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黃武雄 (2):「廣設大學沒什麼錯」(完整版)
黃武雄
今天自由時報登出一篇廣設大學與教改的文章。
那是簡縮版,以下貼出完整版。
/黃武雄 2015/12/28
--------------------
「廣設大學沒什麼錯」(完整版)
/黃武雄 2015/12/27
一、
廣設大學沒什麼錯,錯在浮濫升格;教改沒什麼錯,錯在沒有好好落實。
日前在副總統候選人的辯論會上,王如玄嚴辭批評教改、批評廣設大學,指責這是李遠哲的錯,要陳建仁答覆。陳建仁在會上只為當年(1995年)李遠哲所召集的教改會做些辯護,指出教改會於次年提出報告書後就解散了,教改如何落實,全在教育部手上。
當時及其後幾年(迄2000年)都一直是國民黨執政,教育部如何面對這本報告書?如何執行?有沒有落實?這些才是關鍵。要李遠哲去扛起教改的責任,其實是一場政治鬧劇。2003年李遠哲公開為教改道歉,是因他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由於辯論會停留在責任歸屬,背後似乎隱喻兩黨皆默認廣設大學是錯的,默認教改是錯的。
但「廣設大學」有什麼錯?!教改有什麼錯?!
二、
1994年台灣十八歲的青年,進入四年制大學的機會還不到18%。譲更多的年輕人不必為了擠大學窄門,困頓在補習班年復一年;譲這大學窄門的壓力,不致往下擠迫,扭曲中小學教育,戕害一代代孩子的心智。這樣的訴求有什麼錯?!
廣設大學在當時是民意所趨。根據同年聯合報民調的結果,支持者近八成。教改之前,「大學窄門」是無數學生與家長的夢魘。
只有紓解升學壓力,教育才能回歸正常。廣設大學,是1994年四一〇教育改造運動的主要訴求之一。目的不只在紓解升學壓力,更在釋放學生心智,並藉此提升全民現代知識的水平。
當時四一〇教改的訴求是:台灣應該在五到十年之內,譲青年入大學的機會,從18%提高到美國的54%,甚至達到加拿大的60%。
教育的本質是人才培育,是發展人的心智;不是人力規劃。太早強調競爭,對學生分級分類,會扭曲人格發展,同時也帶有階級壓迫。這是反教育的。另一方面,進高中大學,抑或進技職系統,應依學生個人志向,非由政府強行規劃。
很多人批評教改訴求既要「廣設高中大學」,就是要「消滅」技職學校。這是一大誤解。正好相反,四一〇教改主張進職校,必須是學生興趣所在,而不是因進不了高中。這是人民的教育選擇權。也只有這樣,職校品質才不致浮濫,職校畢業生才會受到社會珍惜。若供過於求,職業尊嚴會遭踐踏。
教改訴求,包含李遠哲召集的教改會報告,更主張把技職融入高中課程,作為選修,讓所有高中的青年都兼備「動手做」的能力。這是全人教育的一環,有助於縫合知識與技職的落差。
如果大學能提供好的教育,譲想進大學的人進大學,去接受現代知識的陶冶,去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人民的知識水平便會大幅提升。這重要的投資也將回饋於社會,增強未來的國力。
三、
廣設大學不能忽略新設大學的品質。師資若逐年招攬滯留海外的年輕博士回國任教,甚至接受外籍人士申請,中上等的師資可不虞缺乏。全面提高新設大學的品質,不是不可能,但政府必須投資,並審慎處理。這是當時民間教改論壇重要的議題。
那些年我擔心的是:教育部對廣設大學,會便宜行事用一貫升格私校的方式搪塞。早在1991年,我為文並藉「笑罷童年」的影片,分析若大量升格高職或專校為大學,必然降低大學的品質,無法真正紓解升學壓力。
1996年吳京上仼教育部長,果然提出「第二國道」的構想,要大量升格公私立技職專校。四一〇教改聯盟到教育部前抗議,要求好好廣設公立大學,並指出公私立學校不同的定位:「公立學校提供人民就讀的機會,私立學校發展特色。」兩者定位混淆,必定弊端叢生。
以美國這種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來說,大學生有八成就讀公立大學,台灣到2015年的今天仍只三成多。
政府不能逃避籌設公立大學的責任,不能便宜行事,只靠一紙升格的行政命令,便把提供人民就讀機會的責任推給私校。
教改之前,很多私立專校是高職升格的,品質有很大問題,尤其從1970年代起,許多人辦私立高職是為了賺錢,學店處處林立。這樣的高職升格専科,專科升格技術學院,技術學院升格大學,品質必然粗糙;況且私校收費又數倍於公立學校,大量升格後的技術學院及大學如何能吸引年輕人就讀,如何能紓解升學壓力?進這樣的大學,又如何能提升人民現代知識的水平?
