而言,其除了要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直接影響外,也會面臨對等關稅計畫對其主要出口國市場的影響,因此,中國出口的挑戰,正要開始。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完整新聞】👉🏻https://bit.ly/4p89cBt


WWWW

為什麼民進黨近期兩次在新竹執政,最後都被攻擊到遍體麟傷?

因為他們都太天真,想的都是『想讓新竹更有人文氣,成為宜居的地方』,但新竹大部份人從來不是這種想法。
最近看到棒球場的判決,我就問問大家,你們覺得新竹人有很期待那個棒球場嗎?
告訴你們,現實上根本沒幾個人在鳥這件事,因為那就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會成為焦點,就是當時想攻擊林智堅而已。
像時力的邱顯智,當時說球員受傷他多心疼,結果沒過多久,竹東出了個「地獄球場」,讓一堆全中運的小球員全都遍體鱗傷,因為會打到國民黨的新竹縣長楊文科,邱顯智對這件事低調到不能再低調,楊文科不只能治高虹安的身心俱疲,連邱顯智對球員的心疼,也遇到國民黨就都治好了。
林智堅用心作了一個當地人根本不期不待的棒球場,當然這件事最後就是成為攻擊他的目標。就因為沒人在意這個棒球場到底怎樣,高虹安怎麼挖怎麼亂搞,也不會有人在意。
所以現在就變成她需要新聞就去挖一下,隨便她亂搞的政治提款機。
對待新竹人,你就得要用爆發戶的心態來看待他們。『新竹是高科技護國神山所在』這就是他們現在覺得這城市唯一的價值,什麼城市規劃都是屁,有巨城可以去就好。
簡單來說,新竹就是一個強烈『利己』風格的城市。
思想上的利己,表現時代力量在新竹支持度最高這件事,因為他們要用支持第三勢力來證明我們在科技業,知識和理想高人一等,當時高虹安的年輕唸理工女性形象,完全對上了這個調。
而實質利益上的利己,就是可以為了自己本身的利益,寧願大家一起不便,但也不願意我可能會有一點點的犧牲。我就有聽說過一種反對新竹蓋輕軌的理由,就是蓋了輕軌新竹房子會漲價,但他還沒買房子,所以他反對
就是這種種強烈利己式的思維,讓新竹成為現在的樣子。
所以你看最近的新竹,最讓我瞠目結舌的就是新竹後站區。客運轉運站旁的東南街路底,小小巷子等級的路,竟然蓋起了一座高樓。加上東南街7-11對面以及竹蓮市場旁的大建案,那附近根本就是建案大爆發。但是整個交通容量完全沒有增加,維持著新竹原有的死樣子。現在的竹蓮街,光是平日竹蓮市場旁就大塞車了,未來竹蓮市場旁的大建案一旦完工,那附近的交通一定成為一個大問題。
這樣的交通容量,一個真的對這城市有規劃的執政者,是絕對不會不負責任地發出那麼多大型社區建案的建照。但是沒有看過新竹市的民眾對這些事有什麼反對的聲音,因為這在他們眼中這就是開發,就是錢。
那真正要解決新竹爛到如地獄等級交通所提出的後站大車站計劃,抱歉,那沒用,而且保證有人告訴了高虹安那會影響到後站都更,在這龐大利益面前,高虹安當然選擇讓這影響這城市未來幾十年發展的重要交通建設胎死腹中。
所以林政則那種把市長當里長當,還把一個具有歷史建築藝術風格的麗池公園搞得俗不可耐,能安穩作完八年。
反觀林智堅那種把新竹麗池公園這些具有城市意念的歷史建築改造,還結合了動物園及旁邊的體育場變成開放空間的城市意念營造,對新竹人大部份人來說,那叫『啊就假日花市而已,作那個要幹麼?』
但一個城市的人文意念,就是這個城市的根,你會知道這個城市的歷史,明明新竹就是一個比高雄還更有歷史的古城,台灣最早的鐵路建設,新竹就是一個重要地點,但整個新竹沒多少人在意這些事。
他們要的就是國民黨那種恩庇式的雨露均霑裙帶利益政治。
時代力量也完全知道這點,所以他們在新竹完全轉向高虹安這種頂著理工女光環,但卻遊走在國民黨傳統結構利益之中的人,因為他們知道這最符合新竹人現在的想法:要清高的名,也要賺更多。
所以到底為什麼民進黨還在堅持新竹是科技城,選民知識水準高這種形象呢?
就是群自以為有知識,以為對政治說永遠不滿意就水準高。柯文哲對上他們的味,就是給了他們一個自大的樣板,可以大大方方目中無人。
所以,新竹人才不是要什麼真的有心規劃城市的人,他們要的是林政則和施淑婷那種人啊!
學歷?就用來噁心人的,否則怎麼沒看過支持高虹安的人笑過施淑婷的學經歷?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