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7日 星期日

鄭清文,高騰蛟(李筱峰)。林佛兒的文學腳印(應鳳凰)


李筱峰
#今日壽星之ㄧ

「看台灣,住台灣,寫台灣,我們都需要有一顆敬畏的心,像一棵矗立在那裡,承受風吹、雨打、雷劈的大樹。」
                     –鄭清文
 
鄭清文是臺灣文壇上的一棵大樹。他以上這段話,可以說是這棵文壇大樹的寫作精神與態度。
 
今天是台灣文學家鄭清文的冥誕。他於1932年(日本昭和7年)的今天(9月16日)出生於桃園。

鄭清文畢業於台大商學系,任職華南銀行40多年,可謂「學以致用」。但是他更大的成就與貢獻,就在於沒有「學以致用」的文學。
 
鄭清文業餘從事文學創作,作品甚豐,得獎也多:1987年獲吳三連文藝獎小說獎。1999年以《三腳馬》英譯本獲美國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小說獎,為台灣作家首次獲此國際文學獎;2003年獲世界華文文學終身成就獎;2005年榮獲第九屆國家文藝獎。
 
他的作品種類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兒童文學、報導文學、劇本、論述、翻譯。2022年有《鄭清文全集》出版(見下圖)。
 
我與鄭清文前輩有數面之緣,他平易近人,對待晚輩謙和溫讓。2017年的有一天,我在路上與他們伉儷不期而遇,我們站在路旁一聊半小時,談的是政治議題。沒想到數月之後(2017.11.4),卻傳來他過世的消息,讓我萬分不捨。
 
今日壽星之二
 
企業家高騰蛟,是義美食品公司的開創者, 1922年(日本大正11年)9月16日生於台北市。
 
他不僅將義美由小型食品店轉型為大型企業,更重要的是,他強調
「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良心的事業」,這句話書寫在義美公司的入口(見下圖)。
他又與員工互勉:

勤儉是家本 
勤儉是國本 
勤儉更是環保的根本」(見下圖)

林佛兒的文學腳印

應鳳凰·2017年5月2日



封面設計龍思良

2017年4月2日林佛兒辭世,消息傳出,文友無不震驚。一來他身體十分硬朗,活動力強,常出國旅遊。二來,他是資深編輯兼出版家,文化界朋友很多。最早「林白出版社」創辦於1968年,數十年來在此出過書的作家、翻譯家不知多少。以創社資歷言,林白比讀者熟知的主流文學出版社:如九歌、爾雅、洪範等,成立時間更早,可說是他們的老大哥。而「林白」出版招牌名氣響亮,不必然與文學性有關,而是它出過不少翻譯暢銷書、大眾小說,包括賺大錢,走租書店通路的「羅曼史書系」。林佛兒自身與台灣文壇關係深厚,從十九歲出第一本詩集《芒果園》算起,涉足文壇已近六十年。身為文人出版家,其「一貫作業」地,從文學生產、文學傳播到圖書販售,一生「文學事業」可具體劃分成三大板塊──創作、編輯與出版。

他是文壇資深作家
林佛兒「創作時期」更早於他的經營出版社。
每位當代作家在歷史長河裡,如必須有個「年代歸屬」的話,依其創作尖峰期,可歸入「戰後1960年代作家」。他出生台南佳里,更可納入「鹽分地帶作家」的歷史脈絡。1950年代「民國文壇」是大陸來台作家的天下;本地作家如鍾理和、鍾肇政等,即使在1960年代同樣處在邊緣位置。林佛兒首部散文集《南方的菓樹園》,1966年皇冠初版,且再版三版2本,足見「文壇能見度」不低。1965年鍾肇政主編《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在全套十冊的第五冊,他是被推薦的「七位年輕省籍新秀」之一,潛力無限:本冊其餘六位小說新星是:黃春明、季季、林懷民、李喬、許義雄、鍾鐵民。



