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塑造21世纪前十年的50人:商業篇

塑造本世紀前十年的50人:商業篇
在本世紀前十年結束之時,英國《金融時報》在政治、文化、經濟、商業四個領域,共挑選出引領或塑造這10年全球變革的50人。這份名單也許頗具主觀性——這50人背景各異、毀譽參半——但是我們試圖找出的是在過去10年中,給全球或他(她)所在地區或行業帶來的影響最大、最深刻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亞馬遜網站(Amazon.com)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這位亞馬遜網站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用了十年時間來證明懷疑論者的錯誤。 2001年,當互聯網泡沫破裂時,他的線上零售商關閉了多家分銷中心並且縮減規 模。而9年後,亞馬遜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網上零售商,業務遍及包括中國在內的7個國家,2009年銷售額預期增長25%,超過230億美元。

2008年,貝佐斯朝著他要做“世界上最以顧客為中心的企業”的宏願又邁進了一步。他發布了新產品Kindle電子閱讀器,並且拿可下載電子書的出現與1455年約翰內斯•古滕堡(Johannes Gutenberg)的第一本印刷版《聖經》相比較。

****
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
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執行官
來自紐約布朗克斯區的布蘭克費恩最早是作為高盛子公司J.Aron的一名銷售人員開始他的華爾街生涯的。十年前,他掌管的是史上最成功的賺錢機器之一—— 高盛的固定收益、外彙和大宗商品部(FICC)。這一部門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奠定了交易部門作為高盛權力中心的地位,也讓它的領導人也得以進入銀行最高 管理層。

2006 年,時任首席執行官亨利•保爾森(Henry Paulson)被任命為美國新財政部長時,布蘭克費恩順理成章成為繼任者。在他的領導下,高盛從7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走了出來,成為全球最強大的投 資銀行。不過,高盛耀眼的複蘇卻加劇了公眾對它的神秘文化和令人乍舌的高薪的抵觸情緒。

---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作為當世最成功的投資人,他的名聲早已不可撼動。最近這十年,巴菲特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塑造一個政治家、慈善家和不知疲倦的美國經濟啦啦隊長的形象。不管是經常性的電視露面,還是在家鄉內布拉斯加舉辦年會時吸引的創紀錄的參與人群,抑或是向比爾梅林達•蓋茨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捐款310億美元的頭條新聞,全世界都比以往更多地聽到和看到這位“奧馬哈聖賢”(Sage of Omaha)的事蹟。

當經濟衰退影響到巴菲特的眾多業務時——管理著他各項投資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2008年經歷了巴菲特投資生涯中里最糟糕的年度——這位億萬富翁卻以他所進行過的幾樁最大、最冒險的交易為這十年畫上了句號。
****
柳傳志
聯想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
由柳傳志於1984年創建的、創始資金僅20萬元人民幣的聯想集團,在2005年以17.5億美元收購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個人電腦部,使聯想得以與惠普(HP)和戴爾( Dell)這樣的企業同台競技,也改變了全球計算機工業的格局。通過這次收購,柳傳志也向中國企業展示瞭如何走向國際化——把公 司總部搬出中國,吸引外籍人士進入管理層,並且用英語作為董事會辦公語言。

併購完成後,柳傳志一度從聯想董事長職位上退休。但是2009年2月,65歲的他重執帥印。金融危機使得聯想出現虧損,而他用實乾和遠見卓識讓聯想扭虧為盈。

***
安吉羅•莫茲羅(Angelo Mozilo)
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Countrywide)創始人之一
如果說這場次貸危機有一張面孔的話,那它就是安吉羅•莫茲羅那張黝黑、褶皺的臉。莫茲羅曾一度被當成是白手起家的商業英雄來頂禮膜拜:這位來自紐約布朗克 斯區的肉販之子領導了美國最大的一家抵押貸款機構。而如今,他卻變成了導致資產泡沫,進而引發金融動蕩的寬鬆貸款的代名詞。莫茲羅於1969年與人合作創 辦了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他堅信在那些被銀行信貸部門拒之門外的住房貸款申請人中,有一個巨大的、有待開發的市場。在這一信念的激勵下,美國國家金融服 務公司的影響力和利潤呈幾何級數增長。

