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林佳龍,李遠:文化部和外交部......全民的市長及行動的政府;柯文哲:「感謝台灣」;蘋論:你的一票決定台灣往哪走;南方朔:「票倉政治」是一種壞政治!魏家的大門神,如果不是馬英九是誰?1030

難兄難弟聯手出擊——文化部和外交部討論「歐洲台灣文化年」和「大阪文化世博」
———想要別人找到自己,自己得先找到自己。
越冷,越熱
外面越冷,我們內心要越熱,並且更要緊密的團結在一起。這是剛剛才結束六天的台北國際書展帶給我們的信心。在大家通力宣傳及分享下,我們完成了一次史上最強的國際書展,許多出版社營業額翻倍成長,參展人數及文化幣的使用雙雙創下新高。
#
難兄難弟
規劃已久的文化部和外交部首次的「雙部長會議」今天上午在文化部舉行。年前在行政院會討論立法院大幅刪減預算時,我就發現文化部與外交部被刪減的情況極為相似,不僅預算被大幅凍、刪,而且是所有部會中唯二被「全數」刪除媒體宣傳預算的受災戶,企圖使臺灣在國際完全噤聲。所以我們要藉由合作來突破「內憂外患」。
#
外交部的工讀生
民國60年前後臺灣退出聯合國,引起斷交潮和移民潮。當時還在師大讀書的我,正好在外交部擔任工讀生,工作是在收發室整理國內外信件,再分發給不同司,其中不少是和斷交相關的信函。當時一批批的外交人員返國,國家陷入風雨飄搖,到了60年代中期,邦交國不到30。於是中影的愛國電影一部接一部,英烈千秋、八百壯士、梅花、覓橋英烈。不過,也在那個時候,台灣社會也起了極大的變化。
半個世紀之後,能夠和從政經驗豐富的外交部長林佳龍進行會面,內心百感交集。啊,做台灣人真是辛苦啊。
去年「文化奧運」的成功,背後是受到時任駐法國代表處大使、現任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的運籌帷幄,和文化部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長期的耕耘和努力,才開啟了一連串以「台灣」為主題的文化外交活動。
#
價值外交
林佳龍接任外交部長後立即向我表示「文化及外交可以互補」。在這次會議中,他強調在總統賴清德所主張的「價值外交」與「經濟日不落國」等願景下,文化是「價值外交」中最重要的工作。所以從他會任命文化部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擔任駐奧地利代表,期待劉玄詠以「音樂大使」角色,積極拓展國民外交工作。近日劉玄詠更投書奧地利主流媒體,闡述台灣的文化和價值,全文獲得照登,令人感動。
#
歐洲台灣文化年: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歐洲各地的展演活動
今年文化部在歐洲參與的外亞維儂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等活動,可以串聯起駐歐洲館處的「光點計畫」等,一系列的活動及宣傳,深化歐洲國家與臺灣的交流。這是大家長期努力的成果,今年外交部正規劃和文化部密切合作,趁著故宮赴㨗克、法國舉行「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配合文化部的展演,強化論述,全力推動「歐洲台灣文化年」。
#
大阪文化世博
在「大阪文化世博」方面,文化部已經規劃了集中於大阪世界博覽會期間的7至8月的主場館周遭,以兒少未來、電影、文學、繪本、文化科技等主題,全面展現臺灣文化藝術各領域的成績。文化部也將邀請近年深受日本大眾熱烈參與的文化總會主辦「TAIWAN PLUS」活動,首次從東京移師大阪辦理。
外交部也規劃在大阪世博期間,發起「尋找臺灣」的全球網路社群活動,期待掀起世界各地的人在此尋找被政治打壓而隱沒,卻不能被忽視的台灣。
#
「尋找台灣」的概念使我想起了1990年我撰寫的四集電影紀錄片「尋找台灣生命力」。想要別人找到自己,自己得先找到自己。如果連自己都找不到自己,又如何要別人找到自己呢?這也正是文化部正在推動的工作。
你找到自己了嗎?我們一起努力找到自己,也讓全世界找到台灣。
(2025.2.11台北)
可能是 12 個人的圖像

所有心情:
林水福、Owen Hsieh和其他217人




2014
林佳龍第一句話就感謝所有投票支持他的人,強調這一步他走了10年,他也感謝還沒有投票支持他的人,希望他們繼續監督他,給他進步的動力。他也感謝許多默默默支持他的無名英雄,和幫助過他的黨內同志。

林佳龍說,在經過這麼激烈的選戰後,接下來就是要尋求這個城市最大的共識,他承諾會做一個全民的市長及行動的政府,及民所及,回應民怨,除了原市區的支持,更得到山海屯原縣區的廣大支持,未來會致力縮短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及世代差距。



