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No Buy-in From Egypt or Jordan, Trump Appears to Back Away From His Gaza Plan
Earlier this month, the president said he favored taking control of Gaza and displacing the Palestinian population of the devastated seaside enclave. But Egypt and Jordan flatly rejected cooperating.
Europeans Are Left Wondering Where U.S. Stands on Ukraine and Russia
In public, Secretary of State Marco Rubio signaled a rapprochement with Moscow. In private, he tried to reassure European leaders that U.S. policy wasn’t changing.
面對川普,歐美左派政客和輿論除了在道德上謾罵,全無反抗之力。他們至今無法面對三大問題:
1,為何歐洲去年由俄羅斯入口天然氣一百七十億立方米天然氣,資助俄羅斯繼續作戰,這是什麼樣制裁、何種的道德;
2,如果一個難題三年也無法解決,為何不能換一個法子?
3,川普指控左翼在種種巨大的援助裏貪污、開小錢櫃,包括對烏克蘭的龐大資助,是真是假?是不是如四年前所謂「新冠狀病毒來自實驗室」一樣的謠言陰謀論?
三大問題,正本清源,先將原則和底線擺正,辟謠答覆之後再來罵川普。因為駡川普不需要成本,解答以上問題,卻需要常識與勇氣。
唯如中學生在試場裏考試,任何考試時間,若規定兩小時,時間到了,考生還在皺眉頭咬筆頭,監考官都會說:時間到了,請你交卷。
歐洲和英國再不情願,也要面對現實。川普是美國民主選出來的合法總統,任期是四年。現在他拒絕再付鈔,他要先查帳。如果歐洲不喜歡,你這四年自己取代美國,傾全力軍事援助烏克蘭,包括派出坦克、轟炸機、陸軍,捱過四年。等下一屆,讓主張大愛的哈里斯回歸白宮。
現實就是如此,非常簡單的事,有什麼好搥胸頓足?跟監考官哭鬧搶試卷也不是辦法。交卷時間到了,不及格就是不及格。
川普為何突然對烏克蘭翻臉?在邏輯上只有兩個可能:第一,他狂躁惡化為精神病。第二,他沒有精神病,而是在查帳的時候發現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金錢去向出了大問題,覺得要整肅。
若是第一,就是重大的國家危機。但美國有完善的罷免機制,內閣官員會相繼辭職,兩黨在國會也會譁變彈劾機制。
若是第二,就比較尷尬。因為澤連斯基三年以來在西方主流傳媒塑造下是繼昂山素姬後另一位抗爭英雄。
若澤倫斯基是岳飛,川普是宋高宗,馬斯克是秦檜,美國共和黨是主和派,小澤當即可高唱一首滿江紅,在德英法三國領袖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嚴厲駁斥。然而澤倫斯基最新證實:美烏正在擬定草案,希望能達成公平的結果,協議要平等互惠,且美方需提供包含強大飛彈系統在內的安全保證。
消息透露,美烏稀土協議達成在即。小澤也很現實。真相如何,拜登和歐洲過去三年,是真心支持烏克蘭抗敵,還是利用烏克蘭消耗俄羅斯,故援助不湯不水,澤連斯基心裏比你和我都明白。
川普美國將會經濟殖民烏克蘭?一旦實施,是全球的喜訊。英國一度經濟殖民馬來亞,造就過張弼士、余東旋、郭鶴年等華人富商,開發的錫礦,變成罐頭;殖民開採的橡膠,今日左膠變性運動員個個穿的Adidas名貴運動鞋,全部拜英帝國主義經濟殖民遠東所賜。
美國不止可以經濟殖民烏克蘭,會帶來財富;經濟殖民加沙,百分之百是好事。不要看西方的左派嘴巴在罵,若加沙十年後在川普的戰略之下,變成另一個度假勝地,西方左翼會在這裏舉辦論壇,照樣享受陽光海灘。
英國的斯坦默軟化,很狡猾地,聲稱在烏克蘭和平後可以派和平部隊。但烏克蘭的和平,只會是根據川普設計之下的和平,亦即英國在川普面前已經認輸。
難怪英國叫德國也排和平部隊,即遭到德國總理蕭爾茲回駡。英法都開始向川普靠攏。是人是鬼,是道德家還是一群同樣現實的小政客。
川普是魔鬼?但那面照妖鏡裏看得見的妖精,哈哈,比魔鬼更引人入勝。
-----
我從事記者工作已有三十年,在這三十年裡,很少有像這個星期這樣令人頭暈目眩的一周。 9/11襲擊、全球金融危機的某些時刻以及新冠疫情的初期,都是世界似乎在幾天之內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罕見例子。對我們歐洲人來說,本週的地緣政治變化似乎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唐納德·川普總統似乎正在拋棄烏克蘭,背棄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存在的跨大西洋聯盟,並完全認同弗拉基米爾·普丁的言論。
在上週末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對其歐洲盟友的公開態度轉向了徹底的敵視,我感覺自己彷彿坐在前排,親眼見證了歷史的誕生。自此以後,大西洋兩岸的事件發展迅速。在歐洲,人們感到恐慌,因為歐洲大陸的領導人認為,創建北約聯盟的國家現在似乎準備摧毀它。
同時,在美國,隨著川普總統任期的第一個月結束,他繼續快速突破自身權力的界限。為了反映這些重大事件,本週我們非常不同尋常地推出了兩期以川普先生為主角的不同封面。
在歐洲,我們的設計師讓川普坐在一張普丁風格的長桌首席,與俄羅斯總統進行磋商。你會注意到空著的座位——如果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沒有被川普排除在初步談判之外,他可能就坐在這裡。兩人之間的口水戰正在升級。在川普的領導下,烏克蘭被背叛,俄羅斯正在重建,美國不再能在戰爭時期向歐洲提供援助。這對歐洲安全的影響是嚴重的,但正如我們的領導人所說,歐洲大陸的領導人和人民尚未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在其他地方的封面上展示了戴著王冠的川普先生。自從重返政壇以來,他讓自己的支持者歡欣鼓舞,而讓對手感到震驚。總統表示他正在清除浪費、欺詐和濫用。他的反對者警告說,他正在將國家帶入憲法危機,甚至是川普式的獨裁。我們的領導和隨行簡報以冷靜的事實分析和仔細的歷史回顧來評估川普先生任職的第一個月。總統有權為官僚機構設定新的目標。川普並不是橢圓形辦公室裡第一個抱持極端主義野心的人。他距離推翻美國的憲法秩序還很遠。但川普實現其目標的方式——有時甚至是肆意殘忍——是危險和錯誤的。而川普這個人,會考慮任何極端做法。為艱苦的鬥爭做好準備。