而 當本世紀初的那種廉價信貸狂潮消退,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發現他們已無力償還貸款的時候,這一信念卻成了莫茲羅及其公司的噩夢。 2008年,在美國國家金融 服務公司被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兼併之後,莫茲羅離任。同年6月,證券交易委員會對莫茲羅提起民事訴訟,稱他及另外兩名公司高管在2006-07年間在公司的財務健康上 誤導了投資者。

***
莫•伊布拉欣(Mo Ibrahim)
電信巨頭
莫•伊布拉欣很早就在移動電話改變非洲的潛力上下了賭注。 2005年他將手中的Celtel公司賣出,一舉賺了20億美元。曾是蘇丹共產黨黨員的伊布拉欣作為企業家而功成名就,而最近又成為慈善家,這使他成為非洲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

Celtel表明,在非洲建立起一個聲譽乾淨的世界級公司也是可能的。雖然大多數非洲人都生活在貧困中,但是Celtel與另外少數幾家企業通過滿足公眾對服務業的潛在需求,還是撼動了投資者對非洲市場的看法。伊布拉欣的基金致力於改善非洲的政府治理狀況。
*****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蘋果公司(Apple)首席執行官
本世紀初,當喬布斯發布iPod時,蘋果公司正在從被市場漠視的邊緣返回主流。在這款依然佔據市場統治地位的數碼音樂播放器之後,蘋果公司又推出了iTunes音樂商店。後者拯救了全球音樂產業,使其免遭盜版業的徹底摧毀。

2007年,喬布斯使用iPhone故伎重演,再次把還在蘋果電腦世界以外徘徊的顧客帶入了全新的數字時代。分析師稱蘋果的手機收益已經超過了其它任何公司。 iPhone本質上已成為一款掌上電腦,提供超過10萬款應用程序的它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數字生態系統。

***
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
監獄中的俄羅斯石油大亨
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曾經是俄羅斯首富,如今卻成為那裡最出名的囚徒。

46歲的霍多爾科夫斯基在上世紀動蕩的 90年代,靠無情攫取大量國有石油資產,然後以尤科斯石油集團(Yukos)的形式組合這些資產而發家。他不斷增長的政治影響力——包括他也許會參加總統 競選的暗示——激怒了當局。 2003年10月,安全部門人員在新西伯利亞機場突襲了他的私人飛機後將其逮捕。在之後的審判中,霍多爾科夫斯基以詐騙罪被判 刑八年,而他的支持者則宣稱這場審判是政治原因推動的。尤科斯石油公司隨即倒閉,其資產被國家沒收以充當稅款,而後出售給以俄羅斯石油公司 (Rosneft)為主的幾個國有企業。正當服刑中的霍多爾科夫斯基可獲假釋之時,他又以新的詐騙罪名被起訴,將再次面臨法庭審理。
***
拉克什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
鋼鐵業巨頭
上世紀70年代的印度,米塔爾在父親的小型金屬公司裡起步創業。他通過在全球範圍內一系列規模越來越大的兼併,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 2006年以 269億歐元收購盧森堡的Arcelor是其中最大的一宗交易,米塔爾成為重組後的ArcelorMittal的董事長及大股東。

總 部設在倫敦的米塔爾近年來一直在擴張他的勢力範圍。他是美國投資銀行高盛的董事,私交中包括前英國首相託尼•布萊爾(Tony Blair)以及英國商務大臣彼得•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等。但是,由於鋼鐵行業目前看上去複蘇乏力,他的2010年將不太好過。
***

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
百事公司(PepsiCo)首席執行官
百事公司2006年10月任命努伊為首席執行官時,此舉被認為凝聚了這十年的全球化精神,也像徵著新一代女性首席執行官的出現。

