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談藝錄讀本》元好問論黃庭堅詩解 元好問評蘇詩。吉川幸次郎 著 《中國詩史}關于元好問》;作者魏世德教授(John Timothy Wixted)The Poetry of Yuan Haowen: Introduced, Interpreted, Explicated 張昌彥先生(電影評論家)【令和6年度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表彰(張昌彥先生) 表彰儀式】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Songs From the Heart來自心中的歌 演出人員:


《談藝錄》讀本   (周振甫  冀勤  編著)

(七)元好問論黃庭堅詩解
(八)元好問評蘇詩


 (日)吉川幸次郎 著  {中國詩史}關于元好問

元好問曾感嘆說:「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句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原來是出自元好問(1190-1257)的《摸魚兒‧雁丘詞》,後來在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李莫愁常常引用此句,因此被廣為流傳,至今仍膾炙人口。
元好問是金朝代表詩人,其詩作以哀嘆金朝的衰落與滅亡,反映當時的社會動亂和百姓苦難為主,更有日本漢學家認為元的文學成就可與社甫相比。閱讀他的詩作,會感受到他對於舊朝滅亡的切膚之痛,以及他致力保存金朝的歷史與文化。他的詩作以學問的廣度、語言的創造性和典故的深度而著稱,也展現了他自我諷刺的幽默感。
最新出版的 The Poetry of Yuan Haowen: Introduced, Interpreted, Explicated 選譯了他150首詩,作者魏世德教授(John Timothy Wixted)不但將其詩翻譯成英文,還仔細分類、介紹和註譯,將每首詩配上拼音聲調韻調。作者精通元好問的詩作,早於1982年已出版研究元的著作,新書集中、日、歐美各地的研究材料,將原文呈現。
元好問的寫景詩,表現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膾炙人口。新書的封面配上日落日出,以及詩人喜愛的酒。愛情無常,人的悲歡離合有時,把握與身邊人相處的時間,在此祝各位情人節快樂!💕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OHNTIMOTHYWIXTED 囍 M THEPOETRY FYUAN ្ HAOWEN THE POETRY THEPOETRYOF OF YUAN HAOWEN INTRODUCED. 」的圖像




【令和6年度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表彰(張昌彥先生) 表彰儀式】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表彰是為了表彰為促進我國與台灣的相互理解及友好關係,尤其在為此做出顯著貢獻與善行的個人或團體。
此次,電影評論家張昌彥先生將於2月14日(星期五)由片山和之・台北事務所代表進行表彰。對其所做的貢獻,我們表示衷心的敬意與感謝。
●張昌彥先生(電影評論家)
自1979年起,擔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學系電影與戲劇課程的兼任講師,並曾擔任該課程主任、國家電影資料館及台灣電影文化協會董事等職位,是一位資深的電影評論家。他在三年的早稻田大學留學經歷中開始與日本建立聯繫,並在台灣的電影人職業生涯中,特別是在1972年日台斷交後,台灣政府逐漸放寬對日本電影的規制的1980年代以後,積極介紹日本電影作品、撰寫相關報導、促進日台電影人交流,為電影通過推廣日本文化以及電影領域中的日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
【令和6年度日本台湾交流協会表彰(張昌彦氏) 表彰式】
日本台湾交流協会表彰は、我が国と台湾との相互理解及び友好親善に寄与し、特に推奨するに値する顕著な貢献及び善行を行ったと認められる個人又は団体について、その功績を称えるものです。
このたび2月14日(金)に、映画評論家の張昌彦氏に対し、片山和之・台北事務所代表より表彰いたしました。ご功績に対し、衷心より敬意と感謝を表します。
●張昌彦氏(映画評論家)
昭和54年に中国文化大学美術学部演劇学科映画・演劇コースの非常勤講師に就任して以降、同コースの主任や、国家電影資料館や台湾電影文化協会の董事(取締役)等も歴任してきたベテランの映画評論家です。同人は、3年間の早稲田大学留学をきっかけに日本との繋がりを有し、台湾における映画人としてのキャリアの中で、昭和47年の日台断交後の台湾当局による日本映画への規制が徐々に解かれ始めた1980年代以降、日本の映画作品の紹介・関連記事の執筆、日台映画関係者の交流に精力的に取り組み、映画を通じた日本文化の普及及び映画分野における日台文化交流の促進に寄与してこられました。