19時44分
柯文哲發表當選感言,感謝支持他的朋友們,也感謝沒有投票給他的朋友,「因為你們聲音我聽到了」,選舉過後台北市民都是一家人,這座偉大的城市會繼續前進。

19時41分
柯文哲發表當選感言,以「感謝台灣」起頭,之後感謝偉大的市民朋友以堅定的意志,相信政治就是找回良心,相信人因有夢想而偉大,相信民主就是人民做主,應當選擇正面和進步的方向,終於讓台北市改變成真,「我們啟動了愛和改變的力量。」




蘋論:你的一票決定台灣往哪走


 

傳統的政治學以政黨、候選人本身及政見三要素,來解析選民投票行為;但事實上,民主社會選民的投票行為遠比這樣的分類還複雜。投票行為其實是綜合性情感的表達:投票給一個候選人,常常不是因為喜歡他,而是厭惡另一個候選人當選;也有人走到投票所時都還沒決定要投給誰,最後投票的當下,表達的其實是自己幽微而難以言說的(非理性)情緒。
昨天《蘋論》標題是「不投票,就沒資格罵人」,鼓勵這個社會的公民出來投票。今天我們則要告訴讀者,這場選舉是一種價值的選擇,將決定未來10年的方向。
台灣首富之一郭台銘為呼籲「經濟選民」挺國民黨,到處助選,他的「民主不能當飯吃」、「政治應該為經濟服務」令人印象深刻,直到昨他接受香港鳳凰衛視專訪都說:「要選擇對兩岸發展有積極作為候選人。」這是「經濟至上」、「唯發展論」的觀點(即便過去6年來這政見已經跳票)。
不過,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昨立刻在臉書上反駁郭台銘,他說,民主當然不能當飯吃,但是,「沒有民主,你的未來跟動物沒有兩樣。」謝還舉很多中國央視女主播,必須獻身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為例強調,「民主不能當飯吃,但可以保住女兒!」這是另一種「反經濟至上」論的民主觀點,更強調社會的公平正義。
當然,「經濟至上」論與「護持民主」論不必然完全衝突,它常常是互相調和的過程。但是,當你在今天的選舉對執政黨候選人或非執政黨候選人做出選擇時,你在當下已經決定讓誰的聲音來主導未來幾年的台灣社會了!
同樣的道理,在選擇是否繼續投票給執政黨候選人的當下,你同樣在選擇是否對台灣社會的青年就業、世代剝削、兩岸政商買辦集團提出抗議,又或者,這一切都很美好,應該全部維持下去。 

政府犯錯公民有責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傑克遜表示:「避免公民犯罪,不是政府的責任;而避免政府犯錯,卻是公民的責任。」你的這張選票代表民主社會的價值,它決定下階段的台灣社會要往哪裡走? 


臺北市該還政於民了。國民黨KMT最大的奧步是在民選的高玉樹市長之後,輸不起,改市長為官派:"台北市長直選之前,曾有22年的官派時期(從1972到1994年),藍大綠小,是在台北市長官派以後才發生的。"


南方朔:「票倉政治」是一種壞政治!
在台灣,若一個縣市有固定的投票偏好,我們就會說它是藍營或綠營的「票倉」,美國則說某個州是民主黨或共和黨的「票倉州」(Solidly state)。
但這種「票倉政治」其實是不好的。「票倉」會使得該州領導人缺乏政治彈性,也容易在該州形成僵化的體制,甚至會影響到美國總統的政策。美國總統經常未了鞏固他的地方實力,會去做不利於國家,但卻有利於「票倉」的決策。

因此這次美國期中選舉,民主黨大敗,甚至還輸掉三個民主黨大「票倉」,馬里蘭州、麻薩諸塞州,以及伊利諾州的州長職位。對於這種「票倉州」的失敗,美國的評論界和政治學者認為這其實是好事:

(一)美國評論界認為,近年來美國的「票倉」已趨固定,而且難分軒輊,這已造成兩黨意氣式的對立趨於嚴重,公是公非的對話愈來愈少。對政治人物,政黨的利益已凌駕於國家的利益。

(二)當兩黨各有各的票倉,遂造成政治人物只管自己這一邊的票倉利益,而不去構想國家的未來改革問題,歐巴馬就是個典型的「票倉政治」代表人物。他靠著民主黨擁有行政權和參院控制權的優勢,對共和黨不理不睬,自行其是,他的外交和軍事到處製造麻煩,使得民主黨在美國人心目中的評價快速貶值。

