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日本線上亞洲時事雜誌《外交學者》(The Diplomat)1日刊登布拉格智庫「國際事務協會」研究員希姆,對重啟服貿談判是否會影響台灣信譽的分析。圖片來源:翻攝自《外交學者》官方網站。
新頭殼newtalk2014.04.03 鄭凱榕/綜合報導
http://newtalk.tw/news/2014/04/03/45972.html
日本線上亞洲時事雜誌《外交學者》(The Diplomat)1日刊登布拉格智庫「國際事務協會」研究員希姆,對重啟服貿談判是否會影響台灣信譽的分析。他認為抗議行動不會傷害台灣聲譽,有些人宣稱太陽花運動會讓台灣難以加入區域貿易協定,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
根據發表在臉書專頁、太陽花運動國際部王年愷提供的譯文,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院中國政策研究院台灣學程的博士候選人希姆(Michal Thim)在《外交學者》上,為文駁斥了台灣政府與政治大學亞太研究博士候選人史班格勒(Jonathan Spangler)認為違背協定會傷害台灣國際信譽的說法。
希姆首先提出,台灣政府方面的說法裡,有一個重點就是違背協定會傷害台灣的國際信譽,並拖延台灣加入其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時程。外交部對這一點提出的說法如下(特別注意下列第二點):
「如果服貿協定無法通過和實行,會有以下三個重要衝擊:一、台灣的服務業會喪失提早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優勢;二、台灣進入區域經濟整合機制(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時間會延誤;三、未來依據ECFA架構與中國大陸進行的貨物貿易協定和解決爭端機制談判會受到影響,進而威脅到台灣對外貿易的發展。」
而史班格勒在3月27日《外交學者》網站上呼應這種說法;他認為:「違背像服貿協定這樣的雙邊協定,就會讓國際社會明確知道當地政府沒有有效處理國際關係的能力。」
但是希姆認為,這樣的宣稱沒有充足的證據可以支持。事實上,國家之間的確會常常針對協定內容重新談判,而且通常協定裡會有機制,讓他們可以進行重新談判。這樣做的後果,鮮少會像前面所宣稱的那麼嚴重。
希姆指出,愛爾蘭在2008年沒有通過里斯本條約,在2001年沒有通過尼斯條約,但他們沒有被國際社會拋棄。兩次事件都讓談判重新啟動,修改了條約,最後兩個條約也都有實施。
希姆認為,其他民主國家確實知道協定(特別是自由貿易,或類似自由貿易的協定)若要通過,程序上會有多複雜。另外,其他國家有可能也知道,與中國簽署的協定,跟台灣與他國的交涉,其性質不一樣。
假如台灣只是沒有通過與中國的服貿協定,美國幾乎不可能因為這個而不再提倡台灣加入TPP,日本也不可能因此而不跟台灣進行談判。換言之,台灣與中國的協定,不能當成衡量台灣國際名聲的可靠指標。實在很難相信台灣的貿易夥伴不知道這件事。
再者,希姆表示,除非政府可以在沒有國會同意之下就通過條約,否則每個條約的內容必須經由國會同意,若是沒有同意就沒有法律效力。事實上,在服貿協定的爭議當中,有一部分就是支持者認為服貿是ECFA的一部分(ECFA有被立法院通過),因此它是不需要國會同意的行政命令。
但是,上面引述的外交部信函中,似乎點出服貿協定若要「實施」,必須經由國會同意。這個議題最終需要台灣的法院來裁定。不過,這裡最重要的問題是,政府多數早就在立法院同意針對服貿協定進行完整審查。不論政府怎麼說,如果政府只是貪圖方便,就違背政府在國會多數所做出的承諾,實在是很糟的公關手法。
當然,如果服貿協定經過重大修訂後才通過,北京當局不會高興到哪裡去。同樣地,中國看到跨黨派的公民運動想要政府善盡責任,也不會高興到哪裡去。後者特別如此,因為台灣的學運似乎被香港特別行政區視為模範,而香港不安定的氣息愈來愈強,北京當局已經覺得難以控制。
希姆指出,如果太陽花運動成功讓服貿協定重回談判桌(而且只有在這個狀況之下),北京會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如果北京做出任何看似報復性的舉動,這反而會證實抗議群眾懷疑北京當局心懷不軌的想法是對的。
再者,日後所有的兩岸協定都會被人民放大檢視。到頭來,也許順應民意、回到談判桌,對馬英九(和中國政府)來說是比較好的選項。
希姆論述到最後表示,馬政府只能怪自己:是他們在談判過程中不夠透明,是他們規避立法院的審查程序,最後當人民要政府負責時,是他們不理會人民的擔憂,還試圖使用各種恫嚇的手段。
在佔領立法院一事剛開始的時候,馬政府大可以說「一群學生」不能代表全體民意。但是,上週一項由TVBS(一間大多數人認為偏藍的媒體)進行的民調顯示,服貿協定的支持度低落,而過半民眾支持學運佔領立法院。
若考量到星期天的抗議集會(很可能是台灣實施民主政治以後最大規模的抗議),政府的處境會變得愈來愈尷尬,他們試圖將一舉一動正當化,卻只會節節敗退。即將面臨選舉的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現在離2016年1月不遠,他們對未來自己的仕途肯定感到相當不安。