第二國道的構想發佈之後,我偕時仼教育立委的王拓去與吳部長陳述利害,可惜吳部長堅持如故。潘朶拉的盒子一經打開,教改便走上不歸路。很多私立專校背後都有民意代表及政府官員在支撐。「第二國道」一經通車,這些升格的技術學院與大學便形成龐大的利益集團,阻斷其後籌設新的、優質公立大學的可能。
四、
往事已矣,今天面對大學浮濫的現實,我們不能只譴責過去。平心而論,能譲我們的青年有大學可去,本身就是好事。大學的平均水準也許降低,但同年齢層的知識水準還是提升了。這究竟是國家之福。
由於大學浮濫,很多人喜歡嘲笑大學生程度太低,一度「大學指定考試十八分都進大學」變成了膾炙人口的笑話。但這有什麼好笑?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看到的是:大學指考十八分,是因在中小學沒有受到好的教育。這是教育者的責任,是國家的責任。教育的目的,不是對孩子筆手劃腳、分級分類,而是譲每一個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內在發展。如果我是大學的辦學者,我會努力讓這些程度偏低的學生,在進入我的學校四年之後脱胎換骨,變成一個能思考、有視野的知識青年。這是辦學者與教授者的責任。
1970-72年我曽在密西根一所州立大學教書。這是州立大學,任何一個州民只要中學畢業,就有權利進入州立大學。沒有人會嘲笑學生程度太低。相反的,我們教微積分的教授都被賦以一項任務:即使學生連國中數學的交叉相乘都不會,我們也要在一年之後譲他學會微積分。
事實上,我自己做到了,一些同事也做到了。這是我們拿薪水的教授對社會應盡的義務。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能嘲笑學生。
大學浮濫的問題,不在於很多不明事理的人用嘲笑的口吻說「阿貓阿狗都進了大學」,而在於我們提供了什麼樣的大學品質。
未來如何提升大學品質,如何回歸公私校的定位,才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不够水準的私立大學應該回歸巿場機制,但在某些私校退場的同時,我們不應藉此又縮減學生進大學的機會。為了長遠,更要伺機提高公立大學的學生人數比。
批評教改,不要忘了教改之前我們的孩子所受的苦。1974年我去彰中試教,就有一位教過的學生因三次聯考不上而自殺身亡。這不只是一個特例。類似悲慘而令人痛心的現象,在當年時有所聞。
不要美化過去,不要把教改汚名化;不要說教改之前,台灣的教育有多好,不要說因為教改,台灣的學生才變得有多苦。這些只是蔑視事實、自欺欺人之談。
今天很多孩子因教改而在一個相對壓力較小,競爭不那麼嚴酷的環境中長大,人變得比較擅於思考,心地變得比較柔軟。與上一個世代不一樣,他們更知道相互欣賞、相互鼓勵。
不論當時教改的進程如何粗糙,教改多少還是釋放了年輕世代的心智。因為他們,台灣社會開始有了內省與反思。他們年輕的手,正一步步在推動社會,譲台灣走向一個前所未有、可以講道理的時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網誌存檔
-
▼
2015
(662)
-
▼
12月
(67)
- 1975 IE 同學(2015 之二)
- Sidney W. Mintz 1922-2015, Sidney Mintz, Father of...
- Gerhard Weinberg, Hitler's “Mein Kampf” , Leni Rie...
- NHKスペシャル「新・映像の世紀」 ;盧米埃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
- 郭玉(又稱“高潔”)報導全文:中國驅逐批評新疆政策的法國記者 (法國《新觀察家》周刊駐北京記者)
- 許信良預估: 國民黨被小黨取代;蘋論:沒有總統直選可以玩;許信良:捍衛雙首長制 ;學運之怒 朝野...
- 江春男談陳菊【獄中遺言1980】。蘇慶黎、梅心怡。檢方對太陽花學生運動參與者的起訴。高雄研究文獻中心...
- 「媽媽牌」超人氣 柯媽冒雨助選洪慈庸;陳佩琪、柯文哲現象方興未艾:
- 蘋論:「肛門人格」(anal character)與領導:柯文哲、馬英九
- 黃武雄 (2):「廣設大學沒什麼錯」(完整版)
- 黃昆輝: 「誠的力量:黃昆輝八十憶往」、李登輝前總統:「 急統煞車板 弱勢代言人 」勉勵台聯 ......
- 蕭美琴:認真的女孩,王如玄,吳永毅
- Sir John Reith, Reith Lectures
- 蘋論:(蔡英文、朱立倫、宋楚瑜)總統辯論會的門道
- Harold Pinter(1930- 2008) 品特
- 蘋論:朱立倫叫魂;國民黨變賣黨產形同「銷贓」、轉型正義先討黨產
- 印度的甘地(江春男)
- 徐佳士、 朴裕河《帝國的慰安婦》
- 吳念真:我好希望有個像洪慈庸這樣的女兒;杜又陵(吳念真、許鞍華); 金馬獎的"追思逝世影人:永遠的微...
