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Fight for a New Taiwan
One Woman's Journey from Prison to Power
Lu Hsiu-lien and Ashley Esarey
Foreword by Jerome A. Cohen
- paperback not available
- $34.95t hardcover (9780295993645) Add to Cart
- Published: April 2014
- Subject Listing: Asian Studies, Autobiography, Political Science
-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344 pp., 6 x 9 x .89 in.
- Contents
Lu Hsiu-lien's journey is the story of Taiwan. Through her successive drives for gender equality, human rights, political reform, Taiwan independence, and, current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u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aiwan's evolution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The election in 2000 of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leader Chen Shui-bian to the presidency, with Lu as his vice president, ended more than fifty years of rule by the Kuomintang (Nationalist Party).
Taiwan's painful struggle for democratization is dramatized here in the life of Lu, a feminist leader and pro-democracy advocate who was imprisoned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in the 1980s. Unlike such famous Asian women politicians as Burma's Aung San Suu Kyi, India's Indira Gandhi, and Pakistan's Benazir Bhutto, Lu Hsiu-lien grew up in a family without political connections. Her impoverished parents twice attempted to give her away for adoption, and as an adult she survived cancer and imprisonment, later achieving success as an elected politician-the first self-made woman to serve with such prominence in Asia.
My Fight for a New Taiwan's rich narrative gives readers an insider's perspective on Taiwan's unique blend of Chinese and indigenous culture and rec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It is rare to read a political memoir that is so self-aware and candid, and where the subject becomes such a striking individual to the reader. Lu's immense energy, organizing skills, and ability to twist arms come across very clearly. . . . [My Fight for a New Taiwan is] not only about Lu's gaining high office in a democracy, but also about how she mightily helped to found that democracy."
