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乒乓球機器人「Forpheus」(此字:a combination of “For” and “ORPHEUS (a bard in Greek mythology as a symbol of human creativity)”)(奧姆龍(Omron)--工業自動化機械開發大商家)與張本美和選手練球 (Joel來談日本譯)。許定銘 (著名近代中文書藏書大家,香港,美國) 介紹圖文並茂的香港漫畫史《香港漫畫春秋》等等,facebook 等處專欄值得拜讀




OMRON Global
https://www.omron.com ›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 f...
ABOUT FORPHEUS? FORPHEUS is State-of-the-art technology that embodies the world of “harmony” where machines can bring out human ability.



The Name FORPHEUS Comes From It is also a combination of “For” and “ORPHEUS (a bard in Greek mythology as a symbol of human creativity)”, representing OMRON's attitude of bringing out human creativity and possibility.

前幾天在東京奧姆龍(Omron)開發的第九代乒乓球機器人「Forpheus」與在巴黎奧運乒乓球團體賽中奪得銀牌的張本美和選手進行了一場特別對決。「Forpheus」結合奧姆龍的多項尖端技術,如感測器和人工智慧(AI),能夠進行穩定的乒乓球來回。同時配備了安裝在球桌上方的三個攝影機,可以用於追蹤球的位置與運動軌跡,即時同步分析對手動作。AI 會模擬球的軌道並精準控制機械臂進行回擊。該機器人以「促進人與機械的融合」為理念,重點不在於擊敗人類,而是作為高水平的練習夥伴,幫助使用者成長。這一個版本還搭載生成式 AI,不僅能與對手對話,還進一步提升了應對複雜球路的能力。
張本美和在賽前表示,看過 Forpheus 的影片後對其實力深感驚訝。開始正式對戰的時候,雙方先以慢速進行試探性回合,機器人還風趣地對張本說:「看起來您是有經驗的選手。」隨後,節奏加快,機器人展現了穩定的回球能力。然而,最終張本以一記機器人無法追上的強烈扣殺贏得比賽。賽後,張本說:「Forpheus 的穩定性和技術讓我驚嘆,我甚至感到有些喘不過氣。」她同時建議機器人進一步提升旋轉球的處理能力。
奧姆龍雖然以健康設備如體溫計和體重計聞名,但公司的主要營收還是來自工業自動化機械。「Forpheus」於2012年前後誕生,最初是技術展示的一部分。雖然曾探討過多種應用場景,但乒乓球因為觀眾反響熱烈而成為開發重點。這個專案的開發團隊以年輕技師為主,每隔1至2年推出升級版本。Forpheus 不斷進化,第九代首次支持下旋球處理,並以更高精度計算軌道與回擊時機。針對張本的建議,奧姆龍團隊表示將其作為激勵,努力打造更強的第十代版本。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像
所有心情:
謝昆霖和其他272人