真的是「新秀」,這時他小說尚未成書。林佛兒1967、1968年才推出小說集:商務初版《無聲的笛子》收十三篇小說。水牛出版《夜晚的鹽水鎮》收入十一篇,皆口袋型小書。1972年出第三本小說《唯美的感傷主義者》,開本變大:此時「林白」已成立,自己封面設計及出版。
新詩是林佛兒文學生命的開端。1961年自印的《芒果園》薄薄四十頁不到。儘管外型簡陋,要認識林佛兒成長背景,其重要性無可取代。台南鄉間出生,從小與祖母相依為命,他是阿嬤一手帶大的「農村孤兒」。從後來訪談得知,父親林清文是日據時期新劇演員兼劇作家,年輕荒唐歲月,隨劇團在外四地流浪,自嬰孩起就把他丟給鄉下母親扶養。詩集「後記」寫道:「童年是從飲泣中成長的」;他十九年青春就在「風風雨雨中搖曳過去」。又說:
「我有很多的痛苦,在痛苦中,我祇有揮淚寫詩。」
青少年時代,林佛兒是消瘦蒼白的憂鬱青年,寫詩筆名「鬱人」。散文集首頁有畫家龍思良一幅作者素描,臉頰是凹進去的。

林佛兒第一本書,1961年初版

二十到二十七歲本是創作的黃金年華,1960年代幸有散文一一記下年輕的感性與心性。各文集除了童年追憶,還有金門服役。他書寫外島經歷,筆下定格了料羅灣、古寧頭,寫碉堡、綠色的樹,十餘篇「金門之歌」收在散文集《南方的菓樹園》,成了文學記憶櫃珍藏的外島照相簿。貫串各書的常見題材是南方的山和海,單看書名:「南方的菓樹園、夜晚的鹽水鎮」;故鄉的夕照秋月,山的呼喚、樹的唱歌,以年輕敏感筆觸,呢喃獨白形式,散發文字的抒情魅力。各文類以散文成就較高,散文初版還留著皇冠發行人的推介短序。原來林佛兒不只是「皇冠」雜誌投稿者,他曾在皇冠工作,曾是平先生「同事」。我們以後見之明,想見年輕人在此一環境,定學了不少編輯與出版經驗,成為日後自行創業的良好基礎。
他是資深編輯兼出版家
解嚴前台灣文壇,一直有個「作家經營出版社」的傳統。多數作家也像林佛兒,創社前先有編副刊或雜誌的工作經驗。主持人籌畫「第一批書單」,因關係日後存續發展,成敗至為關鍵。林白第一套叢書取名「河馬文庫」,其中幾本「絕版名作」已是愛書人津津樂道或苦苦追尋的「夢幻逸品」。珍品之一是「文庫第一號」的七等生《僵局》──首先它是作者生平首部小說,其次是雷驤插畫。兩人原師專同班同學,以後鬧翻漸行漸遠,「搭配演出」機會不再。《僵局》之後各版,自然沒有1969年「河馬初版本」珍貴。
另一本是吳濁流《無花果》,河馬文庫最後一號。因內容牽涉二二八,出版後林佛兒被警總約談,書也被政府查禁。1960年代讀書市場由「文星叢刊」帶起「口袋型小書」的出版風潮。「河馬文庫」十四種雖繼此小開本潮流,封面線條樸素簡約,但作家群皆本省籍,「顏色」大不相同。審視「非翻譯類」書單,看得見「林白」初創時的理想性與企圖心:



僵局 (小說集) 七等生
脚印 (散文) 林佛兒
十音鑼 (小說集) 司馬中原
江山萬里 (長篇小說) 鍾肇政
羅桑榮和四個女人(小說集) 葉石濤
世界文壇新作家(報導文學) 鍾肇政
雲的語言(新詩.散文) 傅敏(李敏勇)
文藝評論(理論.書評) 王集叢
無花果 (傳記) 吳濁流



河馬文庫封面,1969年


林白出版社最風光的年代,應是推出「島嶼文庫」的1984到1994年這段。十年間總共出版一百三十種文學類叢書。「島嶼」第一號是許達然散文集《吐》,作家群包括:林清玄、李南衡、阿盛、司馬中原、苦苓、聶華苓、陳芳明、方娥真、蔣勳、林文義等,可說名家如林,叫好又叫座。最傳奇性的一本,書上市未久,竟狂銷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冊,後來的天文銷售數字,出版界一直難以打破記錄。此即「島嶼文庫第12號」──柏楊《醜陋的中國人》。此書後來更跨海暢銷到中國大陸,被查禁轉入地下狂銷再解禁。日文譯本同樣進入日本暢銷排行榜,林白出版此書,作者出版者同樣意外它竟旋起市場一股龍捲風,流傳成一頁出版傳奇。
總結林白旗下就這兩套「文庫」系列最有可觀:一在六0年代尾,一在八0年代末期。開辦以來還有一百多種「林白叢書」,穿插文學與非文學,開本有大有小內容性質蕪雜,水準並不整齊。出書若是僅盯著市場,再失方向的結果,很快會稀釋了出版招牌的亮度。