努 伊在印度出生並接受教育,她的職業生涯是從在強生(印度)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和一家紡織企業Mettur Beardsell開始的。在美國耶魯大學完成研究生學業後,她先後供職於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摩托羅拉(Motorola)和Asea Brown Boveri公司,1994年加入百事公司。在那裡,她率先推動了公司北美飲料業務的重振計劃。

***
拉里•佩奇(Larry Page)與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
谷歌(Google)創始人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的科技泡沫使得當“技術呆子”看上去很酷的話,那麼最近十年中,谷歌的創始人更進了一步,證明技術呆子們果真能夠統治商業世界。他們對計算機技術高度敏感,輔以雄心壯志,使他們打破了從傳媒到通訊等許多行業中的傳統智慧和做法。

2004年谷歌在華爾街上市時宣誓,將“不作惡”,“要把世界建的更好”。這表明了他們特立獨行的決心,卻被競爭對手指為天真和自傲。如今,雖然他們倆都已結婚且年近四十,但是絲毫沒有放棄宏偉抱負的跡象。

****
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斯通(Biz Stone),與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
推特(Twitter)創始人
Twitter基於的概念看上去是如此之簡單,甚至連它的創始人都是在數月之後才明白過來它的潛力有多大。他們中的多爾西是個軟件工程師,之前曾經為出租 車和快遞行業設計“派活兒”的軟件。他在2006年就草擬出了基於網絡的、發送簡短訊息的信息交換平台這一概念。他的想法獲得了30多歲的、之前曾分別在 矽谷創立數家小公司的威廉姆斯和斯通的支持。威廉姆斯早先曾經把他創立的博客公司賣給谷歌,錯失了將其孵化成一個重要網站的機會。吸取了這樣的教 訓,Twitter的創始人們拒絕了來自Facebook的收購,決心在Twitter狂飆之路上一走到底。

***
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eBay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惠特曼是在本世紀之初的因特網繁榮期,將企業從傳統商業世界推向互聯網的企業家中最成功的一位。這位舉止優雅的商業全才在寶潔(P&G)和迪士尼 (Walt Disney)取得斐然成績後,於1998年加入eBay,當時eBay的收入只有500萬美元。十年後她卸任時,eBay的銷售額已經增長至80億美 元。不過,她任期的最後幾年也並非沒有瑕疵。她對網絡電話公司Skype的收購飽受爭議;此外eBay不得不改進其網上市場以追趕競爭對手。

現在,惠特曼正在爭取代表共和黨參加2010年的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競選。




塑造本世纪前十年的50人:商业篇
在本世纪前十年结束之时,英国《金融时报》在政治、文化、经济、商业四个领域,共挑选出引领或塑造这10年全球变革的50人。这份名单也许颇具主观性——这50人背景各异、毁誉参半——但是我们试图找出的是在过去10年中,给全球或他(她)所在地区或行业带来的影响最大、最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
亚马逊网站(Amazon.com)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这位亚马逊网站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用了十年时间来证明怀疑论者的错误。2001年,当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他的线上零售商关闭了多家分销中心并且缩减规 模。而9年后,亚马逊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网上零售商,业务遍及包括中国在内的7个国家,2009年销售额预期增长25%,超过230亿美元。

2008年,贝佐斯朝着他要做“世界上最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的宏愿又迈进了一步。他发布了新产品Kindle电子阅读器,并且拿可下载电子书的出现与1455年约翰内斯•古滕堡(Johannes Gutenberg)的第一本印刷版《圣经》相比较。

****
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
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执行官

来自纽约布朗克斯区的布兰克费恩最早是作为高盛子公司J.Aron的一名销售人员开始他的华尔街生涯的。十年前,他掌管的是史上最成功的赚钱机器之一—— 高盛的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部(FICC)。这一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奠定了交易部门作为高盛权力中心的地位,也让它的领导人也得以进入银行最高 管理层。

2006 年,时任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被任命为美国新财政部长时,布兰克费恩顺理成章成为继任者。在他的领导下,高盛从7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走了出来,成为全球最强大的投 资银行。不过,高盛耀眼的复苏却加剧了公众对它的神秘文化和令人乍舌的高薪的抵触情绪。