http://newtalk.tw/news/2014/04/03/45972.html
日本線上亞洲時事雜誌《外交學者》(The Diplomat)1日刊登布拉格智庫「國際事務協會」研究員希姆,對重啟服貿談判是否會影響台灣信譽的分析。他認為抗議行動不會傷害台灣聲譽,有些人宣稱太陽花運動會讓台灣難以加入區域貿易協定,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
根據發表在臉書專頁、太陽花運動國際部王年愷提供的譯文,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院中國政策研究院台灣學程的博士候選人希姆(Michal Thim)在《外交學者》上,為文駁斥了台灣政府與政治大學亞太研究博士候選人史班格勒(Jonathan Spangler)認為違背協定會傷害台灣國際信譽的說法。
希姆首先提出,台灣政府方面的說法裡,有一個重點就是違背協定會傷害台灣的國際信譽,並拖延台灣加入其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時程。外交部對這一點提出的說法如下(特別注意下列第二點):
「如果服貿協定無法通過和實行,會有以下三個重要衝擊:一、台灣的服務業會喪失提早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優勢;二、台灣進入區域經濟整合機制(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時間會延誤;三、未來依據ECFA架構與中國大陸進行的貨物貿易協定和解決爭端機制談判會受到影響,進而威脅到台灣對外貿易的發展。」
而史班格勒在3月27日《外交學者》網站上呼應這種說法;他認為:「違背像服貿協定這樣的雙邊協定,就會讓國際社會明確知道當地政府沒有有效處理國際關係的能力。」
但是希姆認為,這樣的宣稱沒有充足的證據可以支持。事實上,國家之間的確會常常針對協定內容重新談判,而且通常協定裡會有機制,讓他們可以進行重新談判。這樣做的後果,鮮少會像前面所宣稱的那麼嚴重。
希姆指出,愛爾蘭在2008年沒有通過里斯本條約,在2001年沒有通過尼斯條約,但他們沒有被國際社會拋棄。兩次事件都讓談判重新啟動,修改了條約,最後兩個條約也都有實施。
希姆認為,其他民主國家確實知道協定(特別是自由貿易,或類似自由貿易的協定)若要通過,程序上會有多複雜。另外,其他國家有可能也知道,與中國簽署的協定,跟台灣與他國的交涉,其性質不一樣。
假如台灣只是沒有通過與中國的服貿協定,美國幾乎不可能因為這個而不再提倡台灣加入TPP,日本也不可能因此而不跟台灣進行談判。換言之,台灣與中國的協定,不能當成衡量台灣國際名聲的可靠指標。實在很難相信台灣的貿易夥伴不知道這件事。
再者,希姆表示,除非政府可以在沒有國會同意之下就通過條約,否則每個條約的內容必須經由國會同意,若是沒有同意就沒有法律效力。事實上,在服貿協定的爭議當中,有一部分就是支持者認為服貿是ECFA的一部分(ECFA有被立法院通過),因此它是不需要國會同意的行政命令。
但是,上面引述的外交部信函中,似乎點出服貿協定若要「實施」,必須經由國會同意。這個議題最終需要台灣的法院來裁定。不過,這裡最重要的問題是,政府多數早就在立法院同意針對服貿協定進行完整審查。不論政府怎麼說,如果政府只是貪圖方便,就違背政府在國會多數所做出的承諾,實在是很糟的公關手法。
當然,如果服貿協定經過重大修訂後才通過,北京當局不會高興到哪裡去。同樣地,中國看到跨黨派的公民運動想要政府善盡責任,也不會高興到哪裡去。後者特別如此,因為台灣的學運似乎被香港特別行政區視為模範,而香港不安定的氣息愈來愈強,北京當局已經覺得難以控制。
希姆指出,如果太陽花運動成功讓服貿協定重回談判桌(而且只有在這個狀況之下),北京會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如果北京做出任何看似報復性的舉動,這反而會證實抗議群眾懷疑北京當局心懷不軌的想法是對的。
再者,日後所有的兩岸協定都會被人民放大檢視。到頭來,也許順應民意、回到談判桌,對馬英九(和中國政府)來說是比較好的選項。
希姆論述到最後表示,馬政府只能怪自己:是他們在談判過程中不夠透明,是他們規避立法院的審查程序,最後當人民要政府負責時,是他們不理會人民的擔憂,還試圖使用各種恫嚇的手段。
在佔領立法院一事剛開始的時候,馬政府大可以說「一群學生」不能代表全體民意。但是,上週一項由TVBS(一間大多數人認為偏藍的媒體)進行的民調顯示,服貿協定的支持度低落,而過半民眾支持學運佔領立法院。
若考量到星期天的抗議集會(很可能是台灣實施民主政治以後最大規模的抗議),政府的處境會變得愈來愈尷尬,他們試圖將一舉一動正當化,卻只會節節敗退。即將面臨選舉的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現在離2016年1月不遠,他們對未來自己的仕途肯定感到相當不安。
失能的領導人自行下台(陳孝平)
德國人民面對著一個「合法選出」但日益失控的希特勒政府,究竟是不拘方法把他拉下來好呢?還是因為他是「合法選出」,而「守法」地自縛手腳讓他把國家帶到毀滅比較好?歷史已經給了任何人都無法不接受的答案。
當一個領導人已經無法有效能(effective)的領導,不管他自認有沒有錯,不管是否有所謂「制度的保障」,都應該要立即自行下台。這是自詡深諳西方文化的馬總統必然了解的。你,還在等甚麼?