- 平井一夫( Kazuo Hirai, SONY 公司)
- 蕭志強、張葦禎
- 林孝信 (唐光華等)、 黃武雄 (2):《父親的布鞋》1974;林口之夜 (1985);族人 (1995)
- 《台灣人士鑑》,1943年;王來春 (中國立訊)
- Miss Canada, Anastasia Lin, 林耶凡
- 巫錦輝、周麗玲、巫以欣、「睏熊霸」樂團
- 劉興欽 (1934~ )
- Kurt Masur 馬祖爾 -2015;Édith Piaf
- 何清漣:劉源退休:紅二代政治長跑終“封印”
- 林挺生( -2006),陸奐熹,郭松棻(1938-2005)
- 蘋論:認清689已經回不來了;分裂投票 好:朱跟馬差不多,改革是用來騙選票的;柯文哲、林義雄、【姚人...
- Neil MacGregor
- Martin Shkreli -- CEO of Turning Pharmaceuticals,...
- 李坤儀(巧巧)、趙贊凱、 阿輝伯夫婦
- 蔡英文想當梅克爾(江春男)。默(或梅)克爾 Angela Merkel:充滿爭鬥活力、點燃聽眾們的熱...
- 葉清來、林義豐、許敘銘、賴倍元
- The cartoonist Ed Steed; 馬來西亞漫畫家:Najib Razak總理、拉特(...
- 張文亮,Sir Wilfred Thomason Grenfell, 怒海英雄傳 (張文亮)
- 鄭光遠 (高鐵特權);Darth Vader walks his dog in a park in ...
- 蘋論:朝野主事者朱蔡的選戰背影;蔡英文 Tsai Ing-wen「1220全國小豬回娘家」; 小英高...
- human image (British Museum)
- 野坂昭如 Akiyuki Nosaka 1930-2015。羅豐胤
- 吳念真::漫畫本《多桑 》(父さん)出版;用舞台劇讓年輕人認識台灣資深作家
- 林懷民 (2):「勞力士創意推薦資助計劃」前任導師;心經;“多謝你美麗的藝術"
- 王如玄 (段宜康) 預告了王如玄的「健安新城」
- 朱立倫兩頭落空 (江春男)、朱大少爺(江春男):可怕臉色的朱 朱立倫、洪秀柱"破冰"、 朱立倫的三無...
- 鍾肇政等一些臺大人;臺大搶救八仙塵暴傷患團隊
- 張善政鬧笑話:坦言,臉書......;司法院提聲明反駁:江宜樺 3000億輔選支票:一路笑,一路燒,...
- 陳水扁 Chen Shui-bian
- Svetlana Alexievich 複調寫作、編年史作家, Carmen Balcells 經紀人
- 王如玄的面目:蘋論:豬一樣的隊友;此案還有得挖。王如玄是祭品(江春男);軍舍、南庄山坡地; 蘋論:朱...
- Jimmy Carter: Cancer-free. Carves New Role In His ...
- Jean Sibelius 1865-1957
- George Lucas, Carole King, Cicely Tyson, Rita More...
- 柯俊雄。鄧鴻,吳兵,劉漢,何燕,汪俊林,何玉英,李廣元
- St. Augustine, William Tyndale
- Jaco Pastorius,Electric-Bass ; jazz pianist Thelon...
- 「軍宅」問題下週將會引爆?!...台灣國宅軍宅的禿鷹貪瀆集團 (陳權欣)。榮星花園案
- 蘋論:被臉書霸凌的陸生張逸帆、癟三藝人黃安
- 方儉、楊實秋、台北市廉政委員會:優先序:....鄭文龍、楊志良、顧忠華、王小玉、高宗良、徐嶔煌、袁秀...
- 郭坤仁。「灣生」岡部茂
- Saint John of the Cross1542-91, Carmen Laforet 192...
- Gerd Albrecht. 張弦
- Mark Zuckerberg and Priscilla Chan:夫婦慶生;speaking n...
- 水木しげるさんが死去;円谷英二
- 台大校長 楊泮池:呼籲全國各校一起抵制頂新產品;課綱有瑕疵 應暫緩實施。強調「非常非常支持學生參與活...
- 張盛和張盛和 (白)費盡心機; 証所稅終於廢了!誰還股民公道?(老謝)
- KMT黨內免費互打(江春男);蔡英文表示,朱立倫未談論台灣的自由民主的議題,也沒有談到台灣對未來選擇...
-
▼
12月
(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