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許芥昱簡介, 卓以玉作詞「天天天藍」 背後創作成功的故事 ( 何恭上?) 。 懷念許芥昱; 葛浩文與張錯合編《永不消隱的餘韻 副題《許芥昱印象集》》(香港廣角鏡,1982) ,

 


懷念許芥昱
窗外「浣熊」在咆哮,狂風暴雨猛力敲擊著窗戶,維港兩岸的燈火都被淹沒在黑雨的背後,我突然想起許芥昱來。
一九八二年一月四日,豪雨在三藩市灣區任意肆虐,一堆傾瀉的山坭把「枕山釣海樓」衝塌,把學人許芥昱捲走了!
許芥昱(1922~1982)生於四川成都,一九四○年入讀西南聯大,主修工程,但對文學卻有濃厚的興趣,曾企圖跟沈從文學寫小說,隨聞一多寫詩,可惜因時局不穩定,家事煩瑣,未成事。但許芥昱非常仰慕聞一多,他那把終生未剪的山羊鬍子,正是「聞一多式」的招牌。
一九四四年,許芥昱得清華大學文學士後,旋赴美任中國空軍駐美首席翻譯官及語言顧問,後得俄勒崗大學新聞學碩士,史丹福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及思想博士。許芥昱畢生從事教育,在美國多間大學教授,致力推動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桃李滿門,成就最高的得意門生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首位以研究蕭紅得博士學位的外國人。
許芥昱不幸離世後,葛浩文與好友香港留美學人張錯,合編《永不消隱的餘韻》(香港廣角鏡,1982) ,副題《許芥昱印象集》收錄許氏數十友好的文章,悼念這位一代學人!
――2008年11月5日


2022年2月18日 
分享對象:公開
公開
「天天天藍」 背後創作成功的故事
「天天天藍」這首1982年由溒石發行,潘越雲唱,卓以玉作詞,陳立鷗作曲,陳志遠編曲,當年是大家愛聽愛唱的流行歌曲,卓以玉與陳立鷗合作這首曲,在國內聲名大噪。這首歌的寫成,創作意念、動機、過程我都在旁,應該是知之最祥。
話說應該是42年前,我到舊金山創立金谷書坊,想把我在台灣出版一些有關中國畫的畫法、欣賞的書,印成英文版向美在地發行,當時尼克森訪華敲開中國熱大門,美國大陸也奐起學中文,學中國畫風氣,創辦之初得到當時在舊金山教比較文學許芥昱教授幫助甚多,因為我英文講都吃力,許教授居然可以在州立大學開英詩的課。他是非常認真又有活力又肯幫助人的好朋友,我剛到舊金山許教授知道我跟住在卡苗兒的胡奇中是好朋友,有次我跟許教授、陳立鷗、卓以玉在一起,接到胡奇中來電話説;「大千先生知道我人到舊金山,邀我到他住環蓽庵一聚」,許教授知道張大千是他同鄕人,他提議就下個週末我們四人前往,當時我剛買部新休旅車當然由我開車,沿一號公路南下,一路看到加州海岸天空海水的藍,真是美極了,許教授詩興大發,卓以玉也很隨興把許教授在車上口頭很多對加州藍天形容詞記下,當天晚上住在胡奇中家,卓以玉就把在車上寫的念給大家聽,許教授看了看收下那紙條,他説:「今天趕路累了,明天要見大千先生,今天早點睡。」
第二天早上不知許教授什麼時候起床,把昨天卓以玉記的改成很簡單,而且把三段完全一樣,中間挿入四句格式,其中對「⋯⋯教我不想也難,不知情的孩子,他還要問,你的眼睛為什麼出汗,情是深,意是濃,離是苦,想是空⋯⋯」其實後面四句各三字,那個時候正是許芥昱愛的煩惱形容。他們為「不知情孩子,他還要問,你的眼睛為什麼出汗」爭論不休,原先是「流淚」,後來許教授堅持用「出汗」。也許是指「情到深處全身冒冷汗」?。
「天天天藍」的歌詞用三個「天」意識,用三段完全一樣的再重複,中間加入三字四句,顯然辭意不是講藍天,卻是為情所煩,那為情所煩是老男生不是老女人,是誰請大家猜。作曲陳立鷗大家贊美他成功,他卻推許陳志遠編曲可圈可點,尤其二段過塲間奏,令人迴腸斷氣。但卓以玉,陳立鷗都贊美潘越雲能把那「內心絕望」唱得情深似海的悽悽⋯,有記者問卓以玉什麼動機下能寫出如此動人的歌詞,卓以玉都笑笑,露出白而動人牙齒就是不囘。這40幾年往事,靈異大師林雲,師大語文中心李振清主任也知之甚詳。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