(三)美國有些州是民主黨票倉,有些州是共和黨票倉,但美國也有許多州哪一黨也不是,這種州就是「搖擺州」(Swing state)。這種「搖擺州」的兩黨選民比較彈性和理性,這些「搖擺州」的民主黨選民對歐巴馬的許多表現都有意見。

但對這些州的民主黨溫和派,歐巴馬卻不理會。因此這些「搖擺州」的民主黨州長參選人都視歐巴馬為票房毒藥,不要歐巴馬來站台助選。「搖擺州」是美國比較理性的州,這些州沒有哪一個黨獨大,所以他們的政治人物遂比較中道,歐巴馬非常討厭這些州,這些州也很討厭歐巴馬,歐巴馬已拖累到民主黨。

因此「票倉政治」是一種壞政治。因為有「票倉」,所以當政者只求穩住「票倉」,施政只會守舊,不可能創新和傾聽不同的聲音。馬政府執政混亂無能,就是因為他相信有許多藍營「票倉」,他只要抓住了這些「票倉」,選舉就可無往不利。因此,要使馬政府改變,一定要使他的「票倉」大敗。當他發現藍營已不再有「票倉」,他才會重視每個地方,每種人的聲音。一個真正良好的民主政治,是不應該有「票倉」的。

歐巴馬的民主黨,在好多個「票倉州」都大敗,美國評論家認為這是好事,因此如果國民黨也輸了「票倉」,我也認為是好事。當一個政黨沒有了「票倉」,就等於它再沒有是非不分的死忠群眾,這時候,台灣的政治才可能理性進步。「票倉政治」只會形成黨派政治,「票倉」垮了,才有真的民主政治!











[完整介紹]




南方朔


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民報總主筆





魏家以最大尾鮭魚的身份,返台回鄉,享盡所的合法與非法特權。魏家敢於如此張狂,他們的門神是誰?(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南方朔:魏家的大門神,如果不是馬英九是誰?南方朔:魏家的大門神,如果不是馬英九是誰?頂新魏家的新聞愈鬧愈大。魏家以最大尾鮭魚的身份,返台回鄉,享盡所的合法與非法特權,不可能沒有一個特大號的門神幫他們鳴鑼開道。因此,魏家敢於如此張狂,他們的門神是誰?新聞界有責任將它抓出來,也只有抓出這個大門神,頂新案的許多重要環節,才可以水落石出,一切瞭然。


有些媒體已有報導,宣稱「馬英九是魏家最大門神」,這種說法一出,我們的「九趴總統」,當然嚇得手軟腳軟,因為這種說法若被證實,不僅馬的行情將下跌,「九合一選舉」國民黨也不用選了。所以馬英九立即發出警告,要求道歉,否則就要提告。我希望他提告,因為他若提告,就有利於澄清魏家大門神這個問題。無論真相如何,魏家肯定是有一個大門神,這個門神如果不是馬英九,那麼是誰?


魏家當然有個大門神,而且這個門神必然是非常的大,大到是以隻手遮天:


魏家入主一〇一,是誰有權去指揮財政部,以及各大原始股東讓出股權給魏家,讓魏家可以出任副董兼總經理,這個有權去號令財政部和行庫的人是誰?


魏家的頂新味全,涉及大統劣油案,居然拖了一年多,才被起訴,因此頂新魏家的那個大門神,一定享有號令司法檢調的特別權力。這種權力大到如此程度的人,在台灣不出一、兩、三個,那麼他是誰?


頂新魏家在台灣相關的附屬企業,貸款總額幾百億,而且多屬特權性很強的聯貸案,這種大型的聯貸,沒有大門神級的大老闆去打招呼,都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大門神如果不是馬英九,他會是誰。


頂新味全案爆發的過程,我們的政府難脫反應遲鈍,特意袒護之嫌,只是到了後來,民眾反應強烈,政府才改變態度。這意謂了我們的行政管理食安系統,的確是碰到了頂新這麼大咖的老闆就只有觀望,要等到「上面」表態後,他們才敢有動作,這個「上面」是誰?


最後一〇一董事會逼退不成,有「上面」的人過來施壓,到了下午,魏應交才辭,這個上面的人是誰?財長張盛和應該清楚的交待,魏家也應交待,人們才知道其運作的真相。這些事不容都在黑箱裡!


因此,魏家的事,有許多都是躲在暗處運作,顯示他們家的大門神,擁有極大的權力,可以在暗中運作政府的食安部門、司法部門,以及財政及行庫,誰有那麼大的權力?


如果不是馬英九,那個人是誰?台灣的立法委員和新聞界,有責任把它搞清楚!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