結束龍族,創辦[台灣詩季刊]


林佛兒與台灣詩壇
將一百多本「島嶼文庫」豎起來排列在書架上,看得見每書額頭上清晰印著「綠色島嶼」的醒目標籤。文庫誕生於解嚴前,已標示「林白不白」它是綠色的。多數戰後作家經歷過一段「中華文化到本土文化」的轉折期,「龍族」成員林佛兒自不例外。成立於1971年元旦,林佛兒是龍族詩社創始「九龍」之一。「龍族」出現詩壇,聲稱要「打我們自己的鼓,舞我們自己的龍」,標記著1970年代文壇的「回歸現實回歸文化」思潮。但這是針對1960年代「西化與虛無」的反動與回歸。成員中唯林佛兒是出版家,順理成章「出錢出力」扛起印刷與發行任務。「林白」旗下因而至少出過三本「龍族詩人」個別詩集,按照「龍族叢書」序號,分別是:

林煥彰詩集,1972年初版


1) 散落的樹羽/辛牧 (1971)
2) 基督的臉/ 喬林 (1972)
3) 歷程/ 林煥彰 (1972)
1973年推出《龍族詩選》,由成員高信疆設計封面,初版二千本。更加壯觀氣派是他策畫約稿的第九期《龍族評論專號》,厚達356頁。龍族詩刊發行五年多,停刊於1976年。林佛兒稱「理念與認同」分岐而不再舞龍。沉潛一段時日,直到1983年春,獨資創辦一份顏色鮮明的《台灣詩季刊》。刊名創意在於,可叫:「台灣」詩季刊,也是:「台灣詩」季刊。承續此一脈絡,1986年林佛兒印行第二本詩集,取名《台灣的心》,揭示詩人的本土熱愛,書序說:「這不是激情,而是我的信念」。老友許達然序言寫道:「二十多年來,他斷續寫詩,詩裡戀愛著台灣」。

《推理》《鹽分地帶文學》:創辦與編輯




《推理》雜誌於1984年11月創刊,2008年4月休刊,共出 282 期,持續長達二十三年餘。其引進日本推理文學,培植台灣本土作者,對台灣整個大眾文學的推進有重大貢獻,帶起今日興盛的推理文學出版風潮。「台灣推理小說第一人」的名號,不僅因他是《推理》雜誌創辦人兼總編輯,也在他執筆創作推理小說:自1980年《北回歸線》、1984年《島嶼謀殺案》,以及後來得大獎,1987年初版的《美人捲珠簾》。單看林白1991年出版《林佛兒推理小說獎作品集》即知在推廣與培植推理新秀上所花下的功夫。



創刊號封面.
林佛兒一度全家移民加拿大,也在那裏置產。居住數年之後,晚年終究回到南方家鄉,建立起溫暖的窩,恢復文人編輯寫作生活。他前後編輯的雜誌,從《龍族》《台灣詩季刊》,中間還有兩百多期《推理》月刊。生前最後十年:2005年起擔任台南《鹽分地帶文學》總編輯。感覺長長一生未曾離開熱愛的編輯生涯。
其實林佛兒與「鹽分地帶文學」的關係,不只刊物總編輯,更可溯及1980年代與羊子喬、杜文靖等合編過幾本《鹽分地帶文學選集》,合辦「鹽分地帶文藝營」等,一直熱心於南方文學的傳承與推廣。林佛兒2013年出版的最新詩集,直接取名:《鹽分地帶詩抄》 。這樣一位編輯家兼出版家,只被冠以「台灣推理小說第一人」其實不完備。他同樣是「鹽分地帶」創作者兼文學推廣者,在戰後「鹽分地帶作家」的歷史流脈裡,自有其不可忽略的文學史位置。(刊文訊雜誌2017年5月號)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