馬英九擔任總統六年以來,把國家帶到數個懸崖交會的邊緣:經濟的懸崖、政治的懸崖、社會的懸崖。馬政府雖然極力在粉飾太平,但台灣如果不藉由基本的政治變革、凝聚國家方向的共識、並產生新的領導,就即將墮入懸崖,永劫不復。你,還在等甚麼?
當一個領導人已經無法有效能(effective)的領導,不管他自認有沒有錯,不管是否有所謂「制度的保障」,都應該要立即自行下台。這是自詡深諳西方文化的馬總統必然了解的。你,還在等甚麼?
馬英九擔任總統六年以來,把國家帶到數個懸崖交會的邊緣:經濟的懸崖、政治的懸崖、社會的懸崖。馬政府雖然極力在粉飾太平,但台灣如果不藉由基本的政治變革、凝聚國家方向的共識、並產生新的領導,就即將墮入懸崖,永劫不復。你,還在等甚麼?
完全喪失「聽」的能力
台灣面對的客觀環境固然險惡,但幾十年來,台灣何時不是從險惡的環境中掙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所以,環境不是問題,領導才是問題。馬英九已經證實無法領導。這裡面有他一意「化獨漸統」,以至於過度傾中的問題;有識人不明,庸懦官員充斥,行政無法展開的問題;有寵信佞幸、紊亂朝政,以至於「天地閉、賢人隱」的問題;有自行弱化國防與心防,以至於國軍不知「何以戰?以何戰?」的問題;有改革「只有口號、沒有方法」,以至於再而衰、三而竭的問題;有中國傳統士大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傲慢,以至於與人民不溝通、反溝通的問題。總之,就是無效的領導。
無效的領導使國家空轉、無效的領導使國力分化、無效的領導使社會分裂。更嚴重的是,他幾乎已經完全喪失「聽」的能力,即使連枕邊人的針砭都已毫無作用。因此,期待他自我改進已經完全不切實際。你,還在等甚麼?
掌權的政權,當然力主它的「合法性」;但如果人民不去質問它的「正當性」,反而默認它的「合法性」,那我們現在還是秦始皇的臣民。近年來,儘管大型抗爭活動不斷,但越來越像嘉年華會,即使聚眾百萬,只要當權者下定決心戀棧,「聲勢浩大」的活動依然是船過水無痕,而無法在歷史關鍵的時刻改變歷史的方向。紅衫軍如此,黑衫軍亦是:不以陳勝、吳廣自居,就無法開創項羽、劉邦的空間。這樣的「抗爭」,其實是參與者的「自我心理洗滌與承認選錯人的救贖」,卻無可能改善國家。
「公民憲政會議」其實就是避免「陳勝、吳廣」的動盪,而能迅速產生劉邦、項羽,從而和平結束秦帝國政權的機制,馬政府當然予以扼殺!
現在,有意挽救台灣命運的人民,就只有參考以色列人攻佔耶利哥城的方法:繞城一日不成,繞城兩日不成,但繞城七日,城就陷落了。
已經失能的領導人,就請以蒼生為念,在「繞城七日」之前,自行下台吧!
無效的領導使國家空轉、無效的領導使國力分化、無效的領導使社會分裂。更嚴重的是,他幾乎已經完全喪失「聽」的能力,即使連枕邊人的針砭都已毫無作用。因此,期待他自我改進已經完全不切實際。你,還在等甚麼?
掌權的政權,當然力主它的「合法性」;但如果人民不去質問它的「正當性」,反而默認它的「合法性」,那我們現在還是秦始皇的臣民。近年來,儘管大型抗爭活動不斷,但越來越像嘉年華會,即使聚眾百萬,只要當權者下定決心戀棧,「聲勢浩大」的活動依然是船過水無痕,而無法在歷史關鍵的時刻改變歷史的方向。紅衫軍如此,黑衫軍亦是:不以陳勝、吳廣自居,就無法開創項羽、劉邦的空間。這樣的「抗爭」,其實是參與者的「自我心理洗滌與承認選錯人的救贖」,卻無可能改善國家。
「公民憲政會議」其實就是避免「陳勝、吳廣」的動盪,而能迅速產生劉邦、項羽,從而和平結束秦帝國政權的機制,馬政府當然予以扼殺!
現在,有意挽救台灣命運的人民,就只有參考以色列人攻佔耶利哥城的方法:繞城一日不成,繞城兩日不成,但繞城七日,城就陷落了。
已經失能的領導人,就請以蒼生為念,在「繞城七日」之前,自行下台吧!
二二八受難者陳秀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