---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作为当世最成功的投资人,他的名声早已不可撼动。最近这十年,巴菲特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塑造一个政治家、慈善家和不知疲倦的美国经济啦啦队长的形象。不管是 经常性的电视露面,还是在家乡内布拉斯加举办年会时吸引的创纪录的参与人群,抑或是向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捐款310亿美元的头条新闻,全世界都比以往更多地听到和看到这位“奥马哈圣贤”(Sage of Omaha)的事迹。

当经济衰退影响到巴菲特的众多业务时——管理着他各项投资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08年经历了巴菲特投资生涯中里最糟糕的年度——这位亿万富翁却以他所进行过的几桩最大、最冒险的交易为这十年画上了句号。
****
柳传志
联想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

由柳传志于1984年创建的、创始资金仅20万元人民币的联想集团,在2005年以17.5亿美元收购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个人电脑部,使联想得 以与惠普(HP)和戴尔(Dell)这样的企业同台竞技,也改变了全球计算机工业的格局。通过这次收购,柳传志也向中国企业展示了如何走向国际化——把公 司总部搬出中国,吸引外籍人士进入管理层,并且用英语作为董事会办公语言。

并购完成后,柳传志一度从联想董事长职位上退休。但是2009年2月,65岁的他重执帅印。金融危机使得联想出现亏损,而他用实干和远见卓识让联想扭亏为盈。

***
安吉罗•莫兹罗(Angelo Mozilo)
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Countrywide)创始人之一

如果说这场次贷危机有一张面孔的话,那它就是安吉罗•莫兹罗那张黝黑、褶皱的脸。莫兹罗曾一度被当成是白手起家的商业英雄来顶礼膜拜:这位来自纽约布朗克 斯区的肉贩之子领导了美国最大的一家抵押贷款机构。而如今,他却变成了导致资产泡沫,进而引发金融动荡的宽松贷款的代名词。莫兹罗于1969年与人合作创 办了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他坚信在那些被银行信贷部门拒之门外的住房贷款申请人中,有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在这一信念的激励下,美国国家金融服 务公司的影响力和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

而 当本世纪初的那种廉价信贷狂潮消退,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发现他们已无力偿还贷款的时候,这一信念却成了莫兹罗及其公司的噩梦。2008年,在美国国家金融 服务公司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兼并之后,莫兹罗离任。同年6月,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莫兹罗提起民事诉讼,称他及另外两名公司高管在2006-07年间在公司的财务健康上 误导了投资者。

***
莫•伊布拉欣(Mo Ibrahim)
电信巨头

莫•伊布拉欣很早就在移动电话改变非洲的潜力上下了赌注。2005年他将手中的Celtel公司卖出,一举赚了20亿美元。曾是苏丹共产党党员的伊布拉欣作为企业家而功成名就,而最近又成为慈善家,这使他成为非洲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Celtel表明,在非洲建立起一个声誉干净的世界级公司也是可能的。虽然大多数非洲人都生活在贫困中,但是Celtel与另外少数几家企业通过满足公众对服务业的潜在需求,还是撼动了投资者对非洲市场的看法。伊布拉欣的基金致力于改善非洲的政府治理状况。
*****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苹果公司(Apple)首席执行官

本世纪初,当乔布斯发布iPod时,苹果公司正在从被市场漠视的边缘返回主流。在这款依然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数码音乐播放器之后,苹果公司又推出了iTunes音乐商店。后者拯救了全球音乐产业,使其免遭盗版业的彻底摧毁。

2007年,乔布斯使用iPhone故伎重演,再次把还在苹果电脑世界以外徘徊的顾客带入了全新的数字时代。分析师称苹果的手机收益已经超过了其它任何公司。iPhone本质上已成为一款掌上电脑,提供超过10万款应用程序的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数字生态系统。

***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
监狱中的俄罗斯石油大亨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曾经是俄罗斯首富,如今却成为那里最出名的囚徒。