音樂會名稱:Songs From the Heart來自心中的歌
演出人員:
古曉梅/鋼琴
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現為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之後分別取得俄羅斯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音樂學院和美國肯塔基大學鋼琴博士學位,是國内目前唯一獲得俄美雙博士學歷的音樂家。曾擔任廈門大學音樂系鋼琴教授鍵盤教研室主任,巴勒斯坦國立音樂學校鋼琴教師。也曾擔任台灣國際之聲廣播電臺俄語組節目製作和主持人,國家兩廳院特約口譯員,並有譯作《托爾斯泰藝術論》《黃金年代之後-浪漫主義鋼琴演奏及現代表演》。
Έn Pràxi Ensemble知行古樂團 簡介
知行古樂團成立於2007年,至今已多次參與台灣、希臘、南韓等音樂節,專注於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古樂的研究與演出。樂團成員來自東西方,均接受過嚴謹的古典音樂訓練,並包括多位來自歐美音樂院的古樂專家。團隊不僅使用原始樂器,還強調古樂的音樂語法詮釋,致力於重現工業革命前音樂的情感和精神。近年來,樂團積極拓展,招募新成員並走入不同場域,如家庭、學校、教堂、博物館及美術館等,期望通過音樂感動人心,帶來安慰與共鳴。
1. 周瓦絲里 Vassilis Tsotsolis/小提琴
知行古樂團團長及音樂總監,專長小提琴、中提琴、肩上大提琴及室內樂演奏/指揮,並從事音樂創作與編寫。目前,他在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教授。出生於希臘,自小受母親及外祖父 V. Theofanous (小提琴家、指揮家及作曲家) 的影響,並在帖Thessaloniki國立音樂院學習現代小提琴及音樂知識。後來,
他畢業於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獲得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最高文憑,師從S. Kuijken、F. Fernandez等古樂大師。曾研究變格定弦scordatura優異成績獲A.U.TH. 希臘國立大學音樂學碩士。 他擁有多年歐洲職業演出及經驗,與多個著名樂團合作並巡演,錄製了近20張CD。 2012年定居台灣後,他積極從事台灣古樂人才培育與公益募款演出。
2. 呂珮菱 / 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
畢業於中山大學音樂系。2017年參加「Anton Steck早期音樂工作坊」,啟發對早期音樂的熱情。2019年於衛武營首次使用巴洛克小提琴與國際音樂家合作。曾受大下詩央、天野壽彥、西吉斯瓦德·庫伊肯等指導,參加多場國際音樂工作坊。2024年加入台灣知行早期古樂團,2025年與東京Ensemble Ananas合作,進行跨國演出。
3. 呂煦宗 / 中提琴
精神科醫師,陽明醫學院畢業。自幼習小提琴,高中以後開始接觸中提琴。喜愛合奏室內樂,曾經參加華興交響樂團、世紀交響樂團成人組、台灣醫聲室內樂團、世界醫師樂團等。
4. 原香戀 Karen Hara大提琴家/ 音楽教育者
在日本3歲開始由父親啟蒙學習大提琴,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音樂系。
2019年移居台灣,開始鑽研巴洛克音樂等早期音樂領域,師事Franck Bernede。2023年8月參加周瓦絲瓦絲里領導的知行古樂團,在嘉義舉行音樂會。此外,Karen持有日本鈴木教學法的合格教師證書,並於2008年至2010年間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教授大提琴。
5. 黃韻宇 / 大提琴
國立藝專音樂科、美國北德州大學大提琴演奏碩士、加拿大卑詩大學大提琴演奏博士班研究。目前任教於文化大學音樂系。2004年回國後活躍的演出- 名家鋼琴三重奏、台北大提琴重奏團、童想室內樂團、樂興之時管絃樂團、醫聲室內樂團、〝緣”室內樂集- 巡迴各地文化中心及國家演奏廳演出 —〝理性與感性〞鋼琴五重奏之夜。
可能是 5 個人、豎琴和顯示的文字是「 2025億恩堂週五音樂會 Friday Night Concert 演出地點 演出地點:懷恩堂大堂 懷恩堂大堂 3/14 3/14(五) (五) 7:30 Ρ.Μ. 來自心中的歌 SongsFromtheHeart the Heart Songs From En Pràxi Ensemble知行古樂團 周瓦絲里 Vassilis Tsotsolis/小 呂菊签 巴洛克小提琴演委家 呂牌宗/ 呂牌宗/中提等 中提等 原香戀 Karen Hara 大提琴家/ 大量學家/普楽教角者 音楽教育者 黃韻宇/大提琴 黃韻宇 大提特 古映梅/鋼琴 演出曲目: 卡達拉Antonic Caldara (ca.1671 1736) Sonatal due vio con basso continuo 沛多里巫Michae Praetorius -1621) from Terpsichore" 馬林尼Biagic Marini 1594- 1663) Passacagli 韓德銷Georg Friedrich Haendel (1685- -1759) Water Music Suite No HWV350 (excerpts) 飛利浦 保羅 利斯Philip Paul Bli 5 (1838 876) Hymn lymn"ItIs Well with My Soul" 德波拉 高維納 Deborah Govenor (b.1954) Hymn "Remember me™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0號 (02)2362-5 5321 」的圖像
所有心情:
2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