-Ross Terrill, author of Mao: A Biography; The New Chinese Emperor; and Madame Mao: The White-Boned Demon"This is a highly personal, powerful, and at times moving self-portrait by a remarkable woman whose sheer personality, determination, and courage transformed her from the daughter of a shopkeeper in Taoyuan County to the first female elected vice president of Taiwan."
-Steve Tsang,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Apr 24, 2014 - 呂秀蓮:太陽花學運再掀民主浪潮-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呂秀蓮,22日在哈佛法 ...
呂秀蓮一生 從事既孤獨又偉大的志業
2014-04-17 15:54
簡介: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1967年)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肄業(1968年)
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法學碩士(1971年)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1977年)
曾任第10-11屆副總統、民進黨第11屆代理黨主席、桃園縣第12-13屆縣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立委等職。
臺灣民主運動和臺灣婦女運動的重要倡議者之一,呂秀蓮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目前唯一的女性國家副元首,也是臺灣解嚴後唯一做滿兩任的副總統。
民進黨籍前副總統呂秀蓮爭取黨內台北市長提名,一般認知,絕對不會說她沒資格,頂多調侃她「五府千歲」參選,這點她倒不以為意,她要用市民對她的支持度來打這場選戰。
談起呂秀蓮,她對台灣的女權與人權貢獻最多,對台灣民主貢獻最多、外交成就最顯著、學歷最耀眼,從政資歷最完整,上述資歷,大概無人出其右。
40年前,要在台灣倡導新女性主義,提升兩性平等和諧,促進兩性共治,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解嚴時期,參與美麗島政團,在高雄事件演講20分鐘,被判刑12年,實際坐牢1933天,坐牢期間母親病逝,這是她一生中難以彌補的傷痛。
她擔任過立委、國策顧問、兩屆桃園縣長、兩屆副總統。除了國策顧問是前總統李登輝給予的之外,其餘都是靠選票爭取得來的。一生正式投入的選舉,從未吃過敗仗。
2008年民進黨中央執政下來之後,全黨陷入低潮,哀嘆民進黨在可預見10年內,看不見有重返執政的前景。此刻她毅然決然向社會募捐以及傾其家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創辦「玉山周報」,為台派和年輕學者搭建可供論述的平台,不讓這股力量隨風散去。
在日本發生311地震之後,她成立「綠色21台灣聯盟」,積極推動廢核運動,展開「新北市公投提案」連署,還有一連串節能減碳救地球運動。
呂秀蓮這一生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大抵對台灣的影響是既深且廣的觀念,尤其都是高難度的行動。她自己曾說過「如果是容易的事,就不會輪到我來做」。
311核災之後,她去訪問日本,發現地球暖化及核災對土地、對人類影響至劇,尤其台灣與日本同樣位處地震帶,返台後她持續關注核四議題、推廣蔬食,加強綠色能源的推動及全台國土的總體檢。她本身也開始吃素,推廣蔬食,希望建立民眾正確而永續的飲食觀。
呂秀蓮一生所從事的公共事務,都是「既孤獨又偉大的志業」,屬於開創理念型居多。事實上,她擔任過很多公職,但本身卻非常節省,副總統卸任後,自己做菜、帶便當上班。如果你眼尖的話,可以在電視新聞上發現,她身上的衣服,幾乎是在副總任內就亮過相,很少看到她添加新衣物。
呂
秀蓮這般行動派,在民進黨內卻很難討好,沒有人頭黨員、沒有派系實力,要爭取台北市長提名,通常難度很高。這次她投入台北市長選戰,也遭致不少詰問,雖然
民調多數排在黨內第一名,但能否獲得最終提名,還是未定之天。尤其碰到無黨籍的台大醫師柯文哲,是否與民進黨進行整合,都牽涉到台北市長這場選戰,最終勝