圖文並茂的香港漫畫史
日前逛書店,見鄭家鎮的《香港漫畫春秋》,一翻之下愛不釋手,原因有二:其一是同類書籍甚少,尤其內容以香港為主,所述漫畫中人物,正是少年時代所熟悉的,就更有親切 感。其二是此書以粗厚之新聞紙印製,屬近年中所少見的。要知道,用新聞紙印的書,在燈下讀來不會反光,比書紙或粉紙優勝得多。不過,近年書籍已成商品,十分重視裝潢,新聞紙書已成珍品。
是日逛書局畢,回程棄的士、巴士而就電車,因為電車走得慢,方便閱讀。一俟登車坐好,已急不及待,立即撿出《香港漫畫春秋》細讀。
此書最吸引我的,是圖文並茂,資料豐富。寫漫畫的評論文章,如無附圖,任你如何生花妙筆,總是美中不足,本書五十餘篇文章,插圖超過百幅,很多都是一文數圖,讀者可圖文齊讀,細細品味而自得其樂。
《香港漫畫春秋》分成《香港漫畫源流及演變》和《畫家小記》兩部分。
第一部分由十四篇文章組成。〈中國漫畫源遠流長〉,指出在敦煌石窟內已有漫畫,同時簡介了部分古畫中的漫畫手法,敘述了漫畫演變的簡史。跟著介紹了香港第一代的漫畫家何劍士、鄭磊泉;香港第一本漫畫集《人鑒》等。然後是〈堅道十三號 A〉的全國漫畫作家協會香港分會的掌故;五六十年代的漫畫雜誌《漫畫世界》和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幾次漫畫展。雖然不是一氣呵成的漫畫史筆法,但十幾篇文章都環繞著香港漫畫發展的史實,使人非一口氣讀完不可。這些文章除了內容充實外,篇篇配上文內提及的漫畫。這些經歷過近半個世紀的漫畫,難能可貴。相信如非親歷其境的過來人鄭家鎮的提供,實在難以結集在一起。
其中〈長篇漫畫拍電影〉一文,除了說出王先生、何老大、大班周、細路祥、烏龍王和老夫子均由漫畫搬上銀幕外,最有趣的是還說出了香港漫畫的稿酬:
在二十年代,香港報章已刊登漫畫,稿酬每幅五角。三
十年代後,每幅一元至三元。當年一般白領階級月薪平
均是五十元……一個月的伙食是六塊錢,報上能刊出漫
畫兩幅,一個月的生活費便有着落了……」(見頁五十
六)
其實這個報酬還蠻不錯,起碼比我們搖筆桿的強,筆者六十年代初期寫稿,才十塊錢一千字哩!
第二部分《畫家小記》以四十三篇文章,介紹了五十幾位香港的漫畫家。有些洋洋灑灑,數千字以外尚且配上原漫畫家的作品,有的卻簡到無可再簡,如介紹李聲祥,只說:「李聲祥是李凡的兒子,是《漫畫世界》的編輯,他的畫風與乃父不同,獨具風格。」但仍附一組作品,供讀者自行評價。應詳則詳,應短則短,頗具漫畫本色。
這部分中,予我印象較深的有〈葉淺予的《王先生》影響深遠〉、〈渾身是漫畫細胞的李凡夫〉、〈李凌翰有語言天才〉和〈許冠文《財叔》使千萬讀者著了迷〉等篇,因為這些畫家筆下的人物,都是伴著我成長,成為我生活一部分的老友。
王先生穿長衫馬褂,身材瘦削,單那「二撇雞」已能引人發笑,形象吸引,故事有趣,深深地留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其後的何老大和他滿臉兇相的老婆、胖乎乎又戅直的大隻廣底故事都很有趣,但遠遠比不上許冠文的「財叔」。「財叔」初出時,亦不過是報上一日完的連環漫畫,直到財叔組織了游擊隊,實行抗戰打日本仔,那才真夠精彩。那時候筆者才十歲八歲,讀四五年級,家裡又窮,就算不吃早餐,也儲不夠錢來買單行本的《財叔》。只能等到每個月剪髮的日子,跑到橫巷的剪髮師傅那裡,坐在長櫈上暢快地讀一個下午。
談中國現代的漫畫,決不能少去張樂平和他的三毛,但《香港漫畫春秋》裡卻沒有講及《三毛流浪記》,是不是那年代張樂平未到過香港。不過,在童年的記憶裡,《三毛流浪 記》印象極深刻,卻記不起是在哪份報紙裡看到過。我覺得像這樣一本有分量的香港漫畫史性質的書裡,無論如何是少不了三毛的。
還有寄萍也是不能忽略的。記得在《財叔》出現的同時,寄萍也出過一個長篇單行本漫畫,內容說的是童子軍打游擊救國的故事,可惜年代久遠(有四十年了?)連書名也記不起 來。不過,連小孩子也可以去打日本仔的這組故事,深深地埋在我童年的心底。
嚴格來說,許冠文的《財叔》和寄萍的這個童子軍故事,應該屬於連環圖,不能算是漫畫,不過,我覺得「漫畫」和「連環圖」應該是孖生兄弟,順帶一提。
鄭家鎮的《香港漫畫春秋》出版於去年八月,而我本人已是一個經常逛書店的人了,亦要在一年後才讀到這本書,可見推廣的差勁。既然出版了一本好書,應該花點心思介紹給讀 者才對。
――一九九三年七月九日《星島日報》
可能是武術和文字的圖像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