The Economist this week | Highlights from the latest issue |
|
|
 | Zanny Minton Beddoes Editor-in-chief |
|
|
I have been a journalist for three decades and in that time I’ve experienced very few weeks as head-spinning as this one. The 9/11 attacks, certain moments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covid pandemic are some of the rare instances where the world seemed to change fundamentally in a matter of days. To those of us in Europe the geopolitical shifts of this week seem similarly monumental.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ppears to be abandoning Ukraine, turning his back on the transatlantic alliance that has endured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buying wholesale into Vladimir Putin’s talking points.
At last weekend’s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where America’s public tone towards its European allies shifted towards outright hostility, I felt as if I had a front-row seat as history was being made. Events since then have moved quickly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In Europe, there has been panic as the continent’s leaders contemplate that the country which created the NATO alliance now seems prepared to smash it.
In America, meanwhile, as Mr Trump completes the first month of his presidency, he continues apace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his own power. To reflect these momentous events we, very unusually, have two different covers this week that feature Mr Trump.
In Europe our designers have placed Mr Trump at the head of a long, Putinesque table, conferring with Russia’s president. You will notice the empty seats—this is where someone like Volodymyr Zelensky, Ukraine’s president, might have been sitting had he not been shut out of initial talks by Mr Trump. A war of words between the pair is escalating. Under Mr Trump, Ukraine is being betrayed, Russia is being rehabilitated and America can no longer be counted on to come to Europe’s aid in wartime. The implications for Europe’s security are grave, but, as our leader argues, they have yet to sink in with the continent’s leaders and people.
Our cover elsewhere features Mr Trump bedecked with a crown. Since returning to office he has made his base exultant and left his opponents reeling. The president says he is clearing out waste, fraud and abuse. His opponents warn he is frogmarching the country into a constitutional crisis, or even a Trumpian autocracy. Our leader and accompanying Briefing assess Mr Trump’s first month with calm fact-based analysis and a careful look at history. The president is entitled to set new goals for the bureaucracy. Mr Trump is hardly the first man in the Oval Office with maximalist ambitions. And he is still far from overturning America’s constitutional order. But the way Mr Trump is going about his goals—at times with wanton cruelty—is dangerous and wrong. And Mr Trump, being who he is, will contemplate any extreme. Get ready for a titanic struggle. |