利的結果。
不過她自己倒頗為樂觀,「只要確立黨內先初選提名,走到這一步,我就贏了!」,因為從頭到尾,她就把這場選戰當作大選來打,畢竟民調是以全體市民為樣本,相信選民會給她一個機會。
爭取民進黨台北市長提名的前副總統呂秀蓮,昨晚為立院反服貿守夜有感而發,她寫下心得,強調見證台灣的歷史正在改寫中。
www.peoplenews.tw
拒讓達賴訪台 呂秀蓮嗆馬:你怕什麼
前副總統呂秀蓮昨日在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等人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質疑馬總統拒絕達賴喇嘛訪問台灣一事內情不單純。 (記者叢昌瑾攝) |
〔記者顏若瑾、林恕暉、彭顯鈞、林欣漢/綜合報導〕邀請達賴訪台的前副總統呂秀蓮昨召開記者會說,馬英九總統拒讓達賴來台,卻要外交部當代罪羔羊,「馬總統,你到底在怕什麼?怕中國,還是怕台灣?」她批馬總統因懼中國而拒達賴來台,已對台灣國際聲譽造成重大損害。
府:行政部門專業評估
總統府昨表示:「中華民國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政府歡迎全世界的宗教人士來台從事宗教活動。」但談到達賴,總統府僅表示「由行政部門依專業評估回覆」。總統府並說,呂秀蓮邀馬總統出席「國際職業婦女協會亞太區域會議」開幕典禮,馬不克出席。
蘇:拒絕達賴 沒禮貌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在花蓮壽豐鄉參訪時表示,達賴喇嘛是受世界敬重的宗教領袖與和平貢獻者,凡是追求自由民主的國家都非常歡迎達賴到訪。外交部說達賴現在來台時機不宜,沒道理、沒有禮貌。
「國際職業婦女協會」十二月一日將在台北舉行亞太區年會,原規劃邀達賴喇嘛來台參加,並發表主題演說。外交部近日卻以「需另外安排適合時間」為由拒絕達賴來台。擔任國際職業婦女協會會長的呂秀蓮昨與民進黨立委召開記者會強烈質疑。
呂秀蓮說,去年農曆春節,她在印度與達賴喇嘛見面,達賴告訴她,他去過世界各國,但他最喜歡的台灣卻不太歡迎他,而他希望還有機會再訪台灣。她因此邀請達賴出席今年十二月一日在台舉辦的國際職業婦女協會亞太區年會,達賴允諾出席並說:「我下輩子真想當女人,樂意去講話。」
呂 秀蓮說,今年七月,她請立法院長王金平協助;國際職業婦女總會會長茱莉克里絲也在八月底致函馬總統,強調本次年會非政治性,希望他能成全達賴來台。呂秀蓮 說,九月一日在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告別禮上,她當面請問馬總統達賴喇嘛來台一事,馬總統面露難色告訴她:「這個問題很複雜,我現在沒辦法回答你。」
呂秀蓮說,接著茱莉克里絲二度致函馬總統,表達國際職業婦女協會期待達賴蒞臨,且台灣政府允許達賴喇嘛入境與否,將對台灣國際聲譽有重要影響,如果馬總統拒絕,「總統閣下您個人的聲望,以及貴國國際聲望將會嚴重損失」。
呂秀蓮說,即使總統府兩度收到茱莉克里絲的信函,卻從來沒有回信;直到本月十六日,才收到「唯一」一份外交部發給茱莉克里絲回函說:「歡迎達賴在恰當時機造訪台灣,然而我們必須為他的來台,另行安排更恰當的時間。」
呂秀蓮不滿地說:「這不是直接打了總會一個巴掌嗎?」她抨擊:「一個總統凡事不告訴我們真相,你到底怕什麼?怕台灣還是怕中國?你真正要什麼?要台灣還是要中國?」馬總統到底在圖謀什麼?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劉世忠昨也抨擊,政府的反應對普受尊敬的達賴喇嘛非常不禮貌,也違國際民主社會主流價值,傷害台灣國際形象,勢將引起國際關注。
讀到 "美國最好的職位是副總統"
其實這不見得對
艾森豪總統會叫幕僚將決策分析告訴副總統尼克森去選擇
Quote:
"The man with the best job in the country is the Vice-President." — Will Rogers
蕭萬長的命好
蕭萬長的命好
呂秀蓮的經歷"很完整"
不過每人或有他的氣勢和運氣
可能必須認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呂秀蓮
| |
任期 2000年5月20日 – 2008年5月20日 | |
總統 | 陳水扁 |
---|---|
前任 | 連戰 |
繼任 | 蕭萬長 |
任期 1997年3月28日 – 2000年5月20日 | |
前任 | 劉邦友 |
繼任 | 朱立倫 |
任期 1992年12月1日 – 1995年12月1日 | |
選區 | 桃園縣選區 |
出生 | 1944年6月6日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政黨 | 民主進步黨 |
配偶 | 無 |
學歷 | |
---|---|
經歷 | |
|
目錄[隐藏] |
[編輯] 家庭背景