46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在上世纪动荡的 90年代,靠无情攫取大量国有石油资产,然后以尤科斯石油集团(Yukos)的形式组合这些资产而发家。他不断增长的政治影响力——包括他也许会参加总统 竞选的暗示——激怒了当局。2003年10月,安全部门人员在新西伯利亚机场突袭了他的私人飞机后将其逮捕。在之后的审判中,霍多尔科夫斯基以诈骗罪被判 刑八年,而他的支持者则宣称这场审判是政治原因推动的。尤科斯石油公司随即倒闭,其资产被国家没收以充当税款,而后出售给以俄罗斯石油公司 (Rosneft)为主的几个国有企业。正当服刑中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可获假释之时,他又以新的诈骗罪名被起诉,将再次面临法庭审理。
***
拉克什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
钢铁业巨头

上世纪70年代的印度,米塔尔在父亲的小型金属公司里起步创业。他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一系列规模越来越大的兼并,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2006年以 269亿欧元收购卢森堡的Arcelor是其中最大的一宗交易,米塔尔成为重组后的ArcelorMittal的董事长及大股东。

总 部设在伦敦的米塔尔近年来一直在扩张他的势力范围。他是美国投资银行高盛的董事,私交中包括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以及英国商务大臣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等。但是,由于钢铁行业目前看上去复苏乏力,他的2010年将不太好过。
***

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
百事公司(PepsiCo)首席执行官

百事公司2006年10月任命努伊为首席执行官时,此举被认为凝聚了这十年的全球化精神,也象征着新一代女性首席执行官的出现。

努 伊在印度出生并接受教育,她的职业生涯是从在强生(印度)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和一家纺织企业Mettur Beardsell开始的。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她先后供职于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摩托罗拉(Motorola)和Asea Brown Boveri公司,1994年加入百事公司。在那里,她率先推动了公司北美饮料业务的重振计划。

***
拉里•佩奇(Larry Page)与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
谷歌(Google)创始人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泡沫使得当“技术呆子”看上去很酷的话,那么最近十年中,谷歌的创始人更进了一步,证明技术呆子们果真能够统治商业世界。他们对计算机技术高度敏感,辅以雄心壮志,使他们打破了从传媒到通讯等许多行业中的传统智慧和做法。

2004年谷歌在华尔街上市时宣誓,将“不作恶”,“要把世界建的更好”。这表明了他们特立独行的决心,却被竞争对手指为天真和自傲。如今,虽然他们俩都已结婚且年近四十,但是丝毫没有放弃宏伟抱负的迹象。

****
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斯通(Biz Stone),与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
推特(Twitter)创始人

Twitter基于的概念看上去是如此之简单,甚至连它的创始人都是在数月之后才明白过来它的潜力有多大。他们中的多尔西是个软件工程师,之前曾经为出租 车和快递行业设计“派活儿”的软件。他在2006年就草拟出了基于网络的、发送简短讯息的信息交换平台这一概念。他的想法获得了30多岁的、之前曾分别在 硅谷创立数家小公司的威廉姆斯和斯通的支持。威廉姆斯早先曾经把他创立的博客公司卖给谷歌,错失了将其孵化成一个重要网站的机会。吸取了这样的教 训,Twitter的创始人们拒绝了来自Facebook的收购,决心在Twitter狂飙之路上一走到底。

***
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eBay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惠特曼是在本世纪之初的因特网繁荣期,将企业从传统商业世界推向互联网的企业家中最成功的一位。这位举止优雅的商业全才在宝洁(P&G)和迪士尼 (Walt Disney)取得斐然成绩后,于1998年加入eBay,当时eBay的收入只有500万美元。十年后她卸任时,eBay的销售额已经增长至80亿美 元。不过,她任期的最后几年也并非没有瑕疵。她对网络电话公司Skype的收购饱受争议;此外eBay不得不改进其网上市场以追赶竞争对手。

现在,惠特曼正在争取代表共和党参加2010年的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竞选。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