|
|
川普強勢介入烏俄談判,卻將烏克蘭排除在外,引發國際震動,《經濟學人》封面以「歐洲最糟的噩夢」形容此事(如圖)。
昨天,BBC招牌節目Newsnight專訪英國MI6(軍情六處)前處長Alex Younger爵士,提供一段冷靜、清晰、具說服力的國際情勢分析。他從英國與歐洲視角出發,也提到台灣與中國的地緣影響。
無需透過「007電影」,也知道MI6是全球頂尖情報機構之一;而Alex Younger是過去半世紀以來,任期最長的處長。任內,他揭露俄羅斯網軍攻擊、假訊息操縱西方國家的新型危機;也警告華為5G等中國科技的資安威脅,並指出東西方價值體系的碰撞,將產生重大安全後果。
Newsnight尚未將訪談放上YouTube頻道,我將其中七分鐘精華以ChatGPT翻譯,並整理摘要;等YouTube頻道更新,再補上節目連結。
請特別注意,這場烏克蘭缺席的不公平談判,Alex Younger點出美俄雙方對「領土」與「主權」的認知差距。順帶一提,他開頭提到1945年的「雅爾達條約」,簽署地點就位處烏俄爭執的克里米亞半島,歷史經常重覆無言的巧合。
烏俄牽動全球局勢,與其迷信「大棋論」,不妨聆聽這位老情報員的解析,才能在國際政治劇烈變動之際,為台灣找到最佳戰鬥位置,但願我們都有他的坦誠、智慧與勇氣。
以下是訪談摘要,在不違反原意的前提下,經過編輯濃縮:
Alex Younger: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時代,國際關係將不再由規則和多邊機構決定。未來,它們將由強人和交易決定。
我想起1945年的雅爾達條約,當時三位強權領袖(編注:羅斯福、邱吉爾與史達林),代表大國與強國,決定了小國的命運。我認為,這正是川普的思維模式,也是普丁的思維模式,還有習近平的思維模式。
這就是我們即將面對的世界,背後有整套理由支撐此一變局,而我不認為我們會回到過去的世界。
Alex Younger:過去的世界建立在單極時刻(unipolar moment),當時美國擁有足夠的實力與意志,在全球範圍內發揮影響力。美國創造了所謂的全球化,建立了國際安全架構。
但現在,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已顯著降低,而且,美國維持全球領導地位的意志也已減弱。美國依然是強大無比的國家,低估美國是危險的,但它已經無法再單方面制定全球規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交易談判,我們談論的是勢力範圍(spheres of influence)。唯一還未醒悟體認這個現實的,就是我們——歐洲。
Alex Younger:想要參與這場談判,我們需要「入場券」。遺憾的是,這個「入場券」並不是我們的軟實力或價值觀,而是硬實力。
這對歐洲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我們該如何發展自身的硬實力,確保我們在這場對話中,能擁有一席之地?
Alex Younger:我不知道川普是否真正接受俄羅斯的立場,但我相信,俄羅斯人認為他會接受,這將嚴重削弱川普的談判籌碼。
我在阿富汗事件看到類似情況——川普在談判開始前,就給出最重要的讓步,這簡直是個荒謬的交易技巧。
不過,(關於烏俄)我們還不需過早判讀。這場談判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過程將會極其複雜。
Alex Younger:正如我所預期,俄羅斯已經把自己的要求推至極限,甚至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川普想在這種局勢下取得突破,幾乎不可能,除非接受赤裸裸的羞辱。
問題在於,川普和普丁談的根本不是同一件事。川普認為這是關於「領土」,很符合他的地產商背景——給俄羅斯一些土地,換取和平。
普丁發動這場戰爭時已明確表示: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與自由國家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俄羅斯安全的挑戰。普丁不會停止,直到烏克蘭不再是一個國家。
Alex Younger:此外,還有更多問題:北約是否應該限制自己在東歐的軍事存在,回到1997年的邊界?這已遠超出一般的談判範圍。我不認為川普仔細思考這些問題,但他現在已深陷其中。
如今,俄羅斯公開表示,無法接受西方軍隊進入烏克蘭,這在意料之中。因為俄羅斯的目標,是讓烏克蘭成為一個失去防衛能力的崩潰邊緣國家。
然而,我們談論的是烏克蘭的「安全保障」,這是和平談判的核心問題。目前看來,雙方的立場仍然無法調和。
Alex Younger:作為一名歐洲人,我認為這是一記響亮警鐘。
雖然目前局勢撲朔迷離,我無法預測最終結果,但可以確定一件事:這場危機結束後,歐洲將承擔比以往更大的責任。
老實說,俄羅斯軍隊的表現尚可,雖然短期內不太可能直攻波蘭。但我們不能忽視這場戰爭帶來的巨大威脅,未來,俄羅斯可能進一步增強軍事實力。
我們應該擔心嗎?從經濟角度來看,歐洲北約的GDP是俄羅斯的10倍,我們完全有能力建立足夠軍力來應對威脅。如果我們不這麼做,那麼,這確實是一場噩夢。
第一,我們需要組織並展現歐洲的實力,主動掌控局勢,體認到我們必須發展自身軍事力量,而且要迅速行動。
第二,我們必須讓川普明白,「讓烏克蘭失去主權」將是災難性的錯誤。
川普曾説,「不該讓普丁看起來像是贏家」,表明他理解這個概念,但他的語氣已經改變。
然後,設想此事對習近平會產生什麼影響——他正坐在台灣海峽對岸。這樣的事件,毫無疑問,會直接進入習近平的腦海,成為他的參考範例。
Alex Younger:談判仍未成定局,但我們有一些籌碼:
2.俄軍已有80萬人傷亡,即便是獨裁者普丁,也無法完全忽視這點。
3.普丁一直在等待川普上台,但如果川普的配合不如預期,俄羅斯將無計可施。
這是一個重要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迅速組織起來,並展開行動。
(編注:關於歐洲是否已經動起來,附上一篇Politico的報導,放在下方。週末若有餘力,我會從不同角度評論此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