出生於桃園郡桃園街(今桃園縣桃園市),父親與兩位叔叔在桃園景福宮後方經營南北貨商行「呂勝發」,在當時的桃園市小有名氣,也因此童年時期的家庭經濟狀況小康。呂氏家族的開台祖先呂廷玉攜妻子余慈成從漳州東渡臺灣桃園縣埔子墾荒,至今子孫已有六、七千人,在桃園當地已成望族。
[編輯] 早年事迹
呂秀蓮在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並於1969年至1971年第一次出國留學,到美國的伊利諾大學就讀,拿到比較法學碩士(LLM)的學位。她這段留學的經歷,讓她開始在政治意識上逐漸啟蒙,而走上反對國民黨的道路。她在接受訪談時,曾經提到她在1970年夏天的一次歐洲旅行經驗:「 | 在歐洲一個朋友那裡,無意間認識張維嘉(歐洲台灣獨立聯盟負 責人);當時我並不清楚他的身分,但談起來非常愉快。在那之前,我實在沒有什麼反國民黨的意識,只有基本的社會正義感。他跟我講很多台灣發生的事情,我居 然不知道。…… 如果說,什麼是我的政治意識得到啟發的關鍵,應該是這一趟歐洲旅行。當時張維嘉跟我講,作為一個台灣人的任務是什麼。當時我才二十六歲,我就一直問自己, 如果我回台灣,我能做什麼? | 」 |
—引自韋本 1999,106
|
一年後,呂秀蓮拿到她的第二個法學碩士學位,並利用課餘的時間在哈佛的燕京圖書館勤於蒐集各種台灣資料,寫成《台灣的過去與未來》這一本書(台灣版在1979年出版)。因為知悉台美斷交在即,呂秀蓮在幾經考慮以後,決定放棄在哈佛繼續研究深造的機會,回到台灣投身基層選舉,參選桃園縣國大代表。
[編輯] 參與黨外運動並繫獄五年四個月
「 | 各位親愛的同胞,有良心的台灣同胞,我是桃園縣的呂秀蓮(掌聲),今天,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幾百年來,台灣人從來沒有機會像今天用這麼大的心聲喊出咱的勇氣、咱的正義感,喊出咱對人權的要求,今天是偉大的一天,希望大家用最熱烈的掌聲,來挽救大家的生存命運(群眾鼓掌)。[2] | 」 |
在1980年美麗島事件大審時間,呂秀蓮曾囚禁於景美看守所59號房(即現今台灣人權景美園區),判刑確定後移監土城仁教所。
[編輯] 重新復出政壇
呂秀蓮在1985年因為甲狀腺癌復發而獲得「保外就醫」,並在隔年獲准離台赴美進一步就醫。之後,她利用其比較熟知外交事宜的優勢,經常參與國際會議,曾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也在紐約市發起過台灣加入聯合國運動。呂秀蓮在1992年當選立法委員,其問政重點一直擺在外交事務。當時與她不同黨籍的總統李登輝先生還聘她擔任總統府的國策顧問。由於1996年11月桃園縣長劉邦友遭人槍殺,民進黨徵召呂秀蓮回鄉參選,她先是在1997年贏得該次的補選,並在九個月後的正式選舉獲得勝利。在她桃園縣長的任內,其施政的主軸為「打造黃金海岸」、「開發桃園矽谷」與「經營人間山水」。1990年,呂秀蓮在桃園縣長任內以婦女會的名義,訪問福建漳州南靖縣書洋鄉田中村,進行祭祖活動。1995年,她在訪問日本時,公開宣稱「臺灣人民應該感謝清廷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此言論引起爭議。
呂秀蓮在2000年與陳水扁搭檔,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大選,成功當選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副總統,致力推展「柔性外交」,喚起國際對台灣的注目與關懷。她並擔任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的總召集人,致力人權工作。同年底,新新聞週刊報導,指呂秀蓮以「嘿嘿嘿」的口氣打電話散佈有關於總統的緋聞,爾來呂秀蓮對新新聞週刊提出損害名譽權的高額民事訴訟求償並獲得勝訴。
2001年10月,在呂秀蓮號召下,創立台灣心會。
2001年底,呂秀蓮獲頒「2001年世界和平獎」。
2004年,陳水扁與呂秀蓮以些微差距贏得總統選舉,然而這項選舉結果被泛藍人士質疑,被稱為「兩顆子彈的勝利」。參見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及三一九槍擊事件。
2005年8月14日,民主太平洋聯盟(Democratic Pacific Union縮寫為DPU)在台灣成立,此非政府組織是由呂秀蓮所提出。
2006年8月5日,呂秀蓮邀集近30個民間團體成立藍天綠地好台灣大聯盟。
此外,呂秀蓮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包括成立小秀才學堂幫助弱勢兒童。
[編輯] 擔任民進黨代理主席
2005年12月7日呂被選舉為民進黨代理主席。但12月12日突然宣佈請辭。兩天後,民進黨中常會開會前,她表示不會接受慰留;然而在中常會的慰留下仍接受繼續擔任民進黨代理主席。[編輯] 反對民進黨動員挺扁
- 2006年9月13日,民進黨中常會發出動員令,要求黨員參加台灣社在2006年9月16日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的「我們在向陽的地方——愛、希望、台灣之光」十萬人挺扁大會,以反制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呂秀蓮在會中反對民進黨動員挺扁,理由是此舉會讓朝野對抗態勢升高。她甚至提早離場,以示不滿。2006年9月14日,台灣社秘書長楊文嘉立即發表聲明,表示:現在最需要團結一致對外的時候,呂秀蓮卻選擇不沉默、不守分際,透過「似是而非」的法律觀點,「非常過分」地凸顯「積極篡位」野心;因此,台灣社不會邀請呂秀蓮,也絕對不歡迎呂秀蓮來。當天晚上,呂秀蓮也不客氣的回應:楊文嘉惡意的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她將保留法律追訴權。
- 2006年9月19日,林濁水要求呂秀蓮,為什麼她只要求民進黨不能對916進行動員,卻都不肯打電話叫倒扁總部王麗萍、陳耀昌、魏千峰等幾位與她關係親密的人也降溫?林濁水說,呂秀蓮一下子說她是備位元首、已準備好了,一下子又說沒準備好;之前呂秀蓮公開問陳水扁總統請假接受調查是否等於解職,一會兒又說挺扁。林濁水建議呂秀蓮:若對陳水扁總統有強烈意見,先辭職,再對陳水扁總統發表意見;若與民進黨理念不合,離開民進黨再批評。同日,呂秀蓮回應:「沒有理由(退出民進黨)吧!六年來沒人比我更挺總統。總統所有施政都是我在替他辯解,這是《憲法》賦予我的職責。」她強調:「我一直都盡忠職守!」[3]
[編輯] 參選2008年總統初選
2007年3月6日在圓山大飯店宣布參加其黨內的總統初選,並發表了台灣是太平洋國家,與中國大陸是遠親近鄰的關係。2007年5月7日因黨員投票階段落後謝長廷,宣佈退出初選。
[編輯] 參選2012年總統初選
2011年2月28日在大安森林公園所舉辦的「告別悲情,迎向光明」228紀念活動宣 布參加其黨內的總統初選。她以「人文科技好國家,世界台灣大未來」為參選訴求,並且形容自己的心情是「老驥伏櫪」。她參選聲明中發表:「人權、民主、和 平、愛與科技發展,是臺灣特有的柔性國力根基,臺灣應以全球化的新視野及柔性新思維,與中國營建和平友善的遠親近鄰關係,超越統獨之爭,也符合全球化的世 界新潮流。」2011年3月22日宣布退出黨內總統初選,並辭去中執委一職,表明日本經311大地震後,有比總統更重要的事去做,因此退出總統初選。
[編輯] 理念
2010年3月18日成立九六共識推動聯盟,主張「總統民選.主權獨立」。她說,凡曾行使總統投票權的民眾,均應共同確認台灣早在1996年就已經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維護國家主權完整,是全民的責任。[編輯] 小說著作
呂秀蓮曾在峨眉看守所收押期間,完成《這三個女人》一書。為避免獄方監視,當時呂秀蓮還利用衛生紙墊 著臉盆奮力寫作。書中描述三個不同個性的女人,於台大畢業後,各自選擇不同人生的故事。此部小說反映出台灣歷史變遷上女性地位以及意識的變化,記錄下兩性 平權在台灣發展的軌跡。一般認為,書中出國深造、卻對女性自主有極高認同並最後不婚的高秀如,為呂秀蓮本人的寫照。但當外界問到這個問題時,呂秀蓮總是笑 而不答。該小說已經由聯合文學出版,並於2008年11月24日在中華電視公司八點檔上映,每次播出兩小時。[編輯] 家庭
呂秀蓮目前未婚。曾經有董念台、湯尼陳等新聞人物公開向她求婚,但是全都被她拒絕,因為她認為「他們不是別有企圖,就是心智不健全。」[編輯] 註譯
[編輯] 參考書目
- 呂秀蓮,(1974a),《尋找另一扇窗:拓荒的話》。台北:書評書目。
- 呂秀蓮,(1974b),《新女性主義》。台北:幼獅。
- 呂秀蓮,(1979),《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台北:拓荒者出版社。
- 李文,(1996),《縱橫五十年:呂秀蓮前傳》。 台北:時報文化。
- 呂秀蓮,(1997),《重審美麗島》。台北:前衛。
- 韋本整理,韋本、陳世宏、張建隆採訪,(1999),呂秀蓮,見 新台灣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頁106-10。台北:時報文化。
- 呂秀蓮,(2001),《台灣良心話:呂副總統的第一年》。
- 王孝勇,(2003),《呂秀蓮副總統言論中的「自我」:女性主義觀點的敘事批評》。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呂秀蓮,(2003),《柔性佐國三週年》。
- 呂秀蓮,(2003),《臺灣:過去與未來》。
- 呂秀蓮,(2004),《台灣大未來:海洋立國世界島》。
- 柳敏珠,(2006),《世界之女呂秀蓮》。
- 呂秀蓮,(2007),《世界的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